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龜養殖實用新技術
- 羅繼倫 黃畛 黃永濤編著
- 678字
- 2019-06-21 13:09:38
曹序
烏龜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一種動物。我國人民認識和利用烏龜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人們常將占卜文辭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記載了很多歷史事件的著名的甲骨文。“龜鶴同齡”,是人們用來比喻長壽的意思。我國傳統醫學常用龜甲、龜板和龜肉治療疾病。表明烏龜和我國人民生活關系密切。
過去烹食龜肉主要是出于治病的目的。然而近年來,龜肉已成為宴席上的一道“美味’,食之者眾,需求量激增,價格高漲。在利益的驅動下,人們爭相捕捉,使野生烏龜資源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在湖泊、池塘內已很少見到烏龜的蹤跡。這種大肆捕捉野生烏龜的狀況如果不加限制地繼續下去,將使這一物種趨于滅絕。這是我們不愿見到的情景。為此,妥善保護野生烏龜資源已成為當務之急。
保護野生烏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法規可依,希望人們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性。市場對于烏龜的需求,應以人工養殖來滿足,這可以大大減少對野生烏龜的捕捉,以維持其種群。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烏龜的人工養殖,也是保護野生烏龜資源的一種措施。
中國水產學會、湖北省水產學會為促進我國漁業產業化,組織了具多年龜鱉養殖經驗的羅繼倫、黃畛和黃永濤等同志,編寫了《烏龜養殖實用新技術》一書。內容包括烏龜的生物學、烏龜的主長與發育、烏龜養殖場的建設、烏龜的人工繁殖和飼養、烏龜的疾病防治等有關烏龜養殖過程中的整套技術。該書既有基礎理論的介紹,又有養殖實驗的總結,圖文并茂,可操作性強。相信《烏龜養殖實用新技術》的出版,將推動我國養龜業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