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仁義為本

何必曰利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惠是他的謚號,于公元前370年繼承他父親魏武侯而即位,即位后九年,由舊都安邑遷都大梁(今開封),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③亦:只。

④交征:朱熹《孟子集注》:“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

⑤萬乘之國、千乘之國:古代的兵車一車四馬叫一乘(shèng)。古代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國家的大小。

⑥弒:古代以下殺上,以卑殺尊叫弒。

⑦千乘之家、百乘之家:古代的執(zhí)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這封邑又叫采地,擁有這種封邑的大夫叫家。有封邑當然也有兵車。公卿的封邑大,可以出兵車千乘,大夫的封邑小,可以出兵車百乘。

⑧饜(yàn):滿足。

〔譯文〕

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不辭千里長途的辛勞前來,將會給我的國家?guī)砗艽罄姘桑俊?/p>

孟子回答說:“王,您為什么一開口就一定要說到利益呢?只要講仁義就行了。王假如說:‘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呢?’大夫也說:‘怎樣才對我的封地有利呢?’那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說:‘怎樣才對我本人有利呢?’這樣,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國家便會發(fā)生危險了。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掉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掉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大夫擁有兵車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大夫擁有兵車一百輛;這些大夫的產(chǎn)業(yè)不能不說是很多的了。但是,假若輕公義,重私利,那大夫若不把國君的產(chǎn)業(yè)奪去,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從沒有講‘仁’的人卻遺棄他的父母的,也沒有講‘義’的人卻對他的君主怠慢的。王也只講仁義就行了,為什么定要講利益呢?”

〔解讀〕

與梁惠王的義利之辯,反映出孟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仁義,存仁義之心,行仁義之道,才可保國安民,統(tǒng)一天下。魏國在戰(zhàn)國初年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到梁惠王時期,逐漸衰落,東、西、南面分別有齊國、秦國和楚國,處于眾多強國的威脅之中。孟子見梁惠王之時,惠王已是垂暮之年,對于國運衰微仍耿耿于懷,希望國家再次強大起來,求勝心切。與孟子會面,開口便道:“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這實在是一國君王的無可奈何之語。但孟子對此進行反駁,認為天下紛爭不斷,正是由于過多地言“利”,從上至下,從國君至百姓,都交相牟利,那么國家就危險了。這個觀點,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大加贊賞,認為“利誠亂之始也”,孟子可謂看到了紛亂的根源。因此,孟子提出了“仁義”,認為講仁義就好了,何必一定要言利呢?講仁義,也就是實施仁政,這是孟子政治上的一貫主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宜章县| 海淀区| 烟台市| 芒康县| 南皮县| 兰溪市| 灵台县| 阳高县| 清涧县| 临海市| 安宁市| 宿州市| 梓潼县| 聂拉木县| 岑溪市| 台中市| 沛县| 西和县| 敖汉旗| 江都市| 南乐县| 临高县| 苍山县| 崇阳县| 济阳县| 称多县| 聊城市| 疏附县| 高尔夫| 泾川县| 芦山县| 安图县| 吕梁市| 和林格尔县| 青铜峡市| 吉林市| 承德县| 大新县| 汽车|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