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腦血管疾病藥方大全
- 趙國東主編
- 1090字
- 2019-11-26 18:35:16
補腎助陽湯(李志云方)
【藥物組成】 淫羊藿16g,桑寄生16g,女貞子18g,補骨脂16g,川牛膝16g,丹參28g,三七粉3g,檀香16g,川芎11g,當歸11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 適用于心絞痛血瘀腎虛,心脈痹阻證,其癥胸悶胸痛,氣短乏力,心悸失眠,后背部有緊縮感,煩躁不安,納差,二便調,舌質紫暗有瘀斑,脈虛澀。
【方解方義】 補腎助陽湯方中桑寄生腎氣平補,淫羊藿、補骨脂助陽補腎,女貞子滋陰補腎,川牛膝補腎通經,丹參、川芎、當歸、三七活血化瘀,檀香止痛理氣。將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腎、化瘀活血、理氣止痛之功效。
【加減應用】 氣虛者,加黃芪、白術、黨參;瘀血甚加桃仁、紅花、川芎、三棱、莪術;高血壓者加鉤藤;天麻、決明子;心律失常者加龍骨、牡蠣、遠志、甘松;心衰者加車前子、澤瀉、茯苓、合歡皮。
【病例詳解】 劉某,女,74歲,工人,2000年12月7日初診。患者因胸悶、心慌伴胸痛、乏力1周初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5年。1周前因勞累及心情不暢后出現胸悶、心慌加重,氣短乏力,胸痛不適向后背部放射,持續5~8分鐘。主要表現:胸悶胸痛,心悸失眠,后背部有緊縮感,煩躁不安,納差,二便調,舌質紫暗有瘀斑,脈虛澀。心電圖:T波在Ⅱ、Ⅲ、AVF、V4~6倒置,ST段在V4~6下移0.14mV。血壓:195/85mmHg。西醫診斷: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中醫診斷:胸痹心痛(腎虛血瘀,心脈痹阻)。治以益氣補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上方加黃芪28g,砂仁13g,夜交藤28g。服3劑后胸悶、胸痛等癥狀改善,心悸氣短、乏力等癥狀好轉,仍煩躁不安。上方再加生龍骨28g,生牡蠣28g,繼服6劑,諸癥改善明顯。以上方加減服用25劑后諸癥消失,心電圖大致恢復正常。
【專家按語】 老年人普遍存在著生理性腎虛,且生理性腎虛存在血瘀,而疾病過程中所出現的腎虛也存在血瘀。瘀血不行,阻滯心脈,心脈不通,故見胸悶、胸痛。腎虛必兼血瘀,瘀血又加重腎虛,腎虛與血瘀并存,腎虛為本,瘀血為標。因此,在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過程中應以補腎益氣、活血化瘀為主。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胸痹心痛”范疇。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雖然病位在心,但與腎有密切關系。腎虛是人體衰老的重要原因。《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素問·藏氣法時論》指出:“腎虛者,虛則胸中痛”。腎為先天之本,內藏元陰元陽,腎陽虛則心陽不振而陰寒自生,寒凝則血瘀,血運不暢,不通則痛;腎陰不足則心之陰血耗損,陰血虧虛不能滋養心脈,心脈失養而發胸痛。現代研究也證實,人體衰老的實質是腎虛。
【藥方引自】 王慧麗,李志云.補腎助陽湯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56例.湖南中醫藥,2004,2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