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醫學基礎知識

第一節 我們的身體結構

1.人體基本結構

人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和四肢四個部分。頭部有眼、耳、口、鼻等器官。頸部把頭部和軀干部聯系起來。軀干部的前面分為胸部和腹部,后面分為背部和腰部。側面是左右兩脅。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一對。上肢分為上臂、前臂和手三部分。上臂和前臂合稱為臂,即通常所說的胳膊。上臂和前臂相連的部分叫肘。前臂和手相連的部分叫腕。上肢跟軀干相連部分的上面叫肩,下面叫腋。

人體各部分的名稱

一、前面觀 二、后面觀

下肢分為大腿、小腿和足三部分。大腿和小腿相連部分的前面叫膝,后面叫腘。小腿和足相連的部分叫踝。下肢跟軀干相連部分的前面凹溝叫腹股溝。身體背面腰部下方、大腿上方的隆起部分叫臀。臀部的外上部沒有大的神經和血管通過,所以常被選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人體表面覆蓋著皮膚。皮膚以內是肌肉和骨骼。肌肉附著在骨骼上。在頭部和軀干部,由皮膚、肌肉和骨骼圍成兩個大的腔:顱腔和體腔。腔內有很多重要的器官。

頭部的顱腔和脊柱里的椎管相通。顱腔內有腦,腦與椎管內的脊髓相連。腦、脊髓是指揮和調節人體各活動的中樞部分。

軀干部的體腔又由膈(舊稱橫膈膜,是一層比較厚的肌膜結構)分隔成上、下兩個腔,上面的在胸部的腔叫胸腔;下面的在腹部的腔叫腹腔,腹腔的最下部(即骨盆內的部分)又叫盆腔。胸腔內有心、肺等器官。腹腔(包括盆腔)內有胃、腸、肝、脾、腎和膀胱等器官;婦女在盆腔內還有卵巢和子宮等器官。

2.人體基本組織

人的生長發育是從一個細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經過分裂,形成了種類繁多、功能不同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群分別組成了各種組織、器官和系統等結構單位。這些結構單位又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成為一個復雜的完整的人體結構。

細胞 細胞是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組成。人體內的細胞生活在液體的環境里。細胞和液體之間不斷地進行著物質交換:吸取氧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

肌肉組織

一、平滑肌 二、骨骼肌 三、心肌

組織 人體內由許多形態和功能大致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物質)組成的基本結構叫組織。人體內的組織有四大類,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上皮組織多覆蓋在人的體表和體內各種管腔壁的腔面,由排列緊密的上皮細胞和少量細胞間質組成,具有保護和分泌等功能。結締組織由少量的細胞和大量的細胞間質組成,種類繁多,分布很廣,如皮下組織、脂肪組織、軟骨組織、骨組織和肌腱、血液等均屬于結締組織,具有支持、聯結、營養等功能。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組成,包括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種。肌細胞具有收縮的特性,人體各種運動(包括內臟器官的運動)的動力均來自于肌肉的收縮。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對人體的各種功能具有調節作用。

器官和系統 人體內由多種組織構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單位叫做器官,心、肺、胃、腸、腦、脊髓等都是器官。拿其中的胃來說,它是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的。胃的有些上皮組織形成的胃腺所分泌的胃液,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胃蠕動,使胃液跟食物混合并把它推入小腸。胃在人體內行使消化功能,所以叫消化器官。

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而組成的多個器官總稱為系統。例如,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直到糞便的排出,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以及各種消化腺等器官共同完成的,這些器官就總稱為消化系統。人體內除消化系統外,還有運動、循環、呼吸、泌尿、生殖、內分泌和神經等系統。

3.皮膚

皮膚覆蓋于身體表面,它是人體與外界的屏障,可保護身體內組織和器官免受細菌和有毒物質的侵犯。它還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可感受痛、觸、壓、冷、熱等刺激。它也是主要排泄器官,具有排泄廢物、調節體溫的作用。

皮膚由表皮和真皮組成,真皮下面緊接著皮下組織。皮膚還有毛發、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附生物。

表皮 表皮位于皮膚的表面,可分為角質層和生發層。角質層在皮膚的最外面,其表層細胞經常脫落,成為皮屑。角質層能耐一定的摩擦和阻止細菌感染,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生發層中有一些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線,可以避免因紫外線穿透皮膚而損傷內部組織。

表皮細胞內含有一種膽固醇(維生素D的前身),經日光照射后能變成維生素D,因此,兒童常曬太陽對預防佝僂病有一定作用。

真皮 真皮比表皮厚,位于表皮的下面,含有大量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能經受一定的摩擦和壓擠,有保護內部組織的作用。真皮內含有豐富的血管。皮膚內血管的收縮和舒張,能影響體內熱量的散發。真皮里還有許多可以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覺神經末梢,因此,皮膚能感受冷、熱、觸、痛等刺激。

皮膚結構模式圖

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緊接于真皮的下面,主要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并含有大量的脂肪組織,具有保溫和緩沖機械壓力的作用。

皮膚衍生物 皮膚的衍生物有毛發、指(趾)甲、汗腺和皮脂腺等。毛發由毛干和毛根組成,毛根外面包著毛囊。毛發有保護皮膚和保持體溫的作用。皮脂腺分泌皮脂,有滋潤皮膚和毛發的作用。汗腺有導管開口于皮膚表面,能分泌汗液(大量水分,少量無機鹽,尿素等廢物),因此,皮膚具有排泄作用。

4.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發出12對腦神經。脊髓發出31對脊神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這些神經分布到全身所有的組織和器官。腦和脊髓通過這些神經,就可以支配人體各個部分的生理活動了。

腦位于顱腔內,由大腦、小腦、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中腦、腦橋、延髓和間腦合在一起,被稱為腦干。

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

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人的大腦最發達,是進行思維和意識活動的器官。大腦包括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兩者由神經纖維所構成的胼胝體相連。大腦半球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來的回,這些溝、回把大腦表面分成四個葉,即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因為左側的神經纖維通向身體右側,右側的通向身體左側。所以,左側大腦半球管理身體右側;右側大腦半球管理身體左側。大腦皮層中比較重要的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和聽覺中樞等。

腦干在大腦下面,依次排列著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延髓下面連接脊髓,背部跟小腦相連。腦干對人體的感覺、運動和植物性功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還不斷地把身體受內、外刺激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入大腦皮層,使大腦維持“覺醒”狀態,這是人能夠產生注意力集中和其他意識活動的基礎。

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表面也有許多凹下去的溝和隆起來的回。小腦有協調人體的運動、保持人體平衡、控制人體肌肉收縮的功能。小腦發生病變時,人走路會搖晃不穩,不能完成精巧的動作。

脊髓 脊髓呈圓柱形,位于脊柱的椎管內,上端和腦的延髓相連,下端到達第一、第二腰椎處。脊髓的功能有兩方面,一是反射功能,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另一面是傳導功能,既將器官的感覺傳送到腦,又將腦的指令傳達到器官的雙重過程。

5.循環系統

人體內所需要的氧和養料要不斷地運來,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要不斷地運出。人體內具有運輸作用的是循環系統,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

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各種血管。在這個管道系統里不停地循環流動的液體就是血液。

血液 血液是一種紅色的黏稠液體。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為體重的7%~8%。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兩部分組成的。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使人體內細胞所生活的液體環境保持相對的恒定,有利于細胞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血細胞又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

紅細胞里的一種主要成分是血紅蛋白,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跟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離。紅細胞就是依靠血紅蛋白的這種特性來完成運輸氧的作用。此外,血紅蛋白還可以通過跟二氧化碳的結合和分離來運輸二氧化碳。白細胞能吞噬侵入體內的病菌,保護人體的健康。血小板有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管 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類。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多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送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比毛發要細得多,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心臟 心臟位于胸腔內的兩肺之間,大部分在正中線的左側。心臟的大小跟本人的拳頭差不多,外形像桃子。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內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兩半。左右兩半的中間又由可以開關的瓣膜分別隔成上下兩個腔。因此,心臟內部共有四個腔:上面兩個腔分別叫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兩個腔分別叫左心室和右心室。心房連通的是把血液輸入心臟的靜脈:左心房連通的是把血液從肺部輸入到心臟的肺靜脈;右心房連通的是把從身體各部來的血液輸入到心臟的上、下腔靜脈。心室連通的是把血液從心臟運輸出去的動脈:左心室連接的是把血液從心臟運輸到身體各部去的主動脈;右心室連通的是把血液從心臟運輸到肺部去的肺動脈。

心臟結構

一、左心房 二、左心室三、右心房 四、右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間有能夠開關的瓣膜,叫做房室瓣。左側房室之間有兩個瓣膜,叫二尖瓣;右側房室之間有三個瓣膜,叫三尖瓣;在心室和動脈之間也有瓣膜,叫做動脈瓣。這些瓣膜的作用是保證血液在心臟內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血液循環途徑 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有兩條:體循環和肺循環。

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完成了體循環。

血液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流經整個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環。

體循環把氧和養料送給細胞并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肺循環進行氣體交換,排除二氧化碳,吸收氧氣。

血壓 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叫做血壓。

正常人在運動、飯后或情緒激動的時候,血壓都會升高,睡眠的時候血壓稍有下降。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的變動范圍為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60~90毫米汞柱。如果一個人的舒張壓經常超過90毫米汞柱,或者40歲以下的人收縮壓經常超過140毫米汞柱,則認為是高血壓。如果一個人的收縮壓經常低于90毫米汞柱,則認為是低血壓。

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是循環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淋巴管、淋巴結、扁桃體、脾等淋巴器官組成。淋巴管內流動著淋巴。淋巴是由一些組織液滲透到很細小的盲管——毛細淋巴管里而形成的。淋巴管是淋巴流經的管道,最細小的淋巴管叫毛細淋巴管。淋巴結是在淋巴管行程上無數大小不一的形如蠶豆的小體。口腔上壁的后面兩側,有一對大的扁桃體,能產生淋巴細胞,并具有防御功能。

淋巴系統

脾是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前面為肋骨所遮蓋。所以正常人的脾在腹部摸不到。脾能產生某些白細胞(如淋巴細胞)。脾內含有大量的巨噬細胞,能吞食衰老的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也能吞食異物。脾對貯存血液也有一定的作用。

淋巴由毛細淋巴管開始,流經各級淋巴管(中途還通過淋巴結),最后匯流到總淋巴管,再進入靜脈。

6.運動系統

人體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它具有運動、支持和保護等功能。

骨骼 人體骨骼分為頭骨(又叫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共由206塊形狀不同的骨組成。

骨的結構 骨的結構有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對骨有營養作用。骨膜內還有成骨細胞,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質包括骨松質和骨密質。骨的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內部有骨髓。幼年的骨髓全都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紅骨髓逐漸變為由脂肪細胞所構成的黃骨髓,而失去造血功能,如大量失血和患貧血癥時,黃骨髓能轉化成紅骨髓,而恢復造血功能。

骨連結 骨與骨之間的連結叫骨連結。骨連結的形式有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兩種。直接連結是相鄰兩骨依靠致密結締組織(如顱骨間的縫)或者軟骨(如椎骨間的椎間盤)直接相連。間接連結就是一般所說的關節,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和膝關節等。它是體骨連結的主要形式。

關節的基本結構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

骨骼肌 全身骨骼肌共有600多塊,約占體重的40%。骨骼肌包括肌腱、肌腹兩部分。骨骼肌按部位可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三大類。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不是一塊骨骼肌獨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組肌群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長骨的結構

7.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分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 呼吸道由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組成,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鼻腔內有鼻毛、黏膜,對吸入的空氣有溫暖、濕潤和清潔的作用。

咽是一個前后略扁的管道。咽上部向前通鼻腔,中部向前通口腔,下部向前下方通喉、向下與食道相連,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在頸的前上部,是呼吸的通道和發聲的器官。它由軟骨作為支架,可以使喉腔(喉內的腔)氣體通暢。氣管和支氣管都由“C”形的軟骨環做支架,使管腔敞開,氣流通暢。管壁里面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粘住空氣里的灰尖和細菌。

呼吸系統模式圖

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氣體交換實現動脈血與靜脈血的互換。肺位于胸腔內,呈半圓錐形,左、右各一。左肺分二葉,右肺分三葉。

消化系統模式圖

8.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組成。

消化腺 消化腺分兩類:一類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臟和胰腺,這類腺體通過導管開口于消化道;另一類是在消化道壁內的小腺體,這類腺體數量甚多,都直接開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腸腺等。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

口腔是消化道的開始部分,里面有牙齒和舌。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切斷、撕裂和磨碎食物。舌有攪拌和吞咽食物、辨別食物味道以及輔助發聲的作用。食道上接咽,下通胃,食道壁肌肉由上而下的順序收縮,即蠕動,能將由口腔咽下的食物團逐漸推進入胃。

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狀。胃的上口叫賁門,接食道;下口叫幽門,接十二指腸。

胃的主要功能是暫時貯存食物和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借胃的運動將食糜送入十二指腸。

小腸盤曲在腹腔里,長約5~6米。小腸開頭的一小段為十二指腸,與幽門相接。小腸也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成分的主要器官。大腸長約1.5米,管腔比較大,末端開口于肛門。大腸開始部分叫盲腸,在腹腔的右下部。盲腸上連著一條細小的盲管,叫闌尾。大腸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并將食物殘渣形成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

9.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組成。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還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

腎臟緊貼于腹后壁脊柱的兩旁,左右各一個,外形像蠶豆。輸尿管是一對細長的肌性管道,上連腎盂,在腹后壁沿脊柱兩側下行,再斜行插入膀胱壁,開口于膀胱底。膀胱是一個貯尿的肌性囊,位于盆腔內。尿道是尿從膀胱通往體外的管道,起自膀胱,止于尿道外口。男性尿道細長,約20厘米,兼有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直而短,長約3~5厘米。專門排尿。

10.內分泌系統

人體內的腺體有兩類。一類是有導管的腺體,它們的分泌物都通過導管排出去。這類腺體叫外分泌腺。一類是沒有導管的腺體,它們的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里,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這類腺體叫內分泌腺。

激素 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有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胸腺、性腺、松果體和垂體等。這些腺體共同組成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腺的腺細胞,能夠分泌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就叫激素。激素在血液里含量極少,只有百分之幾微克(1微克=1/1000毫克),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動卻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在此介紹甲狀腺、腎上腺、胰島和垂體。

甲狀腺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腺,位于頸前部,喉和氣管的兩側。它分左右兩葉,形似蝴蝶狀。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叫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里面含有碘。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過程;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腎上腺 腎上腺位于腎臟的上端,左右各一。腎上腺分內外兩層,外層叫皮質,內層叫髓質。

皮質分泌的激素有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統稱為腎上腺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主要是調節水鹽代謝;糖皮質激素主要是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性激素一般情況下不起主要作用。

髓質分泌的激素有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它們能使心臟的收縮力量加強,心率加快,對支氣管平滑肌和消化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胰島 胰島能分泌胰島素等激素,胰島素對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都有影響,但主要是調節糖的代謝。胰島素缺乏會導致糖尿病。

垂體 垂體懸垂于腦的底面,呈卵圓形,大小如豌豆。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能調節人體的生長和發育。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或過多,會造成人侏儒癥或肢端肥大癥。

11.生殖系統

人體的生殖功能是由生殖系統來完成的。人類的生殖系統分為男性生殖系統和女性生殖系統兩種。

男性生殖系統 男性生殖系統可以分為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兩部分。外生殖器有陰囊和陰莖;內生殖器有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射精管、前列腺等。

睪丸是男性的性腺(也叫生殖腺),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余的器官是附屬性器官。睪丸在陰囊內,呈卵圓形,左右各一個,是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一個精子就是一個雄性生殖細胞。精子的形體很小,肉眼看不見,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精子呈蝌蚪形,有長尾,能游動。

附睪附著在睪丸的背面,左右各一個,有儲存精子的功能。此外附睪和輸精管也是把精子輸送到體外的管道。精囊腺能分泌黏液,便于精子運動。

女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可以分為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兩部分。外生殖器主要有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和前庭大腺等。內生殖器主要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也叫生殖腺),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余的器官是附屬性器官。

卵巢位于盆腔內子宮的兩側,左右各一個,呈卵圓形,是產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輸卵管是一對形狀像喇叭的細長管子,細端與子宮體相通,粗端的喇叭口接近卵巢。輸卵管的主要功能是輸送卵子。子宮的形狀像一個倒放的梨,前后稍扁,位于膀胱與直腸之間,是胚胎發育的地方。陰道呈扁平的管狀。陰道的分泌物呈酸性,有防止病菌在陰道內繁殖的作用。

一個卵子就是一個雌性生殖細胞,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呈球形,幾乎用肉眼就可以看得見。卵子的結構分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細胞質里含有豐富的卵黃,這是胚胎發育初期需要的營養物質。

精子與卵子結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即開始分裂、發育,形成為胚胎。胚胎在母體子宮里發育的時間一般為280天左右,發育成熟后,胎兒便從母體里生產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昌乐县| 呈贡县| 临漳县| 台北市| 得荣县| 玉龙| 星座| 综艺| 新龙县| 砚山县| 措美县| 临猗县| 奇台县| 神木县| 玉溪市| 连平县| 始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阿拉尔市| 门源| 北海市| 陵川县| 江川县| 邳州市| 南溪县| 吉林市| 雷州市| 清涧县| 隆林| 杭州市| 团风县| 扎囊县| 临城县| 连江县| 泗洪县| 岱山县| 郴州市| 北流市| 大悟县|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