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獨身代的我來談兄弟姊妹,似乎不很合宜,可恰如今獨身者眾,我便厚顏代為說說,對于有兄弟姊妹的觀感。
我雖無胞生,表兄表姊卻不少,即我的年齒最小,眼看哥姐幾個陸續工作結婚,止我未踏足社會半步,故在眼識上多有隔別,總是我向他們請教,頗得周顧。這可算是兄弟情的大好處,兄弟姊妹間互助出于親心,非賈人往來般計較,此點尤可人意,縱使在外諸處不順,一想見家頭有人支持,究竟多了三分底氣。倘你家中連表親都無,可就麻煩不少。
我贊成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觀點,可人類作為群居動物,卻又不能太過自私以絕其類。是以家中有兄妹,父母要教育其兄謙讓其妹,作為兄長,也只是個小孩兒,打始肯定鬧別扭,像買玩具、買零食、看動畫片等等,要僅妹妹先來,這自然是違背他的天性的。可久而久之,兄長漸以為習,并從學校里學到了些道理,譬如“孔融讓梨”,這一來,理論并上實踐,兄長會養成為人著想的良好品質,不見自私的行徑。反之,家中止你一個,雖從小被灌輸些謙讓有禮的知識,但由于缺少實踐來支撐,你想變得無私大度或要付出些代價,譬如因為自私導致他人鄙棄,你這才醒悟。
還有一大麻煩——無聊。我小時最常說的詞便是“無聊”,蓋因小孩兒跳鬧,靜不下得來,總想找人耍子,可惜周邊都是大人,自己找不著玩兒,便成天叫囂“無聊”,讓人又憐又怕,憐在沒法,怕在糾纏。我那時候還沒智能手機這類,現在倒好,獨身代只能以“游戲”作兄作弟,不特有損視力,亦有沉迷風險。及孩子長大,雖不喊叫無聊,卻要換種方式來宣泄。
在學校里可說是最不無聊的了,大家彼此同齡,談天說地,笑顏不斷,所以有人怕了——其怕在每日回到家后,仍是自己獨身一人。朋友到底再好也是知己,卻也不能時刻同在,大家各有各媽,聚少離多,而獨身代因嘗到交友的好處,便十分厭惡孤獨,于是乎,他開始廝混,開始早戀,為了避開那孤獨感,并那獨身代的印記。這是極不利于個人成長的,獨處的時刻或缺不得,其乃省人進身之時,若要有所成,就須把這孤獨擔下。有兄弟姊妹的人卻鮮有此煩惱,他們每人相習慣了,反還嫌棄彼此哩。
再提些好處,因兄弟姊妹是同時教育,先天環境差不太幾,所以三觀多半吻合,互相聊起天來毫不費力,甚至你一有不對,首先被他看破,此種默契很難后天求來。自然,有兄弟姊妹者不大可能患自閉癥,且外向的應占一半以上。待兄妹幾個做了不同行當,亦能互為照應,牽線搭橋頗為方便。將來贍養父母則更不成問題,每家輪流趨奉甘旨,不獨老人家常存新鮮感,子女家也少了負擔。若自己到老了,可一起喝茶嘮嗑,打牌下棋,自就成一家老年活動中心,不怕空巢的說法。
尚有許多好處我沒說到,只一時思想不出,可總的看來,兄弟姊妹間使得彼此心中慰藉,不至于淪落無所依。昔者蘇軾入獄之時,其第蘇轍上表求情,愿以自己的烏紗帽贖救其兄,此可見兄弟情深,大難之時朋友興許棄你而去,手足卻不會,至于拜把子的兄弟,雖也稱作手足,卻是另一番說道。吁,周流雖獨身,好在知己親友不缺,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