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醫學文獻的特點
醫學圖書所提供的醫學信息遠較片段性醫學文字所記錄的內容更為豐富,更為精確,更為真實,容量更大,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遞醫學知識、交流醫療技術、學術思想的功能更為完善。作為醫學實踐的產物,它有著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區別于其他圖書的特點。
醫學圖書是一種具有豐富醫學內容的精神產品,但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必須憑借某種物質形式才能表現和傳播。沒有醫學實質內容不能視其為醫學圖書,同樣,沒有某種物質形式也不成其為醫學圖書,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統一于圖書實體中。醫學圖書是醫學內容和物質產品的結合體,因而醫學圖書的特點也就是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特征。
(1)醫學圖書的內容特點——醫學精神產品
醫學圖書也像其他圖書一樣,其內容屬于精神產品,是在人的精神活動中產生而又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維成果,只是反映的是醫學精神。醫學家們通過大腦思維活動,用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表達出來,使其傳承于大眾與后世,引起其他人的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從而帶來人類對醫學的認識和情感的變化。而這種認識和情感的變化作用于人類醫學實踐并影響著醫學實踐。精神產品是精神生產所產生的結果,精神產品可以存在于任何載體形式中。不論以什么形式存在,精神產品的本質內容都不會改變和消失。即使精神產品的物質形式已不存在,它仍可存在和流傳下去。醫學圖書正是這樣的精神產品,它是醫學著作者和醫學著作編輯人員思維活動的產物,雖然它以物質的形態(印有文字和圖像的紙張的集合)存在,但其本質是書中那些描述醫學內容的文字、圖像所蘊含的學術思想,醫學圖書的物質形態只不過是其思想內容的載體,借以表達、傳播和保存其醫學思想,讓人們閱讀并了解書中的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因此,醫學圖書也屬于精神產品,只是當思想內容附著在物質外殼上并進入流通領域時,它才具備了商品的特性。作為精神產品的特點為:
1)醫學思想性。從醫學圖書的生產程序來看,先產生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思想,然后將其附屬于特定的載體上而形成物質產品,其內容表現著著作者的某種具體的、有目的的醫學思想,它反映了著作者對某一具體醫學現象的傾向性看法和認識。著作者運用著書的形式把這種看法和認識借以表現出來,使其成為一種承裁并傳播其學術思想的媒介物,因而具有影響人們精神世界的社會作用。
2)醫學知識性。醫學圖書作為人類醫學財富傳播和保留下來而存在的載體,首先必須具有醫學知識產品這一屬性,這樣它才可以影響和促進人類健康的進步和醫療水平的提高。醫學精神和醫學知識的內容不存在,醫學圖書也就不存在。只有在人類與疾病作斗爭和醫療實踐中積累和總結經驗,并將其條理化和系統化成為知識成果后,才能生產醫學圖書。
3)醫學世界性。階級本身是一個歷史范疇,然而,醫學圖書不具有階級性,它是人類戰勝疾病的共同財富,具有世界性。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不是為哪一階級或哪一政黨服務,其服務對象是全人類并作為人類的醫學文化遺產繼承下來。因此,醫學圖書不能受國家、制度、階級、政黨的限制,應流通于全人類,服務于全人類健康。
4)醫學傳播性。醫學圖書是醫學思想、醫學文化、醫學知識、醫療技術的主要傳播手段,醫學思想和醫學文化一經成書就能傳之久遠,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里發揮作用,其本身不是商品,它只是在出版成書以后才以商品形式進行流通和交換。因此,醫學圖書具有精神產品特性,也有商品特性。只承認前者,會嚴重妨礙對醫學圖書特性理解。反之,又會產生醫學圖書商品化的傾向以商品形式進入流通領域的精神產品本同于物質產品。首先,醫學圖書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體,是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科學的實踐經驗和總結,是醫學意識形態的載體,而一般的物質產品只具有物質形式而沒有思想內容。其次,創造的價值不同。無論是精神產品還是一般物質產品,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這兩個因素,都要通過貨幣來進行交換,但作為物質產品是經過人的勞動而產生的實物,創造的是物質財富,是一種物質的、直接的使用價值。它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交換價值是其表現形式,價格總是隨著市場供求的變化圍繞著價值上下浮動。而作為精神產品的醫學圖書,它創造的是醫學精神財富,以滿足人類健康生活的需要。它具有宣傳醫學思想、傳播醫學知識、積累醫學文化、交流醫療技術的作用,能夠起到指導人們醫學實踐活動的作用,其價格并不能代表醫學圖書本身的價值。換言之,精神產品所產生的各種精神成果、精神力量,是圖書本身的價格無法體現的。最后,它們產生的效果不同。普通物質商品,只要被使用,它就會發揮一定的作用,取得一定的收效,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相平行的。醫學圖書也屬于一種精神產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不都是平行的,往往僅僅只有帶來人類健康的益處,卻沒有明顯的直接經濟效益。
總之,醫學圖書的精神產品性質與商品性質是不一定平行的統一體,醫學圖書的商品性質要求醫學圖書以商品形式進行大量流通與發展,必須在商品經濟的制約下遵循商品經濟規律,體現商品經濟的形式。反過來,在精神產品的制約下,必須按照精神產品所規定的計劃、目標和要求出版發行。
(2)醫學圖書的形式特點——醫學藝術作品
1)醫學圖書的藝術屬性。醫學圖書也是一種具有一定物質形式的藝術作品。具有商品性質的醫學圖書,提高其出版質量,對于發展出版事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影響人類健康領域,同時書籍的外觀裝幀、形式設計同樣是編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裝幀設計是這種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代表了國家和民族在某一時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質。設計的藝術水平高,書籍的形式與內容和諧一致,能激發讀者求醫欲望,達到傳播醫學思想、傳播醫學知識和醫學文化的第一效應。因為人們接觸醫學書籍,往往首先接受醫學書籍的外觀。好的裝幀設計,可以引導和激發讀者去接觸書的內容,并在閱讀中得到美的享受。醫學書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也與很多商品一樣,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醫學圖書就其物質形態來說,是構成醫學書籍的必要物質材料與全部工藝活動的總和。醫學圖書就其藝術性來說,是指裝幀、插圖、版式部分,三者與內容協調一致,無疑給醫學圖書錦上添花,增加其魅力。即使將形式獨立出來,也能使讀者獲得賞心悅目的美感,若形式與內容相一致,表達其主要的學術思想,對讀者起到直觀教育和宣傳的作用,發揮其本身的社會效益與藝術作用。
醫學圖書的藝術性,是衡量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出版物質量和出版事業發展程度的重要尺度,反映出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工業技術、審美藝術和文化發展水平。在我國原始時代,就表現出明顯的書籍藝術性。如甲骨卜辭在字畫里填以朱砂和墨,體現出雅潔而清晰的美。后來,隨著造紙與印刷術的發明,更是促進了書籍的進步和裝幀藝術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書籍藝術風格。歐洲7世紀前后,書籍藝術片面追求形式,強調精細的加工和華貴的裝幀。現代醫學圖書要求適應高度發展的印刷技術和品種繁多的印刷材料,運用現代設計手段,印制出高質量的圖書,成為富有文化色彩和醫學價值的藝術品,受到書籍收藏家、圖書館的廣泛青睞。同時,小開本的簡裝、袖珍醫學圖書,不僅僅有利于攜帶,更有利于臨床醫生、科研工作者閱讀。當然,完全講求醫學圖書的藝術性,而忽視其內在醫學價值,這違背了醫學圖書的真正意義,應當以健康、美觀、實用為原則,力求降低造價,以適應讀者的購買力。應平衡好提高醫學圖書藝術水平與適應讀者購買力和傳播醫學學術思想之間的關系,既要提高醫學圖書的裝幀水平,又要滿足普通讀者的購買、閱讀、收藏和欣賞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突出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交流的價值。裝幀設計本身就是藝術創作,在對其書稿理解的基礎上,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段,或表現意境,或渲染醫學學術氛圍,與書的內容性質共鳴,設計者必須具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多種藝術技能。要力求在有限的版面里給讀者一個廣闊的領域印象,充分發揮其藝術技巧,在封面設計、內容造型、圖畫色彩、文字藝術等方面,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要準確描繪其形象,進行恰當的處理,既不能遠離醫學的原意,又要體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格調。其目的是突出和強調醫學圖書的醫學本意,達到整體上的和諧統一,使讀者取得賞心悅目的效果,充分發揮醫學圖書的藝術感染力。當然,醫學圖書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態,不能脫離其固有的醫學屬性,不同的醫學專業要表達不同的醫學內容。設計家要依據原著獲得美的啟示,不能單純追求某種功利性的主觀表現,如商業設計中純粹的感官刺激、廣告效應等,適當的藝術加工是對醫學圖書醫學內容的尊重。
2)醫學圖書的審美屬性。醫學圖書作為一種知識文化藝術品,具有濃厚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氣息,也強調一種“雅”的美學特征。創造醫學圖書藝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就具有深刻的韻味,早就列入雅文化的范疇。主要原因有:
第一,醫學圖書的文化性。挖掘書籍的文化性是美術編輯審美創作的基本原則。一本醫學圖書的整體設計是美術編輯、文字編輯同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的多聚體。文字編輯在組稿、審稿過程中也會考慮書籍的外部形態,提出典雅、大方、有書卷氣、現代感等要求;美術編輯運用恰當的藝術語言把它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果把醫學圖書的內容作為“文化形態”來認識,那么,書籍藝術的表達手段應該從屬于書籍“文化形態”的整體。這種“文化形態”的意蘊通過美術編輯在設計上的刻意追求和創造,構成一種整體的氣韻美。我國傳統的線裝書,給人一種單純、樸實之美,對人的視覺保持力度具有平衡感,對視覺心理產生一種靜態均衡。日本整體的書籍設計,吸取了我國線裝書平實的風格,形成一種統一的美學構思,一種均衡美,一種注重感。
第二,醫學圖書的雅致性。“書卷氣”從傳統文化的觀念來觀察,它的文化屬性和美學特征可列入雅文化的范疇。當今,對于藝術語言審美尺度的把握已日趨多元化,力求體現對藝術自覺意識的新思潮,突出表現性的藝術語言,以適應廣大讀者多樣化的要求。顯然,醫學圖書作為表達醫學思想、傳播醫學知識、交流醫療技術的工具,外觀的設計,一方面,不能脫離其本身的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的內容及其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從人的主觀世界的角度來認識,其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都反映著一定的社會文化精神,要求它還蘊含著設計家強烈的藝術情感。“書卷氣”的審美屬性是構成書籍“雅化”的重要因素。醫學圖書作為商品在社會上流通,需要一般商品的競爭手段,但醫學文化的需求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消費,存在著藝術創作方式和內容的不同,單純追求藝術創造的獨立性,將脫離醫學圖書的醫學文化特性,無從體現醫學圖書的醫學內容。當然,醫學圖書的雅化并不排斥對多種表現形式的追求。設計者要準確把握在藝術創造中對審美的尺度,要對醫學圖書的醫學文化特征進行認真的斟酌。
第三,醫學圖書的諧美性。醫學圖書藝術的構成規律及形式的美感創造,要把形、色、光、質、空間等的感覺進行組合、編排,創造出符合醫學規律的藝術語言、圖畫。如開本大小、文字安排、空間組織、顏色配置、層次劃分、質材選擇等,都要講究其形式結構的合理性。線條、黑白點、色塊、空間面的相互關系,既不能偏離畫面的結構秩序,也不能脫離醫學文化的本意。不然,就會導致視覺形態關系上的失調,甚至導致對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的理解與把握的偏差,最終不利于人類健康。失去形式構成中的和諧性,在書籍裝幀設計中,讀者往往能感受到美術編輯對秩序結構的追求。在醫學畫面構成中,強調符合醫學的藝術語言之間的共同平衡,最終就是創造一種統一的和諧性。如對位的構成形式、對比律式、節韻律式、均衡律式、數比律式等,都體現了藝術的辯證法;不同的、對立的因素和諧統一也可以產生美感。顯然,一部醫學書的形式與內容密切相連、完整協調,并通過它表現出鮮明的藝術性,自然在讀者獲得醫學知識與醫療技術的同時也獲得藝術上的審美享受。20世紀90年代來,各種裝幀藝術交流活動和地區級裝幀設計展覽,極大地促進了裝幀設計工作者相互間的了解,各地區、各出版專業中的裝幀藝術特色互相交融,我國裝幀藝術已正在由傳統裝幀與現代裝幀技術相結合,由“書卷氣”與“商裝氣”相結合,由高科技與新型材料相結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