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立春

養生根本

萬物以榮,養護體內陽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節,立,建始也。”在二十四個節氣當中,“立”代表著季節的開始,立春就是春季開始的標志,每年2月的3、4、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為立春。

立春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居于首位,為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通常在陰歷的春節前后,立春意味著冬季已經過去,萬物復蘇的春季即將到來。

雖然立春的時候已經是春季,但是依然處于數九寒天中的五九與六九,寒氣尚未完全消退。

立春氣候特征

立春十五天的三候為:“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說在立春后,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我國各個地區的氣候差異非常大,北方地區依然比較寒冷,最低氣溫仍然低于0℃,早上和晚上都相對較冷。因此,在我國,很多地區的養生保健諺語中都有“春不忙減衣”之類的語句,初春時節溫度偏低,務必注意保暖防寒。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這幾句話說的是在春季萬物復蘇,大自然一片朝氣蓬勃、欣欣向榮,一切事物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中醫所說的“陽”便和這種自然現象有關系。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的首位,是萬象更新的開始,是陽氣開始上升之際,之后大自然中的陽氣和陰氣便趨于陽長陰消,陽氣逐漸增多,到了夏季會達到極致,與此同時,陰氣逐漸減少,在冬季會達到頂峰。

同陽氣上升相對應,此時節的養生也要與春季生發舒展的趨勢相適應,要注意借助自然的力量,對陽氣進行養護,令其不斷充盛,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身體,將外邪抵御在外。此外,一切阻礙陽氣生發、耗傷陽氣的事情都要避免。那么大自然的陽氣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太陽上。太陽是最直接、最充足的陽氣來源,且能夠源源不斷地供應陽氣,為最無私的陽氣來源。所以說,曬太陽是春季養陽的最好方法。

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面朝東方,與朝陽相對,進行深呼吸,并將手臂伸展開,使身體自然放松、舒展,令陽氣由口鼻和毛孔及手心的勞宮穴進到體內。正午的時候,自然陽氣最為旺盛,站在開闊的地方,將帽子摘掉,進行深呼吸,令陽氣自頭頂百會穴進到體內。日暮時分,到戶外去舒展舒展筋骨、散步,或者對著夕陽進行深呼吸。

養生問答

一天中,不同時間段曬太陽的作用有什么區別?

上午9—10時:陽光中有較強的紅外線,而紫外線較弱,此時的陽光具有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下午4—5時:陽光中的紫外線中有較多的X光束成分,其作用為促進腸道吸收鈣、磷,有利于骨骼鈣化,令體質增強。

總而言之,要多到陽光充足、可以感受到陽光的地方,如東方、南方、高處等,將天上的陽氣借為己用,以補給身體陽氣的不足,此外,可以適當吃一些具有溫陽滋補功效的食物,使心情保持輕松、舒暢,與春季養“生”的趨勢相適應。

吸收陽氣

“陽”相對于人體就像是太陽相對于大地,正是由于有了太陽的普照,大地上所有的生命活動才得以循環往復,陽氣便是人體生命力的支撐與內在表征。春季順應四時養生的表現為:人體把吸收的大自然的陽氣,用來補給與儲備自身的陽氣。

立春冬將盡,嚴防倒春寒

倒春寒指的是初春(通常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通常指4月或者5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初春時節氣候變化不定,倘若冷空氣比較強,就能使氣溫驟降到10℃以下,甚至會出現雨雪天氣。這時候常常是白天陽光溫暖,早上和晚上卻比較寒冷,此種令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即人們經常所說的倒春寒。倒春寒很容易給居民生活與農業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

☉嚴防倒春寒

立春之時,最容易發生倒春寒,這時候進行養生關鍵在于御寒防風,“陰冷莫過倒春寒,預防疾病放在先”說的便是比冬天的冷風還要厲害的倒春寒。首先在穿衣方面,我們要盡量捂得嚴實一點,民間所說的“春捂秋凍”即為此意。千萬不可逞能抖派頭,不然可能會“英雄”三五天,難受半個月。

立春以后,陽氣生發,為了減少與抑制病菌的存活及繁殖,降低流行病的發病率,居室內應當及時除塵通風;適當進行一些戶外鍛煉,呼吸新鮮的空氣,能夠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促進身體更準確、更迅速地調節體溫,同春季的多變氣候相適應。

一旦出現了倒春寒,三類人尤其應加以重視。第一類人是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倒春寒能讓高血壓患者出現腦卒中(也叫中風),引發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第二類人為兒童,這時候兒童非常容易患上感冒、百日咳、猩紅熱等疾病。第三類人是免疫力低下以及體質虛弱的人,冬春之際,不可急于換上春天的衣服,提倡多穿一段時間的冬裝,以此慢慢對身體的陰陽平衡進行調整,使其能與新的氣候條件相適應。

三類人注意嚴防倒春寒

☉預防痹病發生

痹病是指因外邪侵體導致的一種疾病,外邪在不同的季節會侵襲人體的皮毛、肌肉、筋、骨、血脈等不同的部位,使不同部位出現痹病。如果立春的時候發生了“倒春寒”,卻沒有采取措施進行保暖,人體就極易感受風邪、寒邪和濕邪,因此我們一定要牢記“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

痹病發生原因

☉春裝指南

春季穿衣服,必須牢記“春捂秋凍”的養生原則。春季風大,溫度偏低,人的體溫極易散失,此時所穿的衣服要是太過單薄,就極易發生感冒等疾病;而若是此時氣溫偏高,人們著裝又比較少的話,務必牢記不可到陰涼處去乘涼,特別是背陰地或者洞中,不然皮膚的毛孔會發生急劇收縮,造成人體熱量流失,最終導致肌肉或者關節疼痛,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飲食養生

立春飲食:增辛 少酸 養肝脾

“立”即“開始”,自立春開始,氣溫會漸漸升高,人體內的陰寒之氣也會日益融化、消散,陽氣開始漸漸增長起來,便意味著春天真的到了。

☉人體代謝加快,進食事半功倍

立春以后,白晝的時間會漸漸變長,日照、降水會日益增多,氣溫也呈上升的趨勢。這與立春之前的氣候有著極大的不同,因此說立春常常是一年當中的轉折點。立春時節,大家務必與春天萬物初生、陽氣生發的特點相適應,注意對陽氣進行保護,重在一個“生”字。

這時候正處于春季,大自然的陽氣生發、萬物復蘇,人體的新陳代謝與冬季相比也旺盛了很多,在體內循環不斷加快的情況下,適當攝入一些營養物質,能夠令身體有效將其吸收。

☉飲食九字訣:護陽氣,多辛溫,少酸辣

立春時,飲食調養要以享受清爽綠色蔬菜的初春陽氣為出發點,進而實現對體質的調養。

蔥、香菜、紅棗和花生等具辛甘味(就是帶有刺激味或者甜味)的蔬菜對護陽有幫助,而花菜、白菜、青椒和胡蘿卜等新鮮蔬菜也可使陽氣得到提升,可以適時進行一些補充。

大蔥的養生功效

功效一:大蔥性微溫,味辛,可以解毒調味,發表通陽。

功效二:大蔥可以對身體汗腺施以刺激,發汗散熱。

功效三:大蔥中含有的大蒜素,能夠明顯抵御細菌和病毒。

功效四:大蔥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舒張小血管,對血液循環具有促進作用。

立春時進行養生還要多吃一些具有熱性、可以發汗散寒的食物,如豆豉、蝦仁、牛肉等。另外,白蘿卜可以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或者烙制成蘿卜絲餅,對消化、祛痰、解毒、祛風寒、補脾胃有幫助。

在五臟和五味的關系中,酸味進入肝中,會造成肝氣旺盛而對脾胃造成損害,所以要少吃一些具有酸性的水果和蔬菜,如杏、柚、柑、橘子、橙子、檸檬、山楂、枇杷、木瓜、橄欖、烏梅、石榴、西紅柿等。

最后要提醒一下,立春時節,務必將冬季大溫大補的習慣改掉,少食燒烤、油炸、羊肉、麻辣火鍋之類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會損耗陽氣,造成上火。

眾所周知,黃芪作為一種藥材,在補氣養脾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關于牛肉有一種“牛肉補氣,功同黃芪”的說法,所以立春時節多食一些牛肉大有裨益。

經絡養生

補腎壯陽按摩法

一、按揉腎俞穴

手法 以雙手拇指對腎俞穴施行按揉,向內進行環形旋轉按摩,漸漸加大按摩力度,最好是感到酸脹,按摩36圈。

功效 對腎俞穴加以刺激,能夠固精培元、溫腎壯陽,可以對由腎虧引發的腰酸背痛等癥進行預防和治療。

◎ 按揉腎俞穴

二、點揉風池穴

手法 首先把雙手掌心與耳孔緊貼,擠壓數次之后,再用拇指對風池穴進行點揉,次數為15~20次。

功效 “頭為諸陽之會,唯風可到”,對風池穴施以刺激,不僅能壯陽益氣,還能祛除外邪。

三、按揉合谷穴、魚際穴、足三里穴

手法 以拇指對合谷穴、魚際穴、足三里穴進行按揉,時間為3~4分鐘,對合谷、魚際二穴施行按揉的時候要朝小指方向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度,左右手交替進行操作。

功效 合谷穴、足三里穴為人體常用的保健要穴,與魚際穴相配合,能夠很好地對機體免疫功能進行調節,達到補益氣血、保護腎臟的目的,使腰腿疲勞等癥得到有效緩解。

四、按揉然谷穴

手法 以雙手拇指指腹對然谷穴進行按揉,次數為18次,漸漸加力,以有脹痛感為度。

功效 然谷穴為腎經的體表淺穴,除了瀉熱之外,還能調和腎臟的陰陽,對腎部微循環進行有效調整。

◎ 按揉然谷穴

養生輔方

輔方一:自耳后用雙手掌帶動耳郭向前掃,回來的時候帶動耳郭向后掃,每次30下,每天數次。該法能夠激活免疫系統功能,使身體的抗病能力增強,具有醒腦、補腎、調和陰陽的功效。

輔方二:睡覺之前用溫水泡腳后,以左手心對右腳心進行按摩,右手心對左腳心進行按摩,每次超過100下,以搓熱雙腳為度。該法具有補腎納氣的功效。

養肝護肝按摩法

一、點按外關穴

手法 用拇指對外關穴進行點按,次數為50次,用力要均勻,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度。

功效 該法具有通經脈、調血氣、疏肝理氣的作用。

◎ 點按外關穴

二、按揉期門穴

手法 以雙手拇指對期門穴進行按揉,次數為36次,按揉的力量要適宜。

功效 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施行一遍按摩,能夠使肝功能得到顯著提高,此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肝硬化、慢性肝炎等病癥進行預防和治療。

三、按揉肝俞穴

手法 以拇指指腹對肝俞穴進行按揉,次數為50次,力度宜輕。

功效 該穴在人體背部肝區,具有疏肝理氣、增強肝臟功能的作用。

四、點按足三里穴、太沖穴、行間穴

手法 以拇指對足三里穴、太沖穴、行間穴進行點按,力度自輕到重,按壓要連續均勻,次數為各36次。

功效 對足三里、太沖二穴施行刺激能夠調理由各種體內氣血導致的疾病,疏肝理氣。再對行間穴施行按摩能夠疏解肝氣,使肝臟功能增強。

養生輔方

輔方一:食指和拇指沿著耳輪上下來回摩擦幾十下,令其充血發熱。該法可以保肝、補腎等。

輔方二:常常對手掌上的小魚際(手掌外側小指下緣突出的肌肉)施行按摩,也有助于調整肝臟功能。

輔方三:兩手掌對搓,手心搓熱以后按照順時針方向對肝臟部位進行推揉,早上和晚上各操作一遍,每遍維持3分鐘。多進行此種按摩有助于養護肝臟。按摩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能過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宁强县| 青海省| 易门县| 兴城市| 石门县| 萨嘎县| 突泉县| 南部县| 怀化市| 汽车| 永泰县| 六枝特区| 嘉峪关市| 七台河市| 克什克腾旗| 双鸭山市| 余江县| 酉阳| 和静县| 出国| 龙游县| 屏山县| 周至县| 惠东县| 丁青县| 洛阳市| 乌兰县| 淳安县| 玉山县| 富裕县| 山东省| 敦化市| 桓仁| 积石山| 墨江| 滦南县| 通渭县| 江城| 牟定县|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