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今隨處可得見敬老院,兒女之所以選擇將父輩安置其中,大都因工作忙,或是應了句“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緣故。而關于敬老院的新聞,不少是負面的,最疾人心的便是“虐待老人”類事,于是就把人們印象搞壞了去,可無論眾人再怎么以為,其需量只增不減。
我想凡事皆有利弊,且又從幾方角度來看,利可能化作弊,弊亦或更為利,是以不可一概而論。設一家四口而言,夫妻倘從事日夜在外奔走的行當,本就失教于孩子,還帶照顧個不得自理的老人,其難處勝如高考的你不僅要忙于學業,同時還要想法子自力更生,而不是父母好吃好住供你,免你分心,更不敢招惹你。
所以因工作忙而將老人送去敬老院,確非什么逃避責任的借口,許多家庭實際如此,只能取諸下策,畢竟人也不是鐵打的。若家中老人狼疾失智,則更使人欲送之敬老院,譬如當你于下班后,辛苦整備好飯食,親自送往他嘴邊,他卻一撲弄給你打翻,并死活不吃,我想任誰都不會好受。
當然,也還有因家中不和而將老人送出的情況,幾兄弟家你推我塞,以老人為累贅,那這擔子多半就要落在幺輩或尚存孝心的子女家了。可“冤大頭”不是這么好當的,其間或因錢財上的糾紛,末的大家扯皮不凈,一氣之下,干脆各家湊份錢,將之送往敬老院來得清閑。至于那些不孝子明明有大把空閑,卻又嫌麻煩的情況,暫此不論,諸位心中有數便了。
那換作當事的老人又怎樣感受?這就要關乎老人的性格及身理狀況了。老人若善與人打交道,且手腳多少動彈,便可遭遇許多伴兒,仿佛到了老年大學一般,大家聊天打牌搓麻將,倒也還樂活;倘老人性格靦腆,緊要的是手腳癱弊,吃喝拉撒都要護工照顧,那便是遭罪受了,其生活不能自理,每日只能干坐著,電視也看不明白,唯一的活著的源頭——家人,業已將之“拋棄”,頓生生不如死之感。
我們又再想想護工們,光一人就要照料好幾位老人,且多有上述身癱體弊的,甚有大小便失禁的,如此單管上一位已盡夠麻煩,現下卻含五六位,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每逢心頭的臨界點,道德品質好的護工會尋法冷靜下來,脾性稍差的,或就造成了“虐待老人”事件。但對此,我們雖理解,只絕不能茍同,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你當初承下這份工作,便理應做好相應的覺悟。
無論如何,不侫還是想照搬老一套的說教,父母生養你時,你也哭也鬧也撒尿,他們雖有一時惱火,卻還不至于將你扔出去。現今換作父母老了,稟著生生之良心,怎么也得盡善盡孝。上古的舜帝,自幼受父母兄長的迫害,他卻以德報怨,最終將之感化,我們雖不及此圣德,也應深貫其義,揚我華夏之休德。再是放諸老人于敬老院,也應常來常看,且要抱著待日后安妥,定要接其回家的心的,非如棄贅累,而冷死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