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龜養殖實用新技術
- 羅繼倫 黃畛 黃永濤編著
- 756字
- 2019-06-21 13:09:40
(三)烏龜的生活習性
1.棲息環境
烏龜是冷血動物,其體溫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略高于外界溫度。烏龜以肺呼吸,屬半水棲性,主要棲于湖泊、塘堰及河流內。白天一般在水中活動、攝食,或棲息于水邊的樹枝、巖石上曬太陽,一旦受到驚嚇,即“滾”入水中。夜晚常在水邊或稻田中覓食。烏龜膽子很小,遇到威脅,立即將頭、尾、四肢緊緊縮入殼內,待危險完全消失,才小心翼翼地伸出頭、肢,繼續活動。
烏龜屬變溫動物,當氣溫下降至10℃以下時,靜棲于池底淤泥中,或鉆岸邊洞穴,或在覆蓋有稻草等東西的松土中,不食不動,過著冬眠生活。到次年4月出蟄,當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攝食和活動開始正常。
2.食性
在自然界中,烏龜的食性很廣,小魚、小蝦、蚯蚓、蠕蟲、螺螄、蜆蛤、蝸牛、植物莖葉(如蔬菜等)以及稻、麥等都能吃。在飼養條件下,也吃花生麩、豆餅等商品鉺料;投喂動物性飼料,其攝食和生長更佳。
烏龜的攝食強度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4月中旬開始攝食,6~8月份為攝食旺盛期,10月份開始食量下降。攝食的時間也隨季節變化而不同,春、秋兩季氣溫較低,烏龜早晚不太活動,一般在中午前后攝食,投喂時間最好在上午8~9時;盛夏時節,烏龜在中午不活動,攝食時間一般在下午5~7時,因此,投喂時間一般在下午4~5時,投喂過早,易使餌料變質。烏龜每日的投鉺量為其體重的5%左右。投餌時應將飼料投在池堤邊的斜坡或食臺上,以免殘餌污染水質,同時要根據天氣和攝食情況調節投餌量。烏龜攝食時,是咬著餌料潛入水中吞咽的。
烏龜的肺很發達,可以適應在水中活動和攝食,又可以在潮濕的陸地上活動,適應兩棲生活。
3.保護色
烏龜的體色較為復雜,具有自然保護色,體色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棲息在湖泊、河流中時,體色呈黃綠色,生活在陸地時,體色呈暗綠色、黑色、黑褐色。這樣的體色有利于攝食和防御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