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美景憂情 多重映襯

——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王安石的《題西太一宮壁》詩有兩首,這里賞析的是第一首。第二首云:“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題壁,即興作詩,寫在公共建筑物的墻壁上,是古人非正式地發表詩歌創作的一種方式。西太一宮,神廟名,在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西南八角鎮;另有東太一宮,在汴京東南西村。太一,天神名,是天神之最尊貴者。

景祐三年(1036),王安石十六歲,隨父親王益到了汴京,并隨父兄游西太一宮。次年,王益被任命為江寧府(今江蘇南京)通判,他也跟到江寧。王安石十八歲時,王益去世,葬在江寧,親屬也就在江寧安了家。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任知制誥;八年,他母親吳氏在汴京去世,他又扶柩回江寧居喪,一直到熙寧元年(1068),他奉神宗之召入京,準備變法,重游西太一宮。此時,距初游已有三十二年,他已是四十八歲的人了。舊地重游,觸景生情,百感交集,于是即興吟成這兩首撫今追昔、思念親人和第二故鄉江南的小詩,并揮筆題寫在宮墻之上。

詩的前兩句描寫西太一宮周圍的夏日美景。首句先寫陸地、高處之所見所聞。開篇“柳葉”二字,以局部指代全體,展現一片柳樹林。晚唐詩人司空圖《獨望》詩云:“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遠陂春草綠,猶有水禽飛。”此詩“綠暗”二字,即是從司空圖詩的首句化出。但王安石將“綠”與“暗”二字組合成一個詞,形容柳樹林枝葉繁密,綠色深濃。在“柳葉”與“綠暗”之間,又嵌入“鳴蜩”。蜩,蟬,俗稱知了。蟬兒正隱藏在濃綠的柳葉中鳴叫,但聞其聲,不見其形。次句寫低處,水上景物。酣,酒喝得很暢快叫酣,引申起來,物態飽滿或事物發展到激烈程度都叫酣。“紅酣”一詞是王安石獨創,從未有詩人用過。在“荷花”與“紅酣”之間插入“落日”的意象,既點明時間已是黃昏,又加倍渲染荷花在落日斜照下紅得無比嬌艷、亮麗。“酣”字,可以說是用賦筆彩繪,也可以看作擬人化,寫荷花像是美人喝醉了酒,臉龐兒泛起紅暈。后來,南宋詩人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詩有“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醉妝”之句,就明顯是從王安石這句詩脫化而出。但兩相比較,范詩用擬人手法刻畫荷花似太著力,也太顯露,不如王詩僅用“紅酣”二字,卻更生動自然、簡練含蓄。

以上兩句,詩人選取夏日郊野最具典型特征的四種景物,使綠暗的柳葉與夕陽下的紅酣荷花形成色彩、明暗、高低的多重映襯對照,再加上“鳴蜩”,從而繪出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層次感的美麗圖畫,顯示出詩人營構和組合意象的高超藝術功力。這一聯詩,“荷花”對“柳葉”、“落日”對“鳴蜩”、“紅酣”對“綠暗”,對得備極工切,銖兩悉稱。上下句平仄聲調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字字相對,音節諧美。

第二句寫了水上荷花,第三句自然轉到寫水。三十六陂,汴京附近,有名叫“三十六陂”的蓄水塘。陂(bēi),池塘。蘇軾《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四首》其四云:“陂水初含曉淥,稻花半作秋香。”可見西太一宮附近是有陂塘的。王安石的第二故鄉江寧,那里陂塘更多。他的《北陂杏花》詩就寫了“一陂春水繞花身”,《北山》詩中也有“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程千帆先生解釋這兩句說:正是眼前的三十六陂,使詩人“想到自己曾經游賞過的彌漫著春水的江南。言下之意是三十六陂的春景很像江南”(《古詩今選》,鳳凰出版社,2010,441頁)。霍松林先生也認為,王安石“寫的不僅是眼中的水,更主要的,還是回憶中的江南春水”(《宋詩鑒賞辭典》,222頁)。筆者十分贊同程、霍二先生的高見。這一句作為絕句的轉捩關鍵,從汴京的三十六陂推出江南春水的闊大景象,并自然引起已生白發的詩人對初游西太一宮的回憶,對歲月如流、人生短暫的感慨,對父母兄弟等親人的思念,對故鄉江南的眷戀,以及不知何時能功成身退返回故鄉的憂慮。一句“白頭想見江南”,詩即戛然而止,卻蘊含著非常豐富、復雜、深沉的情意,讓讀者細細咀嚼和品味。

這首詩在寫景抒情上成功地運用了對照和反襯的表現方法。除了上文所說柳葉“綠暗”與荷花“紅酣”的強烈色彩對比外,更動人心弦的是,詩人的“白頭”與綠柳、紅荷以及澄碧江南春水的對比。清代詩論家王夫之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箋注》卷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0頁)王安石此詩,可謂以美景寫愁情,故一倍增其愁。王夫之又云:“以寫景之心理言情,則身心中獨喻之微,輕安拈出。”(同上,卷二,91頁)安石此詩,正是以寫景之心理言情,白頭人想見江南春水情景,將其撫今追昔、感時傷世、懷親思鄉之微妙心曲,含蓄傳出。王夫之更曰:“情景一合,自得妙語。”(《明詩評選》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5頁)王安石此詩“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一聯,真情景融合之妙語也!

讀王安石此詩,筆者自然聯想到中唐詩人元稹的五絕名篇《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此詩傾訴宮女哀怨,寄托對李唐王朝的盛衰之感,其題材與主題迥異于王安石的《題西太一宮壁》。但我卻深深地感覺到,二詩以少總多、以樂景寫哀情的表現藝術相同,還有古宮、紅花、白頭的意象相似,白頭宮女在紅花美景中閑坐說玄宗的凄寂哀怨,竟在我的眼前疊印出白頭詩人王安石面對三十六陂想見江南春水的憂思感慨。我認為,王安石此詩在藝術構思、表現手法乃至營構意象上學習借鑒了元稹的《行宮》。他在高妙的融化中創新,寫出了這首與《行宮》一樣“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洪邁《容齋隨筆》卷二評《行宮》語)的絕句杰作。

《題西太一宮壁》是一首六言絕句。明人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說:“六言體起于谷永、陸機,長篇一韻。迨張說、劉長卿八句,王維、皇甫冉四句,長短不同,優劣自見。”可見,王維是最早創作六言絕句的。他的六言絕句,有《田園樂七首》,其六云:“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其后,皇甫冉有《送鄭二之茅山》,顧況有《過山農家》,都是唐詩中的六言絕句佳作,但寥寥無幾。宋詩中的六言絕句比唐詩多一些,但仍是鳳毛麟角。蓋因六言句的朗讀節奏“二二二”,都是兩個字一拍,雖有鮮明、整齊的長處,但缺少變化,過于單調,如果詩人不在詩句的意義、節奏上力求變化,就會給人以板滯之感,所以歷代六言絕句詩數量極少,遠不能與五、七言絕句相比。王維的《田園樂七首》與顧況的《過山農家》,都是通篇對仗,工整精美,但沒有變化,讀多了令人生厭。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這一首,用了對起散結式,前聯對仗,后聯散行,駢散結合;在句法上也靈活變化,前兩句意義節奏是二二二,第三句是四二,第四句卻換為二四句式。全篇章法緊湊,又自然流暢。

古今詩人、詩論家對王安石這首六言絕句給予很高評價。蘇軾、黃庭堅都曾次韻和作。北宋人蔡絛《西清詩話》載,元祐年間,蘇軾到西太一宮,看到壁上題的這首詩,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遂次其韻。南宋何汶《竹莊詩話》亦記蘇軾諷詠此詩再三,并說唯黃庭堅的《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筆力可及此詩。黃昇說:“六言絕句如王摩詰‘桃紅復含夜雨’,及王荊公‘楊柳鳴蜩綠暗’二詩,最為警絕,后難繼者。近世唯楊誠齋《醉歸》一章:‘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豆蔻花間。但覺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蠻。’雄健富麗,殆將及之。”(《玉林詩話》,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九引)近代陳衍更贊嘆:“絕代銷魂,荊公詩當以此二首壓卷。”(《宋詩精華錄》卷二)筆者認為,洵非過譽之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达日县| 东丰县| 颍上县| 沙湾县| 错那县| 新宾| 郁南县| 克什克腾旗| 科技| 壶关县| 宁强县| 桦川县| 桐柏县| 揭东县| 旬阳县| 赞皇县| 岳普湖县| 沙田区| 双柏县| 阳春市| 金门县| 海兴县| 三原县| 禄劝| 景泰县| 四会市| 连州市| 博客| 胶州市| 荃湾区| 和顺县| 敦化市| 宜昌市| 喀喇沁旗| 贵定县| 来凤县| 偏关县| 易门县| 五大连池市|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