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抗癌古今驗方精選
- 黃志杰
- 5067字
- 2019-11-22 09:35:59
辨病論治方
1.加味通幽湯
【方劑組成】 生地30g,熟地30g,桃仁12g,紅花12g,當歸30g,甘草10g,升麻10g,法半夏30g,厚樸10g,制附片30g(另包,先煎30分鐘),麥冬15g,吳茱萸10g,竹茹15g,白花蛇舌草50g。
【功能主治】 滋陰養(yǎng)血,破結(jié)行瘀,行氣化痰,降逆通管。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取汁250~500mL,每次20~40mL,頻頻呷服。以4周為1療程。
2.逐瘀培氣湯
【方劑組成】 桃仁9g,紅花3g(研粉),代赭石24g,法半夏9g,天冬9g,當歸18g,花粉9g,麻仁9g,杏仁9g,蘆根9g,山藥12g,丹皮9g,黨參15g,三七1.5g(研粉)。
【加減應用】 藥約服5劑后,黨參加至30g、代赭石30g、山藥18g,天冬、花粉各12g,?蟲3個;病情好轉(zhuǎn)去掉?蟲、三七、花粉,天冬改9g,代赭石改20g。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血,降逆和胃。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服100mL沖三七、紅花粉。
3.二參湯
【方劑組成】 苦參6g,丹參9g,紫草6g,刺猬皮9g,急性子9g,麥冬9g,天花粉9g,黃藥子9g,炒陳皮9g,旱蓮草9g,遠志9g,栝樓12g,海浮石12g,蜀羊泉18g,枸杞18g,石見穿15g,薤白4.5g,炒靈脂3g。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抗癌。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4.解毒散結(jié)復方
【方劑組成】 ①山豆根15g,急性子15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60g,澤漆15g,制南星9g,元明粉(后下)3g,硼砂1.5g,威靈仙30g,生薏苡仁30g; ②山慈姑120g,海藻60g,法半夏30g,浙貝母60g,三七(沖服)18g,紅花30g,制乳香15g,制沒藥15g,柿蒂霜60g。
【加減應用】 上腹部脹悶者,加厚樸、枳殼;便干者,加郁李仁、火麻仁;胸背痛者,加香附、郁金。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①方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②方藥物共研極細末,每次服6g,每日3次,加蜂蜜適量用溫開水沖服。
5.海藻蜈蚣湯
【方劑組成】 黃藥子30~60g,川斷15g,沙苑子15g,蜈蚣3~5條,海藻15g,牡蠣15g,砂仁6g,枇杷葉15g,鉤藤15g,遠志15g,熟地20g,黨參10g,雞內(nèi)金6g。
【加減應用】 呃逆不止者,加柿蒂、降香、沉香(沖服)、旋覆花(布包)、代赭石(先煎);食道黏膜炎癥者,加烏賊骨、瓦楞子、蛤粉。
【功能主治】 健脾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黃藥子用白酒50mL浸泡1小時后單煎,其他各藥水煎2次,與黃藥子煎液混合,每日1劑,水煎服。
6.牡蠣散結(jié)降逆方
【方劑組成】 煅牡蠣(先煎)30g,夏枯草20g,海藻15g,海帶15g,急性子6g,蜣螂6g,川楝子6g,姜半夏10g,姜竹茹6g,旋覆花(布包)6g,代赭石(先煎)15g,廣木香6g,公丁香6g,沉香曲6g,川厚樸6g,南沙參6g,當歸10g,石斛10g。
【加減應用】 胃氣上逆者,加降香、白豆蔻、炙九香蟲、刀豆子、藿香、青皮;泛吐黏痰者,加南星(先煎)、板藍根;胸部隱痛者,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藥、郁金、丹參、桃仁;嘔血、便血者,加白芨、蒲黃炭(布包)、仙鶴草、藕節(jié)炭;體虛乏力者,加太子參、黃芪、白術(shù)、熟地;邪毒堅積者,加石見穿、徐長卿、黃藥子、蚤休。
【功能主治】 散結(jié)理氣降逆。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7.理氣降逆方
【方劑組成】 代赭石(先煎)30g,旋覆花(布包)15g,法半夏12g,茯苓15g,栝樓30g,郁金15g,丹參30g,香附18g,甘松12g,檀香12g,砂仁殼10g,黑梔子10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6g,荷梗適量為引。
【加減應用】 大便秘結(jié),堅硬如羊屎者,增玄明粉(沖服);陰虧較甚,口燥咽干,舌紅無苔者,去半夏,加增液湯;嘔吐痰涎者,加海浮石;心煩、口苦、舌苔黃者,去半夏,加黃連;正氣虛弱,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者,加黨參;病情好轉(zhuǎn),用養(yǎng)陰益氣之品善后。
【功能主治】 理氣降逆,化瘀解毒。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8.參蝎湯
【方劑組成】 人參(蒸兌)6g,香附6g,全蝎6g,生地15g,麥冬15g,栝樓15g,丹參10g,當歸10g,白花蛇舌草20g,生甘草5g。
【加減應用】 納差者,加麥芽、焦山楂;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白屈菜;口干,津傷明顯者,加玄參、石斛;吞咽困難較嚴重者,加威靈仙、赤芍。
【功能主治】 化瘀解毒,益氣生津。主治晚期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9.噎膈飲
【方劑組成】 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半枝蓮12g,山豆根15g,山慈姑10g,鴉膽子10g,黃藥子10g,露蜂房10g,三七粉9g,斑蝥去頭足1g,蟾酥0.5g。
【功能主治】 解毒散結(jié)抗癌。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0.活血通經(jīng)方
【方劑組成】 斑蝥(去毒燒煉)10~16枚,紅棗(去核)30枚,人參30g,黃芪40g,莪術(shù)30g,白術(shù)30g,急性子30g,田三七(沖服)30g,法半夏30g,炮山甲30g,蚤休50g,茜草25g,茯苓30g,沉香25g,補骨脂25g,甘草20g。
【加減應用】 胸背痛者,加血竭、炒刺猬皮、干蟾皮、威靈仙;口氣腐臭者,選加紫花地丁、魚腥草、金銀花炭、大黃炭、土茯苓、生薏苡仁;氣陰虛者,用太子參、山藥、女貞子、天門冬、生地黃;氣血虛者,選加當歸身、熟地、雞血藤。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jīng)。主治正氣較盛者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1.龍蛭通噎湯
【方劑組成】 守宮9g,水蛭、急性子、甘草各10g,黃藥子、山慈姑各12g,代赭石30g、冬蟲夏草(分沖)6g,沉香(分沖)4g,蚤休20g,威靈仙15g。
【加減應用】 口干甚者,加天冬、麥冬、石斛;疼痛者,加川芎、當歸、炒五靈脂;痰涎壅盛者,加海浮石、蘇子、韭子;吐酸者,加烏賊骨、煅瓦楞子、浙貝母;便干者,加肉蓯蓉、決明子。
【功能主治】 化瘀解毒,降氣益腎。主治晚期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2次,分4次服。
12.啟膈通噎湯
【方劑組成】 北沙參30g,丹參30g,黃芪30g,太子參30g,雞血藤30g,白花蛇舌草30g,石斛15g,廣豆根15g,旋覆花15g,代赭石12g,姜半夏12g,桃仁12g,當歸12g,茯苓12g,川貝母12g,補骨脂12g,黃藥子15g,露蜂房9g。
【功能主治】 健脾補腎,通瘀解毒,啟膈和胃。主治晚期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3.消噎湯加減
【方劑組成】 由雄黃、貫眾、木香、三棱、莪術(shù)、陳皮、大黃、干漆、玉片、威靈仙等組成。
【加減應用】 氣虛者,加黃芪、紅參;痰凝者,加昆布、制南星(先煎)。
【功能主治】 活血通絡(luò),解毒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5天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
14.四君子湯合二術(shù)郁靈丹加減
【方劑組成】 黨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10g,莪術(shù)10g,郁金10g,威靈仙10g,丹參20g,急性子10g,石見穿3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
【加減應用】 血虛者,加當歸、生地、雞血藤;血瘀者,加桃仁、赤芍、丹參;腎虛者,加枸杞、女貞子、菟絲子;痰濕者,加清半夏、玄參、夏枯草;熱毒者,加金銀花、野菊花、梔子;肝郁者,加柴胡、川楝子;陰虛者,加麥冬、玉竹;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者,加貝母、玄參;骨轉(zhuǎn)移者,加狗脊、杜仲;肺轉(zhuǎn)移者,加貝母、桔梗、杏仁;疼痛者,加徐長卿、白屈菜、延胡索。
【功能主治】 健脾活血,化痰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5.噎膈方
【方劑組成】 生半夏(先煎)10g,石見穿30g,礞石10g,急性子20g,莪術(shù)20g。
【加減應用】 伴乏力、體虛者,加炙黃芪、太子參;胸痛明顯者,加延胡索、郁金;嘔吐明顯者,加川黃連、生姜、蘇梗;納差消瘦者,加炒谷芽、炒麥芽、神曲、山藥。
【功能主治】 滌痰逐瘀,解毒抗癌。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加水500mL,分煎2次后混勻,日3次分服。吞咽困難明顯者則宜少量頻服,少數(shù)水飲難入患者可用藥液500mL灌腸,每日1次。
16.通潤利膈湯
【方劑組成】 太子參30g,靈芝(先煎)30g,當歸30g,茯苓20g,川貝母15,枳實12g,厚樸12g,藿香10g,白豆蔻10g,代赭石(先煎)30g,旋覆花(布包)30g,蜈蚣2條。
【加減應用】 體虛乏力者,加黃精、山藥、紅棗;陰虧者,加天冬;熱毒盛者,加黃連、竹茹;肝脾不和者,加香附、生姜。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和胃化痰。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7.消癰通滯湯加減
【方劑組成】 生地榆30g,白花蛇舌草15g,白英15g,半枝蓮15g,桃仁10g,莪術(shù)10g,郁金10g,枳殼10g,陳皮10g,黃芪30g,太子參30g,當歸10g,雞血藤15g,蚤休10g,生薏苡仁30g,山藥10g。
【加減應用】 疼痛明顯者,加干蟾皮、延胡索、乳香、沒藥各10g;吞咽困難者,加山甲、鱉甲、路路通、檳榔各10g。
【功能主治】 解毒消癰,化瘀通滯,扶助正氣。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18.益氣通瘀方
【方劑組成】 紅參、黃芪各20g,白術(shù)、當歸、生地各15g,紅花、桃仁、蜈蚣、全蝎各10g,厚樸、砂仁各15g。
【加減應用】 氣滯血瘀者加枳實、木香,重用桃仁、紅花;氣虛陽微者重用紅棗、黃芪,加肉桂;痰氣互阻者加川貝、郁金、丹參。
【功能主治】 益氣活血,破血祛瘀。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分3次口服。吞咽困難者每次50mL,每半小時1次。
19.半夏瀉心湯
【方劑組成】 半夏、黨參各10g,黃芩12g,干姜6g,黃連8g,甘草5g,紅棗3枚。
【加減應用】 大便干結(jié),體質(zhì)不虛者,加生大黃5~10g泄熱通便;體質(zhì)虛者,用栝樓15~30g,火麻仁10~15g通潤之。使大便保持通暢,以1~2天1次為宜,有時大便一通,吞咽梗阻可隨之緩解。舌紅少津,津傷較甚者去黨參、干姜,加沙參、生地、石斛、麥冬等以滋養(yǎng)陰液;噯氣嘔吐明顯,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和胃降逆。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清熱燥濕,散結(jié)除痞,降逆止嘔。主治食管癌吞咽梗阻。
【應用方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
20.開導散
【方劑組成】 青黛30g,硼砂30g,硇砂20g,冰片6g,沉香5g。
【加減應用】 嘔吐血性物者,加云南白藥及白芨粉;大便困難者,加大黃;氣虛乏力者,加黨參、麥冬、五味子。
【功能主治】 開結(jié)行瘀,化痰降逆,消腫開道。主治食道賁門癌。
【應用方法】 上方研末和勻,每次1g,用質(zhì)稠蜂蜜調(diào)勻,將其置于舌根部,慢慢以唾液咽下,每日4~6次,10天為1療程。
21.消瘤方
【方劑組成】 西洋參、白花蛇舌草、郁金各15g,制鱉甲、赤芍、莪術(shù)、蜂房各12g,穿山甲、地龍各10g,粉丹皮20g。
【加減應用】 陰虛津少者,加沙參25g,石斛20g;氣血兩虛者,加黃芪、當歸各20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甘松各15g;氣滯者,加八月札、玉蝴蝶各12g;納呆者,加谷芽、麥芽各20g,山楂12g。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健脾和胃,祛毒化瘀,活血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每次100mL。3個月為1療程。
22.鵝血錫類散
【方劑組成】 錫類散:象牙屑、青黛、人指甲、珍珠、冰片、牛黃、壁錢炭、西瓜霜、寒水石。(成藥)
【功能主治】 寬中消脹,健脾利水,排毒解毒。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鵝血20mL/次,晨起一次乘熱緩慢吞服,1次/d。錫類散2.0g/次,飯前半小時沖服,3次/d。以上均為15天為1療程。
23.丁香透膈湯
【方劑組成】 丁香5g,砂仁3g,生黃芪2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20g,制半夏10g,制南星10,生瓦楞子30g,急性子20g,蜣螂蟲10g,制壁虎10g,威靈仙20g,石見穿20g,露蜂房10g,全蝎5g,蜈蚣2條。
【功能主治】 理氣降逆,清熱解毒,消痰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24.扶正消癌湯
【方劑組成】 黨參15g,當歸12g,生地15g,石斛15g,花粉15g,三七10g,威靈仙15g,僵蠶15g,半夏12g,茯苓20g,柴胡10g,白術(shù)10g,甘草10g。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血,化痰散結(jié),活血化瘀。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溫服,3個月為1療程。
25.星半通膈散
【方劑組成】 生半夏12g,制南星15g,代赭石20g,露蜂房10g,紫丹參15g,干蟾皮10g等。
【功能主治】 滌痰降逆,寬胸散結(jié),活血消瘀。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研末混勻,每天3次,每次10g,蜜調(diào)后溫開水沖服,餐后服用。21天為1療程,間隔7天再服用第2個療程。共服2個療程。
26.益氣養(yǎng)陰方
【方劑組成】 黨參12g,麥冬15g,天冬15g,山藥15g,代赭石(先煎)30g,知母10g,花粉10g,當歸10g,法半夏10g,枸杞10g,栝樓仁10g,?蟲10g。
【加減應用】 胸背疼痛,胸膈滿悶者,選加檀香、沉香、臺烏藥、郁金等;舌質(zhì)瘀斑明顯,脈細澀者,選加桃仁、紅花、蒲黃、花蕊石、三七(沖服)、蜈蚣、茜草等;口干舌燥,大便秘結(jié),屬陰津虧耗者,去?蟲,選加桂圓肉、石斛、肉蓯蓉、生地、火麻仁、黑芝麻、柿餅、醋大黃等;頸部瘰疬(腫瘤轉(zhuǎn)移者),選加海藻、昆布、牡蠣、龍葵、半枝蓮、夏枯草、鬼針草等;涎多,舌質(zhì)胖,舌上有黏涎者,選加半夏、浮海石、貝母、黃藥子等;氣陰兩虧,飲食難入,氣短腳腫,面色?白,舌淡者,去?蟲,以人參易黨參,選加黃芪、白術(shù)、茯苓、灶心土,或另服人參,徐徐咽下;食道異物感,咽痛,吞咽不利,自覺胸骨后有食道燒灼感者,選加射干、山豆根、鬼針草、連翹、半枝蓮等。
【功能主治】 益氣養(yǎng)陰散結(jié)。主治食管癌。
【應用方法】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