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一般運動衛生知識
體育鍛煉必須遵循人體生理變化的規律,符合運動衛生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增強體質,防止運動損傷與疾病的發生。
一、運動與飲食衛生
飯后不宜進行劇烈運動:有些人常常在放下飯碗后去打球或從事一些劇烈的運動,這是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因為飯后胃腸已經開始了緊張的工作,毛細血管開放,大量血液流入消化器官。此時若進行劇烈的運動,大量的血液就要從胃腸流入骨骼肌,使消化機能減弱。長此以往,輕則引起消化不良,重則消化道慢性疾病,如胃炎,胃潰瘍等。同時,飯后胃內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食物,進行劇烈運動時,由于食物的重力和運動的顛簸作用,會牽拉腸系膜,容易引起腹痛。因此應當避免飯后進行劇烈的運動。
體育鍛煉后,不要急于進食,要使心肺功能穩定下來,胃腸道機能逐漸恢復后再用餐。這段時間一般為半小時,如果是下午的較劇烈體育鍛煉,間隔的時間應相對更長。
與體育鍛煉后進食不同,體育鍛煉后的補水是可行的,只要口渴,在運動后即刻,甚至在運動中即可補水。在天氣較熱的情況下,大量排汗引起體內缺水,不及時補水,可能會造成機體脫水、休克等狀。所以,運動中丟失的水必須及時補充。
二、運動與衣著衛生
服裝能保護人體免受外界各種環境的不良影響。服裝的保溫性,透氣性,吸濕性,溶水性和其它特性,均具有重要的衛生作用。因此,要勤洗勤換運動衣褲,尤其是內衣褲,以免汗污染機體健康。
鞋子的尺寸應以合適為原則。鞋號太大,運動不便,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鞋號太小,掠奪足部血管,會影響足的正常功能和發育。從衛生的觀點來看,運動鞋應當輕便,富有彈性,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不要穿硬底鞋鍛煉。另外,穿的襪子應當透氣良好,吸汗性強,而且干凈,柔軟,富有彈性。
三、劇烈運動后切勿立即坐下休息
在進行體育鍛煉后,特別是劇烈運動后,有些人習慣于坐在地上,或是直接躺下來休息,認為這樣可以加速疲勞的消除。其實,這樣不僅不能盡快地恢復身體機能,反而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可以做一些放松跑、放松走等形式的下肢運動。大強度體育鍛煉后,如長距離跑、球類比賽后,應當進行全身性整理活動。
四、運動后肌肉酸痛怎么辦
剛開始進行體育鍛煉的人,運動后的第二天甚至以后幾天,常常有肌肉酸痛的感覺。有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在突然增加運動量時,也會有同樣的感覺。運動后出現肌肉酸痛多屬于生理現象,是機體對訓練的正常反應。運動后可采用積極性恢復手段,如做一些壓腿、展體等被動性牽拉活動,以使緊張的肌肉充分伸展、放松,改善肌肉組織的血液循環,以緩解肌肉疼痛,使肌肉盡快恢復。在肌肉疼痛完全消失之前,可重復這些牽拉動作,直到不適感覺完全消失。也可配合使用按摩、熱敷、或沖熱水澡等恢復手段,加快肌肉不適感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