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領導科學評論(第三輯)
- 劉峰
- 1606字
- 2018-11-08 20:42:04
三、中國化領導力研究的態度
近年來,我在多個論壇上講過什么是中國化的領導力,并重點探討領導力的構成和提升路徑。今天,借論壇總結的機會,我想重點談談如何端正中國化領導力的研究態度。
1.中國化領導力研究要自信不自戀
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領導者的主要特質之一就是自信。沒有自信就沒有領導力,同理,研究中國化領導力的學者也要有自信,有理論的自信,有學術的自信。另一方面,領導者又必須謙虛謹慎,放低身段,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同。同理,研究中國化領導力的學者更要謙虛謹慎,要放下架子才能贏得廣大領導者的認同。不自信不行,太自信也不行,所以研究領導力必須要有自信,但不要自戀,要發自內心地謙虛謹慎,多向干部學習,多向實踐學習,多向同行學習。
自信不自戀的另一個含義是既不能把領導科學看得太輕,又不能看得太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領導科學,也離不開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管理科學等諸多具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各門學科發揮的重要作用。
2.中國化領導力研究要求實不求名
中國化領導力研究不要一味追求什么學科名稱和學科定位。學科的劃分嚴格地說也是計劃經濟的東西。我要說真正建立學科的阻力是誰?正是我們學者自己限制了中國化領導力的發展。在當下,普通高校要把領導力或領導學作為重點學科是不現實的。過于強調學科是沒有出路的,也是沒有出息的。中國化領導力研究一定要關注實踐,關注運用,關注領導干部和企業家的認可度,這才是真正的務實、不圖虛名。社會一旦需要,就比十幾所大學更能夠把領導力研究推向前進!
3.中國化領導力研究要修煉不空談
中國化領導力的修煉有一個 “127法則”,其10%的領導力是從書本那里學來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翻一倍,20%的領導力是向別人學習得來的,向領導學習,向老百姓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黨校、行政學院自成系統,特別需要向高校學習,向其他培訓機構學習,向今天到位的兩位培訓師學習,他們專門做領導力培訓,更接地氣。所以要學會向別人學習,相互學習。
領導力的研究重在實踐中修煉,而不是坐而論道。空談只會離領導力越來越遠。領導力最重要的70%是從領導活動的實踐中學習得來的,既包括成功的經驗,又包含失敗的教訓,都需要不斷地總結提煉,從中感悟學習。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學而知之,有的人困而知之,困難和挫折倒逼著學習,不學習就無法生存和發展。有的人一輩子不覺悟那就沒有辦法。尤其是作為行政學院的教師,一定要在教學的實踐中,在生活的實踐中來學習。在“127法則”中,學理論雖然只占10%,但可不要輕視它。沒有領導力理論的指導,領導實踐很可能經常走彎路。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經常學習,反復實踐,領導力的水平就真正提高了。
4.中國化領導力研究要科學不學究
領導力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有時甚至更是哲學。領導力的研究一定要有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但萬萬不能學究化,不應鉆牛角尖。領導力研究要打開研究空間,拓展研究領域,關注價值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領導力要有新領導觀,實踐當中才能形成新領導力,具有新領導力的人才能成為新領導者。新領導觀→新領導力→新領導者,順著這個邏輯進路,就會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領導學。
在座的諸位同仁想過沒有,為什么這十幾年領導力的影響越來越大,領導學的聲音越來越小。道理明擺著,沒有多少人關注你研究的東西是領導學還是領導科學,是一級學科還是二級學科。中國現階段的發展最需要的是弄清楚什么是中國化的領導力,進而如何有效地提升中國化的領導力。
5.中國化領導力研究要交流不封閉
中國化領導力研究一定要以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平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自我封閉是死路一條,要學會廣交朋友。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是朋友還不夠,還要主動地與政治家、企業家、廣大領導干部、成千上萬的經理人交朋友。研究領導力的學者與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中國化領導力的研究就大有前途。
我就簡單地說這些,作為這次論壇的總結。期望下次再聚。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