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生六記(沙畫彩插版)
- (清)沈復著 羅偉譯注 韓塊塊沙畫
- 14317字
- 2018-11-08 19:41:19
卷二 閑情記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1],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2]。夏蚊成雷,私擬[3]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4]。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年長思之,二蟲之斗,蓋圖奸不從[5]也。古語云“奸近殺”,[6]蟲亦然耶?貪此生涯,卵為蚯蚓所哈(吳俗呼陽曰卵),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7],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8],驚而大哭,傳為話柄。此皆幼時閑情也。
【注釋】
[1] 明察秋毫:秋毫,是鳥獸在秋天新生長出來的細毛,比喻極纖小的事物。明察秋毫,謂目光敏銳、觀察入微,連最微小的東西也能看到。
[2] 物外之趣:脫于形跡、物相指外的樂趣。
[3] 私擬:心里暗暗比作。
[4] 項為之強:頸為此變僵直了。強,僵直。
[5] 圖奸不從:圖謀干壞事而不順應自然。
[6] 奸近殺:邪惡不正就近于滅亡。
[7] 哈:通“歃”,用口啜飲。
[8] 吞噬(shì)狀:像要吞下去的樣子。
【譯文】
我記得童年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還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極其細微的東西。對于纖小的事物,總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有意外的趣味。夏天蚊聲如雷,我把它們想象成一群仙鶴在空中飛舞,心里這么一想,成百上千只蚊子,就好像真的變成了仙鶴。我仰著頭去欣賞它們,脖子都看得僵直了。我曾把蚊子關在帳子里,慢慢地對著它噴一口煙,使它沖煙而飛,把這當作青云白鶴去觀賞,果真就像看到鶴鳴云端一樣,我心情怡然,拍手稱快。在土墻的凸凹之處,花壇上的雜草叢生之處,我常常蹲下身來,讓視線和臺階平齊,定神細看,把叢草看作樹林,把蟲蟻看作野獸,把凸處土塊看作山丘,凹的看作溝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昆蟲在草叢中打架,看得正有趣時,忽然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它舌頭一伸,把兩只蟲都吃掉了。我那時年幼,又正在出神,見此情景,不覺驚恐,等定下神來,便捉住癩蛤蟆,鞭打了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院去了。長大以后再回想這件事,二蟲相斗,應當是圖謀作惡而不順應自然,古語說“奸近殺”,蟲也是這樣吧?我十分耽迷于這種玩蟲生活,有一次不小心,生殖器被蚯蚓咬了(蘇州話稱生殖器為卵),腫得不能小便。偏方說鴨涎可醫治此傷,家里人便捉來一只鴨子,想讓它開口,婢女不小心一松手,鴨子抖動著它的頸脖,好像要把我的生殖器吞下去一樣,嚇得我大哭起來,這事被家里人傳為笑柄。這些都是童年時的閑情逸事了。
及長,愛花成癖,喜剪盆樹。識張蘭坡,始精剪枝養節之法,繼悟接花疊石之法。花以蘭為最,取其幽香韻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譜者[1]不可多得。蘭坡臨終時,贈余荷瓣素心春蘭一盆,皆肩平心闊,莖細瓣凈,可以入譜者。余珍如拱璧[2]。值[3]余幕游于外,蕓能親為灌溉,花葉頗茂。不二年,一旦[4]忽萎死。起根視之,皆白如玉,且蘭芽勃[5]。初不可解,以為無福消受,浩嘆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滾湯[6]灌殺也。從此誓不植蘭。
次取杜鵑,雖無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蕓惜枝憐葉,不忍暢剪[7],故難成樹。其他盆玩皆然。
【注釋】
[1] 瓣品稍堪入譜者:指蘭花中品種比較名貴,可以列入花譜的。
[2] 拱璧:能用雙手合抱的大璧。后泛稱珍貴之物。
[3] 值:當時。
[4] 旦:早晨,指旭日東升。
[5] 勃然:生機勃勃。
[6] 滾湯:沸騰,滾開的水。
[7] 暢剪:徹底修剪。
【譯文】
年紀稍長后,則愛花成癖,喜歡修剪盆景。后來認識了張蘭坡先生,才開始精通剪枝養節的技法,又領悟了接花疊石的技法。
花中以蘭花為最佳,因為它有著幽香和韻致,然而品種比較名貴、可以入花譜的蘭花實在不可多得。張蘭坡先生臨終前,送給我一盆荷瓣素心春蘭,開出花來,都是肩平心闊,莖細瓣凈,可以入圖譜的上品,我對它視若珍寶,當成拱璧寶玉一般。當時我正在外面做幕僚,蕓便親自灌溉這盆蘭花,花葉長得很茂盛。不到二年,有一天,蘭花忽然枯死了,我把它的根起出來一看,色澤潔白如玉,根上發出的芽也是生機盎然,怎么就死了呢?開始不明白,以為是自己無福消受,只能嘆息。后來才知道,有人想分到這盆蘭花而我們沒答應,所以用開水澆花把它燙死了。我自此以后發誓再也不種蘭花。
其次便是杜鵑,它雖然沒有香氣,但花色可以長久欣賞,而且容易修剪。由于蕓憐惜枝葉,不忍心徹底修剪,所以它們總難長成樹。其他的盆景也是如此。
惟每年籬東[1]菊綻,秋興成癖,喜摘插瓶,不愛盆玩。非盆玩不足觀,以家無園圃,不能自植;貨于市者,俱叢雜無致,故不取耳。其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每瓶取一種,不取二色。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闊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叢怒起,以不散漫,不擠軋,不靠瓶口為妙。所謂“起把宜緊”也。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以免飛鈸耍盤[2]之病。葉取不亂,梗取不強。用針宜藏,針長寧斷之,毋令針針露梗,所謂“瓶口宜清”也。視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則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幾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須參差高下,互相照應,以氣勢聯絡為上。若中高兩低,后高前低,成排對列,又犯俗所謂“錦灰堆”矣[3]。或密或疏,或進或出,全在會心者[4]得畫意乃可。
【注釋】
[1] 籬東:即東籬。取自陶淵明《飲酒》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常用來借指菊花或種菊之處。
[2] 飛鈸(bó)耍盤:指雜技表演。鈸,一種打擊樂器。
[3] 錦灰堆:形容花屏布局如一堆錦灰,俗艷、規則、少畫意。
[4] 會心者:能夠心領神會的人。
【譯文】
每年秋天菊花開放時,我們便秋光大發,終日品賞。我喜歡摘些菊花插在瓶里,但不喜歡盆栽,倒不是盆菊不足觀賞,而是因為自己家里沒有花圃,不能親手種植,若到市場上去買,都是些雜蕪而沒有風致的,所以我不喜歡。插花,花朵宜選單數,不宜選雙數。每瓶選一種品種,不取二色。花瓶的瓶口要闊大,不要窄小,闊大的瓶口能讓菊花舒展開來,不拘束。花朵不管是五到七朵還是三四十朵,都必須從瓶口上一叢怒放開去,以不散漫、不互相擠壓、不靠著瓶口為佳,這就是所謂的“起把宜緊”;花枝或是亭亭玉立,或是飛舞橫斜,要安排得參差不齊,中間用花架固定好,以免看上去就像雜技中的飛鈸耍盤一樣。選花時葉子取其不亂,枝梗取其柔順不太硬的,固定花的針要不露痕跡。如果針太長寧可截斷它,不要讓它從梗中露出,這就是所謂的“瓶口宜清”;瓶花供案要看桌子的大小,一桌擺上三瓶到七瓶為好,多了則眉目不分,好像市井攤販的菊花貨架了。幾案的高低,可以從三四寸到二尺五六寸,必須高低參差,互相照應,以在氣勢上互相聯絡為好,如果中間高兩邊低,或是后面高前面低,成排對列,這又犯了俗稱“錦灰堆”的毛病。或疏或密,或進或出,全在于懂得意趣的人領會其詩情畫意之境。
若盆碗盤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膠。以銅片按釘向上,將膏火化,粘銅片于盤碗盆洗中。俟[1]冷,將花用鐵絲扎把,插于釘上,宜斜偏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許掩銅片,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覓,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態。相定之后,剪去雜枝,以疏瘦古怪為佳。再思其梗[2]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葉側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勢必枝亂梗強,花側葉背,既難取態,更無韻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鋸其梗之半而嵌以磚石,則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釘以筦之[3]。即楓葉竹枝,亂草荊棘[4],均堪入選。或綠竹一竿,配以枸杞[5]數粒,幾莖細草,伴以荊棘兩枝,茍[6]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7]。
【注釋】
[1] 俟(sì):等待
[2] 梗:植物的莖。
[3] 筦(guǎn):與現在的“管”相同,此處意思為固定、拘束。
[4] 荊棘:叢生有刺的灌木。
[5] 枸杞:木名,夏秋開淡紫色的花,果實為枸杞子,可入藥。
[6] 茍(gǒu):連詞,假使;如果。
[7] 世外之趣:超凡脫俗的情致。
【譯文】
倘若不是用花瓶,而是盆、碗、盤、洗筆之具這些淺口器皿,可用漂青、松香、榆皮、面粉和油,先用稻灰一起熬成膠狀。把釘子固定在銅片上,釘尖朝上,再將膠膏加熱,再把銅片粘在盆碗盤洗的底部,等到膠冷后,把花用鐵絲扎成把,插在釘子上。插的時候,當稍斜稍偏,不宜太垂直了;更宜于樹枝疏落、葉子清朗,不可太擁擠。然后在盆中加上水,用少量細沙蓋住底部銅片,讓觀賞者以為花是從碗底生出來的才為妙。
如果用木本植物這種莖干發達的花果插瓶,修剪的方法(因為各色花植不能樣樣都自己去尋找,請人攀折的往往不合意),必須要把花枝拿在手上,先橫斜花枝以觀察它的勢態,再反側來判斷它的姿態。看準之后,剪去雜枝,以疏瘦古怪的姿態為佳。再考慮它的莖如何插瓶。依據花形,或者將它折斷,或者將它彎曲,再插入瓶中,才能避免葉子背對著,花果太靠邊等弊病。如果一枝花在手,先確定它的梗是直的,直接插入瓶中,勢必會造成枝條零亂,花梗僵直,花側葉背,既沒有姿態,更談不上韻味了。把直莖變曲的方法:鋸掉花梗的一半,嵌上磚石,直的就彎曲了,如果怕它折斷,敲上一兩個釘子固定住。即便是楓葉竹枝、亂草荊棘,都可以這樣處置。或者綠竹一竿,配上點著幾粒枸杞子的枸杞枝,或者幾根野草,外加兩三枝荊棘,只要位置安得適宜,就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情致。
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勢,聽其葉側,一年后枝葉自能向上。如樹樹直栽,即難取勢矣。
至剪裁盆樹,先取根露雞爪者,左右剪成三節[1],然后起枝[2]。一枝一節,七枝到頂,或九枝到頂。枝忌對節如肩臂,節忌臃腫如鶴膝。須盤旋出枝[3],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有名“雙起”“三起”者,一根而起兩三樹也。如根無爪形,便成插樹,故不取。然一樹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余生平僅見吾鄉萬翁名彩章者,一生剪成數樹。又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4]游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5],余未見其可[6]也。若留枝盤如寶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氣[7]矣。
【注釋】
[1] 節:植物枝干交接的部位。
[2] 起枝:留下枝干上旁出的枝條。
[3] 盤旋出枝:盤旋著出枝。
[4] 虞山:原名烏目山,傳說虞仲葬于此,故名。
[5] 明珠暗投:指名貴之物沒有得到真正的賞識者。
[6] 可:贊賞,滿意。
[7] 匠氣:常用來比喻文章過于追求辭藻堆砌而有失內容生動靈轉。
【譯文】
如果是新栽花木,不妨歪斜著種植選取好看的姿態,聽任它長在盆中,如此一年之后,枝葉自然能夠向上。如果每棵一開始都直著栽,就難以具有別致的姿態了。
至于修剪盆景樹木的枝葉,先選取根部已長大,冒出土形狀似雞爪的,剪為左中右三節,然后修剪起枝。一枝一節,七枝到頂,或九枝到頂,一根枝干上忌諱兩根枝條像手臂那樣對稱地長出,結節處忌諱像鶴膝那樣臃腫突出。必須沿著四面八方地向上留出枝條,不可光留左右的枝條,以避免“赤胸露背”太突兀,又不可前后直出枝條。有所謂“雙起”“三起”的,是一兜樹根上長出兩三個枝杈來。如果根不是長成雞爪形,就會變成樹木扦插,也不宜選取。
然而一個上好的盆景植栽,從種植到修剪,至少得三四十年。我一生只見過我們同鄉的萬彩章老先生,一生修剪成好幾棵盆景樹木。我還在揚州一個商人家里看到有常熟虞山的游客帶來送給他的黃楊、翠柏盆景各一盆,可惜是明珠暗投,我真不覺得那揚州商人會品鑒這兩盆好盆栽。如果所留的枝條盤旋得像寶塔,扎的枝條彎曲得像蚯蚓,那就成匠氣了。
點綴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畫,大景可以入神。一甌[1]清茗,神能趨入其中,方可供幽齋之玩。種水仙無靈璧石[2],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黃芽菜[3]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長方盆內,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頗有意思。以此類推,幽趣無窮,難以枚舉。如石菖蒲[4]結子,用冷米湯同嚼,噴炭上,置陰濕地,能長細菖蒲,隨意移養盆碗中,茸茸可愛。以老蓮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5]之,俟雛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門冬[6]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
【注釋】
[1] 甌(ōu):方言,杯子。
[2] 靈璧石:一種點綴盆景的小石頭,出自安徽靈璧縣。
[3] 黃芽菜:大白菜的俗稱。
[4] 石菖蒲:草本植物,開花時花朵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多用于栽培供觀賞。根狀莖可以入藥。
[5] 翼:用翅膀孵化。
[6] 天門冬:亦稱“天冬草”,多年生攀援草本。塊根可入藥。
【譯文】
點綴盆景中的花石,小則可以精巧入畫,大則可以神奇莫測。捧一杯清茶觀賞,注意力能進入盆景,神游其中,這等盆景,才適合在清幽的齋屋中品賞。以前種水仙,沒有靈璧石點綴,我曾經用煤炭中有石頭意趣的去代替。黃芽菜心,白如玉,我選用大小五七顆,用沙土種在方形盆中,用煤炭代替盆石,與黃芽菜心對比黑白分明,饒有意趣。類用此方法來處理盆景,幽趣無窮,難以一一列舉。例如把石菖蒲的種子和冷米湯一起嚼碎,噴在木炭上,放在陰涼潮濕的地方,木炭上便能長出細細的菖蒲苗,隨意移植在盆碗之中,綠茸茸的十分可愛。也可取老蓮子,兩頭磨薄,放到蛋殼中讓母雞去孵,等到小雞破殼而出時取出,再用陳年燕巢泥十份兌上天門冬兩份,搗爛拌勻,盛在小器皿中,種上被母雞孵過的蓮子用河水澆灌,用朝陽照曬,蓮花開花后,只有酒杯那么大,葉子只有碗口大,亭亭可愛。
若夫園亭樓閣,套室回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廣石多,徒煩[1]工費。或掘地堆土成山,間以塊石,雜以花草,籬用梅編,墻以藤引,則無山而成山矣。大中見小者,散漫處植易長之竹,編易茂之梅[2]以屏之。小中見大者,窄院之墻,宜凹凸其形,飾以綠色,引以藤蔓,嵌大石,鑿字作碑記[3]形。推窗如臨石壁,便覺峻峭無窮。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可通別院。實中有虛者,開門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于墻頭,如上有月臺[4],而實虛也。貧士屋少人多,當仿吾鄉太平船[5]后梢之位置,再加轉移其間。臺級為床,前后借湊,可作三榻,間以板而裱以紙,則前后上下皆越絕[6]。
譬之如行長路,即不覺其窄矣。余夫婦喬寓[7]揚州時,曾仿此法。屋僅兩椽[8],上下臥房,廚灶客座皆越絕,而綽然有余[9]。蕓曾笑曰:“位置雖精,終非富貴家氣象也。”是誠然歟!
【注釋】
[1] 煩:費。
[2] 易茂之梅:容易長得茂盛的梅花。
[3] 碑記:石上鐫刻文字,作紀念物或標記。
[4] 月臺:賞月的露天平臺。
[5] 太平船:有艙可居的小船。
[6] 越絕:既可以通達,又有隔斷。
[7] 喬寓:僑居。
[8] 兩椽:兩間房子。
[9] 綽然有余:此處指房間寬敞。
【譯文】
如果布置園亭樓閣、套室回廊,或者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是從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深或淺的學問了,要點并不僅僅在于“周回曲折”四字,也不在于地廣石多。倘若迷信那些,那只能是徒費工本勞力而已。或者挖地堆土成山,以些許石塊置于其間作為裝飾,散漫地種上些花草,用梅枝編成籬笆,墻上用藤蔓牽滿,則無山而有山了。所謂大中見小:就是在空蕩之處種上容易生長的竹子,編植容易茂盛的梅籬當作屏障;所謂小中見大:像窄院中的墻壁,宜做得凸凹不平,用綠色裝飾,牽引藤蔓,嵌上大石,石上鑿字,做成碑記的樣子,如此,推窗而望,如臨石壁,便會使人覺得山石峻峭開闊。所謂虛中有實:或在仿佛山窮水盡之處,使人一拐彎而覺豁然開朗;或在軒閣中設有廚房之處,一開門能通到別院,就顯得別有洞天。所謂實中有虛:在封閉的院落中開一個假門,用竹石掩映,看上去似別有空間院落,其實沒有;也可在墻頭上設矮欄桿,好像上面有個月臺,其實沒有。貧寒士子,屋少人多,房屋可以仿照我們鄉里的“太平船”后艙的設計,再加上可以拆開、移動的家具。如以臺級作為床榻,前后互相借用,可以做成三張床榻;中間用板壁隔開裱上紙,則前后、上下都形成了獨立的空間。
空間一多,譬如走長路,就不覺得它窄了。我們夫妻寄寓在揚州時,曾仿效這個方法,屋子僅有兩間,于是我們把臥房、廚房、客座隔斷,安排得有上有下,打破了原來的空間界限,便覺得空間綽綽有余。
蕓曾經笑著說:“位置安排得雖然精巧,到底不是富貴人家的氣象啊。”大概確實如此。
余掃墓山中,檢[1]有巒紋可觀之石,歸與蕓商曰:“用油灰[2]疊宣州石于白石盆,取色勻也。本山黃石雖古樸,亦用油灰,則黃白相間,鑿痕畢露[3],將奈何?”蕓曰:“擇石之頑劣者,搗末于灰痕處,乘濕糝[4]之,干或[5]色同也。”乃如其言,用宜興窯長方盆疊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橫方紋,如云林石法[6],巉巖凹凸,若臨江石磯[7]狀。虛一角,用河泥種千瓣白萍。石上植蔦蘿[8],俗呼云松。經營數日乃成。至深秋,蔦蘿蔓延滿山,如藤蘿之懸石壁。花開正紅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紅白相間,神游其中,如登蓬島[9]。置之檐下,與蕓品題:此處宜設水閣,此處宜立茅亭,此處宜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間”,此可以居,此可以釣,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將移居者然。一夕,貓奴爭食,自檐而墮,連盆與架,頃刻碎之。余嘆曰:“即此小經營,尚干造物忌耶[10]?”兩人不禁淚落。
【注釋】
[1] 檢:通“撿”。
[2] 油灰:以熟桐油與石灰或石膏調拌而成的粘合劑,也可填嵌缺陷和平整表面。
[3] 畢露:全部顯露出來。畢,副詞,全部。
[4] 糝(sǎn):涂抹,粘。也可以作名詞,指谷類磨成的碎粒。
[5] 或:副詞,也許,或許。
[6] 如云林石法:如倪云林所畫山石的風格。云林,元代畫家倪瓚,號云林,江蘇無錫人,畫山石風格蘊奇意。
[7] 石磯(jī):水邊突出的大石。
[8] 蔦(niǎo)蘿:蔓生植物,于夏秋時節開花,花形似五角星,花冠為紅色,故又稱“五角星花”。
[9] 蓬島:蓬萊島,傳說中的仙島。
[10] 尚:還,仍然。干:觸犯,冒犯。
【譯文】
我在山中掃墓的時候,撿到紋路像山巒一樣可供觀賞的石頭,回來和蕓商量說:“人們通常用油石灰粘宣州白石做成假山,放在白石盆中,好在色彩勻稱。山上的黃石雖然古樸,但如果也用油石灰處理,就會黃白相間,露出人工雕鑿的痕跡,怎么辦?”蕓說:“挑一些劣等的黃石,搗成碎末,趁濕糝在石頭上,干了以后顏色可能會一致。”我按照她所說的,用宜興窯制的長方盆疊起一座假山,偏于長盆左側,右這凸出,背面是橫方石紋,如同倪云林所畫的山石,巖石凸凹起伏,像臨江的石磯一樣。空出的一個角落,用河泥種上千瓣白萍,石峰上種上蔦蘿,俗稱云松。這個盆景花了好幾天才做完。到了秋天,蔦蘿爬滿石山,好像藤蘿懸掛在峭崖之上。蔦蘿花開成紅色,白萍也出水盛開,紅白相間,神游其中,仿佛登上蓬萊仙島。我把這盆假山放在屋檐下,與蕓一起觀賞品評:這里適合設一個水閣,那里適合搭一個茅亭;那兒可以鑿上“落花流水之間”六個字;哪兒可以住,哪兒可以釣魚,哪兒可以眺望——胸中有丘壑,就好像我們要搬到這山里住一樣。有一天,貓兒打架,從屋檐上掉下來,把山石連盆帶架都砸壞了。我嘆息著說:“即使是這樣小小的經營也犯了造物主的忌諱了嗎?”兩個人不禁傷心落淚。
靜室焚香,閑中雅趣。蕓嘗以沉速[1]等香,于飯鑊[2]蒸透,在爐上設一銅絲架,離火半寸許,徐徐烘之,其香幽韻而無煙。佛手忌醉鼻嗅,嗅則易爛。木瓜[3]忌出汗,汗出,用水洗之。惟香櫞[4]無忌。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筆宣[5]。每有人將供妥者隨手取嗅,隨手置之,即不知供法[6]者也。
【注釋】
[1] 沉速:沉香、速香,香木名。入水能沉叫沉香,輕虛能浮叫速香,也叫黃熟香。
[2] 飯鑊(huò):飯鍋。
[3] 木瓜:香果。橢圓形,淡黃色,春末夏初時節開花。
[4] 香櫞(yuán):香果。球形,果皮厚而粗糙,又名枸櫞,果皮中醫入藥。
[5] 宣:公開說出,散布。此處意思為不能用文字講清。
[6] 供法:清供的方式。清供,擺設著供賞玩。
【譯文】
靜室中焚香,是閑時的雅趣。蕓曾把沉香、速香放在飯鍋里蒸透,在爐子上放一個銅絲架,離火半寸多高,把香置于架子上,用微火慢慢地烘烤,香氣氤氳而沒有煙。佛手忌諱醉酒者去嗅聞,嗅聞之后就容易爛。木瓜則忌諱出汗,一旦出了汗,要用水洗干凈。只有香櫞沒有忌諱。佛手和木瓜也各有供養方法,不能用文字一一說清楚。常有人將供好的香果隨手取來嗅聞,然后隨手亂放,就是不知道供法的人。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蕓曰:“子之插花,能備[1]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2]不受制,焉能仿效?”蕓曰:“有一法,恐作俑[3]罪過耳。”余曰:“試言之。”蕓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4],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余與蕓寄居錫山[5]華氏時,華夫人以兩女從蕓識字。鄉居院曠,夏日逼人,蕓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一扇,用木梢[6]二枝,約長四五寸,作矮條凳式,虛其中,橫四擋,寬一尺許,四角鑿圓眼,插竹編方眼。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動。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紆回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注釋】
[1] 備:作動詞有提供的意思,此處可理解為展現。
[2] 躑躅:用腳踏地,在此指昆蟲蹦蹦跳跳。
[3] 作俑:制造殉葬的陪品。俑,古代殉葬所用的木偶、陶人等。后用來比喻首開惡例。
[4] 屬:生物群分類系統中的一個層次。也可表示類別。
[5] 錫山:在無錫西郊,惠山以東小丘。
[6] 木梢:木材中的梢料,即以樹木末端作料。
【譯文】
我閑居在家時,幾案上的瓶花,從來不間斷。蕓說:“你所插的花,能展現風晴雨露時的各種意態,可謂出神入化,只是繪畫中花草之間常有昆蟲,何不仿效一下呢?”我說:“昆蟲蠋不聽擺布,怎么效仿呢?”蕓說:“我有一個辦法,只是怕為做壞事開了頭,是罪過。”我說:“你說說看。”蕓說:“昆蟲死了,顏色不變。你可以捉些螳螂、蟬、蝶,用針刺死,用細線系住蟲的頸脖,把它系在花草之間,整理一下蟲腳,或是抱住枝梗,或是踏在葉上,看上去栩栩如生,不是很好嗎?”我聽了大喜,照她的方法去做,看到的人沒有不叫絕的。如今若到閨閣中去尋,恐怕很難找到像蕓這樣能領悟藝術意趣的女子了。
我和蕓曾寄居在錫山華家里,當時華夫人要兩個女孩跟著蕓認字,農村的院子很空曠,夏天的太陽炎熱逼人。蕓教華家制作“活花屏”的方法,很巧妙。每個活花屏只一扇,用兩支四五寸長的細樹梢做成矮腳長條凳的樣式,中間空著,橫上寬一尺左右的四根木擋,四個角都鑿上圓洞,插上竹編的方格屏,做成的花屏大概七尺高,再用紫砂花盆種上扁豆放在屏中,讓扁豆藤彎彎曲曲地攀在屏上,這屏風兩個人就可以挪動。多編幾個這樣的屏,隨意擺在什么地方作遮攔之用,就像一扇扇有綠蔭的窗戶,既透風又遮太陽,可以擺成各種形態,而且可以隨時更換擺法,所以叫作“活花屏”。有了這個辦法,一切藤本植物或有蔓的香草,都可以拿來制作編織,這真是鄉居享受的好辦法啊!
友人魯半舫,名璋,字春山,善[1]寫松柏或梅菊,工隸書,兼工鐵筆[2]。余寄居其家之蕭爽樓一年有半。樓共五椽,東向,余居其三。晦明風雨[3],可以遠眺。庭中木[4]一株,清香撩人。有廊有廂,地極幽靜。移居時,有一仆一嫗,并挈其小女來。仆能成衣,嫗能紡績[5],于是蕓繡,嫗績,仆則成衣,以供薪水。余素愛客,小酌必行令。蕓善不費之烹庖,瓜蔬魚蝦,一經蕓手,便有意外味。同人知余貧,每出杖頭錢[6],作竟日[7]敘。余又好潔,地無纖塵,且無拘束,不嫌放縱。
時有楊補凡名昌緒,善人物寫真;袁少迂名沛,工山水;王星瀾名巖,工花卉翎毛,愛蕭爽樓幽雅,皆攜畫具來,余則從之學畫。寫草篆,鐫圖章,加以潤筆[8],交蕓備茶酒供客。終日品詩論畫而已。更有夏淡安、揖山兩昆季[9],并繆山音、知白兩昆季,及蔣韻香、陸橘香、周嘯霞、郭小愚、華杏帆、張閑酣諸君子,如梁上之燕,自去自來。蕓則拔釵沽酒[10],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今則天各一方,風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注釋】
[1] 善:通“擅”,擅長,長于。
[2] 鐵筆:刻印以刀代筆,故稱鐵筆。
[3] 晦明風雨:陰、晴、刮風、下雨。這里泛指各種氣候條件。
[4] 木犀:桂花。
[5] 績:把麻搓成線或繩。
[6] 杖頭錢:買酒錢。出自《世說新語·任誕》:“阮宣子(修)常步行,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
[7] 竟日:整日。竟,整,從頭到尾。
[8] 潤筆:泛指寫作書畫所得的酬金。
[9] 昆季:兄弟,長為昆,幼為季。
[10] 拔釵沽酒:婦女賣掉金釵為丈夫買酒。出自唐·元稹《遣悲懷》:“泥他沽酒拔金釵。”用來形容妻賢。
【譯文】
我的朋友魯半舫,名璋,字春山,善畫松柏菊梅,工于隸書、篆刻。我寄居在他家的蕭爽樓中有一年半的時間。蕭爽樓共有五間房,朝向東,我住三間。不論是陰晴風雨,在樓上都可以遠眺風景。院中有一棵樨樹,清香撩人。樓中有走廊,有廂房,地點極幽靜。我們剛搬來時,有一個仆人、一個仆婦,還帶著他們的小女兒同來。仆人能做衣服,仆婦能紡織。蕓負責刺繡,仆婦負責紡織,仆人負責做成衣物,所得的錢用來供日常生活開支。我一向好客,每次小酌總要行酒令。蕓擅長價廉物美的烹飪方法,瓜果、蔬菜、魚蝦,一經蕓的烹飪,就有特別的味道。朋友們知道我生活困難,常常自己掏錢買酒菜,在我這里整日敘談。我愛清潔,地上纖塵不染,自己無拘無束,也不嫌別人放縱。
當時有楊補凡,名昌緒,善畫人物寫生;袁少迂,名沛,善畫山水;王星瀾,名巖,善畫花卉鳥獸。他們都喜歡蕭爽樓的幽靜,便帶著畫具前來作畫。我則跟著他們學畫。我寫草書、篆書,刻印章,得到的潤筆費交給蕓,讓她準備茶酒款待客人。那時大家就這樣終日品詩論畫。還有夏淡安、夏揖山兩兄弟,繆山音、繆知白兩兄弟,以及蔣韻香、陸橘香、周嘯霞、郭小愚、華杏帆、張閑酣等友人,時而前來,像梁上燕子一樣,自由來去。蕓賣掉自己的陪嫁首飾,款待客人,毫無怨言。朋友聚會的良辰美景,從不輕易敷衍度過。如今朋友天各一方,風流云散,加上愛妻已死,玉碎香埋,往事不堪回首!
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升遷,公廨[1]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2];有犯必罰酒五斤。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長夏無事,考對為會[3]。每會八人,每人各攜青蚨[4]二百。先拈閹[5],得第一者為主考,關防別座[6];第二者為謄錄[7],亦就座;余作舉子,各于謄錄處取紙一條,蓋用印章。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8]為限,行立構思,不準交頭私語。對就后投入一匣,方許就座。各人交卷畢,謄錄啟匣,并錄一冊,轉呈主考,以杜徇私。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六聯中取第一者即為后任主考,第二者為謄錄。每人有兩聯不取者罰錢二十文,取一聯者免罰十文,過限者倍罰。一場,主考得香錢百文。一日可十場,積錢千文,酒資大暢矣。惟蕓議為官卷[9],準坐而構思。
【注釋】
[1] 公廨(xiè):官府,官署。
[2] 擲色:擲骰子。骰子,一種賭博用具。
[3] 考對為會:集會做對子。
[4] 青蚨(fú):銅錢的別名。青蚨原為昆蟲名,《搜神記》載:以青蚨血涂錢購物,錢能飛回。
[5] 拈鬮(ji$):即抓閹。遇難決之事時,以標有記號的紙片或紙團,抽取其一,以作決定。
[6] 關防別座:為了防止泄密單獨坐在一處。關防,防范,禁制。別座,坐一旁。
[7] 眷(téng)錄:抄寫記錄的人。
[8] 刻香:燃完一炷香的時間。
[9] 官卷:受到特殊待遇的考生。
【譯文】
蕭爽樓聚會有四忌:忌談官吏升遷,忌談官場時聞,忌作八股文章,忌打牌賭博。有違犯者,必罰酒五斤。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儒雅,放曠不羈,沉靜緘默。夏日天長,閑來無事,大家便聚會對詩。每次湊八個人,每人各帶兩百文錢。首先拈鬮,拈得第一名是主考官,為了防止泄密,他單獨坐在一處;拈到第二的當謄錄,也入座;其他的人當考生。考生每人到謄錄那里拿一張紙,蓋上自己的印章,主考官出五言詩、七言詩各一句,限時一炷香,考生構思時可站可走,不準交頭接耳。對完詩后,將紙投進一個匣子里,才準許就座。全都交卷后,謄錄打開匣子,把所有考卷上的詩句謄寫到一張紙上,轉交給主考官,以防主考認得各人的筆跡,徇私舞弊。在十二個對子中,錄取七言詩三聯、五言詩三聯。六聯之中被主考取為第一名的人就任下一場的主考官,被取為第二名的當謄錄。如果有兩聯都沒有被取的,罰錢二十文,只取一聯的,罰錢十文。過了時限還交不上卷的加倍罰錢。一場完畢,主考官可以得到香火錢一百文,一天對十場,大家一共可集錢千文,買酒錢就很寬裕了。蕓也參加,只是她被批準為受優待的考生,可以坐著構思。
楊補凡為余夫婦寫載花小影[1],神情確肖。是夜月色頗佳,蘭影上粉墻[2],別有幽致。星瀾醉后興發曰:“補凡能為君寫真,我能為花圖影。”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瀾取素紙鋪于墻,即就蘭影用墨濃淡圖之。日間取視,雖不成畫,而花葉蕭疏,自有月下之趣。蕓甚寶之,各有題詠[3]。
【注釋】
[1] 載花小影:用花裝飾的畫像。
[2] 粉墻:刷成白色的墻。出自《新月》詩。
[2] 各有題詠:每個人都在畫上題字賦詩。
【譯文】
楊補凡為我們夫婦畫了一張載花小像,神情惟妙惟肖。這一夜月色很好,蘭花的影子映在粉墻上,別有一番幽雅韻致。王星瀾乘著酒興對我說:“補凡能為你們畫像,我能為蘭花繪影。”我笑著說:“花影能跟人影一樣嗎?”星瀾取來宣紙鋪在墻上,就著映墻的蘭影,用濃淡墨描摹涂寫,第二天白天拿來一看,雖然沒有布局章法,但花葉瀟灑疏朗,有一種月下的自然之趣。蕓視此畫如珍寶,朋友們都在上面題字賦詩。
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1]無意味。或議就近覓飲者,或議看花歸飲者,終不如對花熱飲為快。眾議未定,蕓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眾笑曰:“諾。”眾去,余問曰:“卿果自往乎?”蕓曰:“非也。妾見市中賣餛飩者,其擔鍋灶無不備,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調端整[2],到彼處再一下鍋,茶酒兩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蕓曰:“攜一砂罐去,以鐵叉串罐柄,去其鍋,懸于行灶[3]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稱善。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雇其擔,約以明日午后。鮑欣然允議。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眾咸[4]嘆服。
飯后同往,并帶席墊,至南園,擇柳蔭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后暖酒烹肴。是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5],越阡度陌[6],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既而[7]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擔者頗不俗,拉與同飲。游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杯盤狼藉[8],各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紅日將頹,余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9]而歸。蕓問曰:
“今日之游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注釋】
[1] 殊:副詞,特別,十分。
[2] 烹調端整:把烹飪的準備工作先做周全。
[3] 行灶:指餛飩擔上的灶火。
[4] 咸:副詞,全部,都。
[5] 青衫紅袖:分別指青年男子和女子。
[6] 越阡度陌:在田野上四處行走。阡陌,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泛指田間小路。
[7] 既而:副詞,不久,一會兒。
[8] 杯盤狼藉:杯子和盤子亂七八糟地擺放著。常用來形容吃喝完畢桌面雜亂的樣子。
[9] 果腹:吃飽肚子。
【譯文】
蘇州城里有南園、北園兩處好地方區,油菜花開時,郊游的不便之處是那里沒有酒家可作小酌之飲。如果帶著酒菜前往,對著花喝冷酒吃泛食,十分乏味。有朋友提議就近找酒家飲酒,有的說看花回來再飲酒,但終究不如邊吃熱菜喝熱酒邊賞花那么快樂。大家討論半天沒有結果,蕓笑著說:“明天你們各位只管拿買酒錢來,我會擔著爐火來。”大家笑著說:“好。”我問她說:“明日你真的自己挑著爐火去嗎?”蕓說:“不是的。我看到街市上有賣餛飩的人,他的擔子里鍋灶齊備,何不雇上他一起去?我先把酒菜材料準備好,到那里再一下鍋,茶酒就都有了。”我說:“酒菜是有了,烹茶卻沒有器具。”蕓說:“我帶一個砂罐去,用鐵叉串著罐柄,把餛飩挑的湯鍋拿下來,把砂罐懸在灶火上,添上柴火煎茶,不也很方便嗎?”我拍手叫好。街市上有個姓鮑的,以賣餛飩為業,我們用一百文錢雇了他的擔子,約好明天午后去,姓鮑的人欣然答應了。第二天看花的朋友來了,我把蕓的主意講給他們,眾人都稱贊佩服。
吃過午飯后大家一起出發,并帶上了席墊。到了南園,挑了一處柳蔭下,團團圍坐,先烹茶,喝完茶,接著燙酒熱菜。這天風和日麗,遍地黃花,青年男女四處嬉戲游玩,蝶舞蜂飛,良辰美景令人不飲自醉。過了一會兒,酒菜熱好,眾人坐在地上大飽口腹,挑餛飩擔的人也很不俗氣,我們拉他一起飲酒。游人見了,無不羨慕我們的想法奇妙。酒菜用罷,杯盤狼藉,大家也都陶然欲醉,有的坐著,有的躺著,有的唱歌,有的長嘯。太陽快要落山時,我想吃粥,挑擔的人就去買了米煮粥,大家吃飽了肚子方才回家。蕓問眾人:“今天的郊游可開心嗎?”眾人說:“若沒有夫人的聰明才智,哪能如此盡興!”大笑而散。
貧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儉而雅潔。省儉之法曰“就事論事”。余愛小飲,不喜多菜。蕓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蓋均起凹楞,蓋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桌;啟蓋視之,如菜裝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隨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邊圓盤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壺之類,隨處可擺,移掇[1]亦便。即食物省儉之一端也。余之小帽領襪,皆蕓自做。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色取暗淡,以免垢跡,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飾省儉之一端也。初至蕭爽樓中,嫌其暗,以白紙糊壁,遂亮。夏月,樓下去窗,無欄干,覺空洞無遮攔。蕓曰:“有舊竹簾在,何不以簾代欄?”余曰:“如何?”蕓曰:“用竹數根,黝黑色,一豎一橫,留出走路。截半簾,搭在橫竹上,垂至地,高與桌齊。中豎短竹四根,用麻線扎定,然后于橫竹搭簾處,尋舊黑布條,連橫竹裹縫之。既可遮攔飾觀,又不費錢。”此“就事論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謂“竹頭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2]泡之,香韻尤絕。
【注釋】
[1] 移掇(duō):搬動。掇,端起。
[2] 天泉水:指雨水。
【譯文】
貧寒之士,從起居飲食,到服裝器皿,再到所住房舍,都宜省儉而雅致潔凈。省儉的辦法,叫做“就事論事”。我喜歡喝點酒,但下酒菜不喜歡太多,蕓便為我準備了一個梅花盒,有柄,形如六只二寸大小的白瓷深碟,中間放一只,外面放五只,盒子用深灰色漆好,形狀像一朵梅花,底和蓋子上都有突出的木楞花紋,蓋上有柄,形如花蒂,放在幾案上,宛若一朵梅花覆在桌上。打開蓋子看,菜好像裝在花瓣中。一盒可以放六種菜,二三知已聚會,可以隨意做下酒菜吃,吃完再添。蕓另外做了一只矮腳圓盤,以便放杯、筷、酒壺之類的器具,隨便擺在哪里,移動也很方便。這是食物上節省的一個方法。我的衣帽鞋襪,都是蕓親手做的,衣服破了,她有辦法挪東補西,但總是讓衣服整整齊齊,干干凈凈。衣服顏色選用深色,這樣就不容易弄臟,既可出外會客時穿,又可在家里隨意穿,這是服裝上省儉的一個辦法。我們剛到蕭爽樓時,嫌光線太暗,用白紙糊了墻壁,就亮了起來。夏天,樓下去掉了窗戶,外面沒有欄桿,看上去空空蕩蕩的沒遮攔,蕓說:“有舊竹簾在,何不用竹簾代替欄桿?”我說:“怎么代替呢?”蕓說:“用幾根竹竿,涂成黑色,豎一根,橫一根,留出走路的空間。截半截竹簾,搭在橫竹上,垂到地上,高度與桌子并齊,中間豎四根短竹,用麻線扎牢,然后在橫竹竿搭簾子的地方,找些黑布條連橫竹一起裹住,縫上,這樣既可以遮住視線,又不費錢。”這也就是我所說的“就事論事”的一個方法。以此類推,古人所說的“竹頭木屑皆有用”,是有道理的。
夏天荷花剛開放時,晚上閉合,早上開放。蕓用小紗囊裝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中,第二天清早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清香幽韻尤其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