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菌病蟲害防治手冊
- 邵明 曾憲順 王明祖編著
- 1147字
- 2019-06-21 13:19:04
四、香菇病害
(一)非傳染性病害
香菇畸形病
癥狀(圖21):

圖21 香菇畸形病癥狀類型(仿鄭其春等)
1.菌柄肥大 2.無菌褶的畸形 3.蓋緣內卷 4.菌蓋波浪形 5.聯體型 6.有附屬物
(1)菌蓋異形。菌蓋有缺口,蓋緣呈波浪形;蓋緣內卷或呈鐘罩狀,蓋上生有角狀、須狀和小蓋等附屬物。
(2)菌柄膨大成球棍狀,沒有菌蓋或菌蓋很小。
(3)子實體互相聯合。兩個子實體的菌蓋和菌柄聯在一起或菌柄、菌蓋無區分,有時沒有菌褶。
發生原因:
(1)通氣不良,光線不足,二氧化碳濃度大。
(2)可能感染病毒或農藥中毒。
防治方法:
(1)作好通風換氣,注意調節光線。
(2)子實體形成期,保持空氣濕度90%左右。
(3)袋料內農藥殘留量不能超過使用標準。
(二)傳染性病害
1.病毒病
別名法蘭西病、X病、立枯病。
癥狀(圖22):在菌絲生長期,菌種瓶或菌種袋出現禿斑;在子實體生長期,形成畸形菇、早開傘、菌肉薄。據潘迎捷等(1990)報道,香菇感染病毒的癥狀主要表現在營養生長后期,有5種表現:

圖22 香菇病毒病癥狀——示菌種瓶中的空白花斑(仿劉克均)
(1)發菌慢,甚至停止生長。
(2)在長好菌絲的培養料中出現不均勻的花斑或缺刻。
(3)菌絲生長不整齊。
(4)菌絲退化,嚴重時整袋培養料報廢。
(5)菌絲退化的培養料極易感染其他病害。
病原:病原物是病毒。病毒質粒主要呈桿狀,也有呈球狀的。國外報道,香菇病毒有6~7種,電子顯微鏡下方可辨認。
發病條件:香菇病毒由香菇菌絲體和孢子傳播。發病條件同蘑菇病毒和平菇病毒病。
防治方法:同蘑菇病毒病。
2.褐斑病
別名蛛網絲枝霉病。
癥狀(圖23):在子實體生長中期,菌蓋上生褐色病斑,其大小不一。后期病斑中央稍凹陷,灰白色,邊緣褐色,菌肉潰爛。有時病斑有裂紋,潮濕時,表面有灰白色霉狀物。

圖23 香菇褐斑病癥狀(菌蓋上病斑)
病原:香菇褐斑病是蛛網絲枝霉菌的侵害引起的,其形態特征與蘑菇菌蓋斑點病菌相似。菌絲集聚后為灰白色,后期略帶黃褐色。分生孢子梗單生、對生或輪生,瓶梗狀,頂部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單胞,無色。當分生孢子成熟脫落后,瓶狀孢子梗很快縊縮成線狀。
發病條件: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通過各種途徑進入菇房或菇場,噴水或菇蠅傳播導致再侵染。高溫高濕和房內通風不良有利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
(1)房內常通風換氣,防止較長時間內的高溫條件。
(2)及時防治害蟲,以免傳播病菌。
(3)發現病菇后,立即清除,并停止噴水1天后用化學農藥噴灑病區。
(三)香菇病害綜合防治技術
(1)袋栽香菇參照袋栽平菇病害防治方法。
(2)段木栽培香菇,其病害綜合防治方法:①保護樹皮,在截斷面涂石灰水防治競爭性病害發生;②段木栽培場保持清潔衛生,地面用石灰水或石硫合劑噴灑消毒,以減少病原物。③香菇子實體一旦發生病害,及時清除病菇,并在病區噴灑農藥,以控制病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