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鈐經(中華兵書經典叢書)
- 魏鴻譯注
- 885字
- 2019-01-03 14:37:13
襲虛第二十
【題解】
在中國古代兵學中,“虛實”是一對十分重要的范疇。《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認為,如同“水往低處流”是自然法則一樣,“避實擊虛”也是毋庸置疑的用兵鐵律。唐太宗曾說:“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中)足見“虛實”在孫子兵學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何者為虛?何者為實?按照孫子思想,大凡與戰斗力相關的各種因素,如兵力的眾寡、強弱、分合,部署的疏密、堅暇,部隊的勞逸、饑飽、治亂、懈備,兵勢的銳鈍,士氣的高低,心理的勇怯,行跡的真偽,處境的安危,地形的險易,等等,統統可以納入虛實的范疇。一切軍事行動的目的都在于造成己實敵虛的局面,并進而以實擊虛、避實擊虛。
許洞將襲虛之術歸納為二:一曰因,二曰誘。“因”指的是佯作正面應敵,別以精兵潛出虛地,或攻其堡壘,或斷其退路,或焚其物資。“誘”指的是對我所欲取之要地,不予直接攻擊,而是以盛兵攻其鄰地,誘使敵兵來援,潛以精銳襲取目標。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孫子所謂“以正合,以奇勝”(《孫子兵法·勢篇》),與《孫子兵法》豐富而深邃的“虛實”思想相比,顯得過于具體和簡單了。
襲虛之術有二焉:一曰因,二曰誘。何謂因?曰:敵兵所向,我亦佯應之,別以精兵潛出虛地,或攻其壘,或斷其后,或焚其積聚也〔1〕。何謂誘?曰:欲敵之要地,則不攻,而佯攻其鄰,大其攻具,盛其師旅,以誘敵兵,敵兵到則勿與戰,復于壁守,潛以精銳襲所出兵之城而掩其內。此二者,皆襲虛之道也。
【注釋】
〔1〕積聚:積累起來的物資或錢財。此指糧食輜重屯聚之處。

【譯文】
襲虛的方法有二:一是因,二是誘。什么叫“因”呢?就是在敵人進攻的方向上,我假裝應敵;另派精兵偷襲敵人防守虛弱之處,或者攻其營壘,或者斷其后路,或者焚燒其糧食輜重。什么叫“誘”呢?就是如果想占領敵人的要地,不直接攻擊,而是佯攻鄰近地區,使用大量武器裝備,投入大量兵力,誘導敵軍,敵軍前來迎戰,我卻不與之交戰,堅壁防守,派精銳部隊偷襲敵人出兵之城,乘虛攻入。以上兩種都是襲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