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醫學傳承的歷史脈絡和現狀

一、從王官之學到門閥醫家

上古時,人類尚處蒙昧階段,醫學知識的傳播是通過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的。西周時,由王朝專門的官吏掌握醫學知識,出現王官之學。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醫學知識及醫術是以門派授受的方式進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家傳醫學興盛,出現了“門閥醫家”。如東海(今江蘇東??h)徐氏家族(徐熙、徐秋夫、徐道度、徐文伯、徐雄、徐子才、徐之范、徐敏齊)的八世家傳等。隋唐時由于文化與技術的發展,書寫應用漸廣,醫藥知識的搜集、整理、記述更加容易,習醫渠道也得到推廣,醫學傳播從“口傳心授”向習讀“簡編”這一方向發展。如隋朝巢元方,唐代孫思邈、王燾編著醫書。醫書編著的出現不僅有利于習讀,而且提供比較選擇的可能,此前的門派授受之學漸漸消亡,而此后的醫學發展漸有統一于《黃帝內經》理論之下趨勢。宋元時期由于印刷術的廣泛應用,元代王幀創木活字成功,明弘治間(1488~1505年)銅活字已正式流行于江蘇一帶;萬歷間(1573~1620年)又出現套板印刷。明代出版業的繁榮,為醫學著作出版和醫學知識普及創造方便條件??械母鞣N版本醫藥書約有700余種。北宋政府校定頒行眾多醫書,這些醫書大多成為后世的經典,是此后醫學發展的淵源,也對醫學發展方向的最終確定產生深遠的影響。明清時期許多醫生更是將讀儒書作為醫生必備的素質。宋以后的醫家有影響者多是在理論上有所發。如金元四大家,而以技術揚名者即所謂“傳奇式醫家”如華佗者則很少見了。宋代以后,讀書自學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文化程度較高的醫者往往更重視醫學理論的探討,這一方面有助于確立《內經》醫學理論的正統地位;另一方面通過讀書所得到醫學知識難免與實踐有一些隔膜,這也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醫學活動中,一般地說是由“理”指導“術”,由“術”檢驗“理”,兩者雖非“同一”,卻可“統一”。唐以前的重“術”,是因為理尚不足;宋以后的重“理”,是因為隨實踐的發展,迫切需要理論的概括、總結和指導,這是醫學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所以《內經》后,從其醫學理論中吸取相關材料為之歸納、演繹成某一專門學術著作的如《難經》、《傷寒雜病論》、《針灸甲乙經》、《脈經》、《脾胃論》、《溫病條辨》等不泛其數。

二、從口傳心授到師承家傳

醫學傳承的歷史脈絡,肇始與中醫的起源同步。師承醫學是以師承家傳為主要形式,師授徒承,口傳心授,父傳子受,家學相傳?!饵S帝內經》就是一部匯集我國秦漢時期以前各家醫學流派精華的最早的中醫經典。以黃帝向其“天師”岐伯等請教問答的記述,通過師生問難答疑把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及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演繹得淋漓盡致?!肮胖畬W者必有師”,其岐伯就師承僦貸氏,黃帝師承岐伯,雷公又師承黃帝,扁鵲師承長桑君,其學又傳于子儀;淳于意是西漢名醫,他的第一個師傅公孫光在授學之后,叮囑他:“毋以教人!”淳于意則應諾說:“得見師傅公前,幸甚。意死,不敢妄傳人?!彼牡诙€師傅公乘陽慶令他“盡去而方書”,然后方予傳授??梢妿煶兄畤栏?。《漢書·樓護傳》說:“樓護字君卿,齊人,父世醫也。護少隨父為醫長安,出入貴戚家。護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長者咸愛重之。”張仲景師從于同郡張伯祖,后傳其學于衛汛;劉完素的弟子有穆子昭、荊山浮屠、馬宗素、董系等,荊山浮屠傳其學于羅知悌再傳朱震亨;朱丹溪師承羅知悌又傳于劉叔淵;張元素傳李杲與王好古;李杲又傳于羅天益。薛己傳趙獻可;李中梓傳沈朗中,再傳馬元儀,又傳尤在涇;張從正帶門人郭雍、常德等四處游歷,在游歷的同時向門人傳授醫術,講明奧義;清代名醫葉天士,先后拜過17位師傅,而成為一代大名醫??芍^當時的師承醫學,師授徒承,代代相傳。父子關系即世家傳承模式,父傳子受,古語有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可知古代社會對醫師的父子相傳形式的認可。后世的眾多醫家,都有其明確的師承淵源。如上海青浦何氏醫學世家迄今已傳承30余代,師承醫學,師傅一般都會在一開始就要求徒弟熟記藥性、湯頭、脈訣等,再在言傳身教中讓徒弟體會到諸如《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的重要性,促使徒弟加強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并在臨床實踐中融會貫通。正因為徒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才能結合其臨床經驗發展中醫學術,使中醫文化歷久彌新,一直傳承至今。

三、中醫面臨“后繼乏人、后繼乏術”危機

近年來,中醫出現“后繼乏人、后繼乏術”的端倪。隨著西醫的發展和經濟浪潮的沖擊,80后獨生子女幾乎不愿意學中醫,也不愿意繼承家傳中醫藥。中醫院校培養出的中醫醫生為生存,大都又轉而從事西醫,導致中醫缺乏傳人。隨著老一代中醫師的消失,中醫的科學核心與精髓將處于被淹沒的危機之中。加上中醫院校的教育問題,純中醫藥教學暗淡無色,造成新的斷層。許多基層醫院已取消中醫科,有的醫院雖然保留中醫科,但其目的只是為了在整體上保持科目的齊全,對其并不寄于多大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患者治病總是希望治療方法越簡單越好、見效越快越好、服藥越少越好。而中藥味道苦澀難咽、煎煮過程繁瑣、服用量大、不便于攜帶保存,現在雖有中藥單味配方顆粒,但已很難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快節奏。許多人承認中醫治病確實有效,但卻不愿服用中藥。這種認可中醫卻又拒絕中藥的現象,極大地制約了中醫事業的發展,導致后繼乏術。除此社會因素外,還有政策、文化、個人因素礙于中醫學的發展。

中醫學是一門充滿缺陷的科學,永遠都是,且永無止境。它需要持續,且嚴格的努力,方能不斷完善自身。這就需要幾代“中醫人”在這片蠻荒待墾,神秘未解的領域去耕耘,去探索,去奮斗。中醫人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平江县| 乌鲁木齐县| 庆云县| 临城县| 公安县| 河西区| 白玉县| 科技| 文水县| 霞浦县| 桐柏县| 天等县| 泾源县| 大厂| 怀来县| 建德市| 辽阳县| 抚松县| 多伦县| 蒲城县| 彭州市| 铜鼓县| 沛县| 闻喜县| 江安县| 林州市| 大洼县| 珠海市| 伊川县| 满城县| 沂源县| 林口县| 久治县| 东明县| 汽车| 曲沃县| 泌阳县| 剑川县| 深泽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