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黃帝內經養生法
- 李杰
- 873字
- 2019-11-26 18:38:58
前言
養生文化古來有之,早在唐堯時代,人們就開始用舞蹈來預防關節疾病。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如《老子》《莊子》等,便記載有許多關于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據考證,《黃帝內經》是最早提出較為系統的養生理論的著作,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理論著作。
《黃帝內經》,簡稱《黃帝內經》,與《道德經》《易經》合稱中國的“三玄”。千百年來,它們始終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天書”,受到無數人的仰視。同時,《黃帝內經》也是中醫學最早的典籍、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首(另外三本是《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我國醫學的淵藪,人類智慧的奇葩。它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中華民族醫學的發展,為增強國人體質,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醫學寶典,自誕生至今,沒有一個人動搖過它的理論框架。
治未病一直是中醫的精髓之一,《黃帝內經》強調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闡述人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健康長壽、長命百歲。它里面講述的養生之道一直為后人所稱道,所踐行。
《黃帝內經》中還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養生原則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法于陰陽”,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起居生活。所謂“和于術數”,就是根據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調養鍛煉。這八字養生箴言,高度凝練地概括了整部《黃帝內經》的養生精要,對于當今人們的養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極富哲學意味,因而有人認為這也是一部蘊含中國生命哲學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思想的核心便在于“天人相應”,書中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是說人和宇宙萬物一樣,是稟受天地之氣而生、按照四時的法則而生長的。人只有“順四時而適寒暑”,才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本書從最基本的“陰陽概論”開始講述,內容豐富、分類明確,為了便于讀者理解,還采用圖解的方式對內容加以示意和解析,方便讀者理解。本書圖文并茂,可讀性和實用性極強,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生活家庭用書。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加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