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病害防治篇

一、平菇病害

(一)非傳染性病害

1.子實體著色病

癥狀:出菇期菇蕾或子實體的菌蓋變成黃紅色或焦黃褐色,似強太陽光灼燒后的癥狀。受害的子實體生長受抑制,菌肉薄,質地較硬,菌蓋邊緣變成藍色。

發生原因:

(1)覆蓋用的薄膜質量差,由于膜內外溫差和膜內濕度大,在膜內頂端形成水滴,而水滴中含有薄膜析出的化學毒物,當水滴落到菇體上時,使接受水滴的菌蓋或菇蕾中毒而著色。

(2)菌蓋受到一氧化碳毒害就會變成藍色的邊緣。

防治方法:

(1)選用優質地膜或塑料薄膜覆蓋床面。

(2)支架保持半圓形或呈斜面形,使膜上的水滴流到菇床邊緣而不滴到菇床上。

(3)如果用爐火對菇房加溫,一定要加用煙囪將煤煙排到室外。

2.平菇畸形病

癥狀:平菇畸形病有多種表現,歸納有以下幾種類型(圖1):

圖1 平菇畸形病癥狀類型

1.瘤蓋型 2.蓋小高腳型 3.蓋小珊瑚型 4.無蓋光桿型 5.蓋皺柄粗型 6.蓋小柄粗型

(1)花菜形畸形。平菇子實體原基形成后不再分化,桑椹狀的原基團不斷增大,形成類似花椰菜花球狀或半球狀子實體原基團,其直徑可達到20厘米,重量2千克左右。

(2)珊瑚狀畸形。子實體只有較長而粗壯的菌柄,柄端部連續分枝形成許多小菌柄,沒菌蓋,整個子實體形如珊瑚,色澤奶白色。

(3)高腳畸形。菌柄細長,菌蓋小,整個子實體很像一個蒼白色的高腳酒杯。

(4)光桿畸形。只有細長的菌柄而無菌蓋,菌柄頂端有小的開口,顏色稍深,沒有菌蓋和菌褶。

(5)幼菇萎縮干枯。出菇期,幼菇和菇叢生長瘦弱,黃白色或淡黃褐色,菇體從上往下萎縮枯死,菌蓋和菌柄皺縮干癟。

(6)瘤蓋菇。菌蓋表面有瘤狀或顆粒狀突起,嚴重時子實體僵縮,菇肉硬化,生長停止。

發生原因:

(1)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房內相對濕度過高,引起花菜型畸形菇和珊瑚狀畸形菇。

(2)出菇期光照弱和溫度偏高,則可形成高腳畸形菇。

(3)菌柄生長后期,溫度低(0℃左右),不分化菌蓋而形成光桿型平菇或瘤蓋菇。

(4)培養料含水量低,出菇期室內相對濕度低,會導致幼菇萎縮干枯。

防治方法:

(1)控制溫濕度。在平菇子實體形成階段,床面溫度控制在20℃以下,遇到氣溫高時,常灑水并通風降溫。低溫時,設法保溫,中溫型品種保持8℃以上,低溫型品種保持0℃以上;空氣濕度經常保持在85%~90%。

(2)改善光照和通風條件。菇房要適時通風換氣,使床面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0.1%。光照強度在5~10勒克斯,每天光照4~6小時。

(3)出菇前或出菇期,發現培養料含水量過低或干燥時,及時用竹竿或小木棍于傍晚在床面打洞,洞距15~20厘米,洞深達到床底,每個洞內注入足夠的水。灌水后揭膜,第二天早上再蓋上膜,以保證床面較高的濕度。若在室外露地栽培,床面除打洞灌水外,對菇床四周的土壤也要澆足夠的水,防止干燥的土壤從培養料中吸取水分。

3.農藥、化肥中毒病

癥狀:農藥中毒后床面該出菇時無菇長出,或出菇很少或出畸形菇。一般在用藥后第一批菇出現中毒癥,以后各批隨時間延長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床上的畸形菇主要是菌蓋和菌柄分化不正常。

化肥(如尿素)中毒后,平菇正在生長的菌絲、菇蕾或幼菇變黃,萎縮,最后死亡(圖2)。

圖2 平菇農藥中毒癥狀(仿劉克均)

發生原因:出菇前或菇生長期,噴敵敵畏或殺蟲雙用量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農藥中毒。菇農為提高產量,對床面噴灑尿素過多會引至化肥中毒。

防治方法:平菇(包括蘑菇和木耳)對上述農藥和化肥比較敏感,如使用不當,就造成產量損失。

(1)用敵敵畏噴灑或熏蒸床面時,嚴格控制用藥量,特別是溫度較高時,藥液稀釋800倍或每立方米空間用10%敵敵畏乳油10毫升。

(2)如果對床面追施尿素時,其濃度不能超過0.2%,即50千克水中尿素不能超過100克。

(二)傳染性病害

1.軟腐病

癥狀:子實體淺褐、水漬狀軟腐,多數從菌柄基部開始發病,逐漸向上發展,少數從菌蓋開始。無論從哪里開始發病,最后都是整個子實體呈水漬狀軟腐。發軟的子實體表面粘滑、濕潤,但無臭味(圖3)。

圖3 平菇軟腐病

1.病原菌 2.病菇癥狀

病原:軟腐病,屬于真菌性病害。菌絲粗壯,無隔膜,集合在一起時為灰白色,以后漸漸變成灰黑色?;液谏珪r肉眼能見到許多小黑點,即為病菌的孢子囊,囊內裝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橢圓形或短柱形,單孢,無色或褐色(圖3)。

發病條件:毛霉是一類弱寄生菌,平時生活在許多有機物質上,空氣中也浮有其孢子,當遇到衰弱的平菇子實體時,在高溫和通風不良的菇房內,很快發芽侵害子實體導致發病。同一菇床上,有漬水的地方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預防床面漬水。

(2)及時采收成熟的平菇子實體。

(3)防治害蟲,以免傳播病菌。

2.青霉病

癥狀(圖4):首先發生在生長衰弱的幼菇或采菇后遺留在菇床上的菇根、菇樁上。幼菇發病一般從頂端向下出現黃褐色枯萎,病部表面生綠色粉狀霉層,霉下面的菌肉腐爛。病菇上的病菌向周圍蔓延侵害健菇菇柄基部,再向上發展,導致健菇腐爛,表面生綠霉。

圖4 平菇青霉?。ǚ聞⒖司?/p>

1.病菇癥狀 2.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圖4):青霉病是一種青霉菌侵害引起的,屬于真菌病害。分生孢子梗掃帚狀,最末一層的分生孢子小梗呈瓶梗狀。分生孢子卵形,單胞,無色,聚集后為綠色或藍色。菌落初期白色,后逐漸轉為綠色或藍色。病菌不僅侵害平菇、蘑菇、鳳尾菇、香菇、猴頭菇、草菇、金針菇等食用菌的子實體導致青霉病或綠霉病,同時也是多種食用菌制種和袋料栽培中的1種競爭性病害的病原菌。

發病條件:病菌為弱寄生菌。存在于多種有機物質上,很難侵害健壯的平菇子實體。當培養料的酸堿度在4左右時,含水量不足,空氣濕度較低,菇蕾叢生而缺乏營養,幼菇生長瘦弱,就容易受病菌侵害發病,如果菇床上殘留有菇根或菇樁,更有利病害發生發展。

防治方法:

(1)控制培養料呈中性至弱堿性。這樣平菇的菌絲可以正常生長,而病菌受到抑制。用1%石灰水調節酸堿度最經濟。

(2)清理菇床。及時清除采菇后留下的殘余部分和生長瘦弱的幼菇。

(3)病害發生初期,噴灑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3.細菌褐斑病

別名:細菌性污斑病、細菌性斑點病、褐色污斑病。

癥狀(圖5):菌蓋表面生針頭大褐色斑點,擴大后為橢圓形,褐色或紅褐色,其直徑2~4毫米,邊緣整齊,中央凹陷。多個病斑可愈合成不規則形大斑塊。菌柄上初期病與菌蓋病斑相似,擴大后為梭形。病菌只危害菌皮,潮濕條件下,病斑表面具有一層菌濃,干燥后為貼在表面的菌膜。一個子實體發病后,少則幾十個病斑,多的達幾百個,但病菇形狀正常,也不腐爛。

圖5 平菇細菌性褐斑病

1.病菇癥狀 2.病原菌

病原(圖5):病原菌為托拉斯假單孢桿菌。病原菌的形態特征和培養性狀見蘑菇銹斑病菌一節。病菌主要危害平菇和蘑菇。

發病條件:該病菌分布廣泛,可以由培養料、覆土或管理用水帶入菇床。高溫高濕,特別是菌蓋上有水滴或水膜時有利于病害發生,在比較干燥的子實體上雖然可以存在病原菌,但不引起危害。

防治方法:

(1)衛生防治。培養料推廣二次發酵;覆土用甲醛消毒;菇床管理用水以漂白粉消毒。

(2)控制溫度。子實體生長期,菇房濕度控制在95%以下,每次噴水后及時通風透氣,使菌蓋表面保持較干燥的狀態,造成不利病菌繁殖的條件。

(3)藥劑防治。一發現病菇及時清除,集中處理,再對病區噴灑0.1~0.2微克/毫升濃度的鏈霉素或四環素液。

4.細菌性腐爛病

癥狀(圖6):在菌蓋或菌柄上產生淡黃色水漬狀斑,高濕中溫條件下,病斑迅速從菌蓋往下或從菌柄往上發展,最后造成整個子實體呈黃褐色水漬狀腐爛,并有惡臭味。病菇不可食用,完全失去經濟價值。

圖6 平菇細菌腐爛病癥狀(仿劉克均)

病原:病原菌為一種熒光假單孢桿菌,是劉克均在南京的鳳尾菇上首次分離和發現的病害。蛋白胨瓊脂培養基上的菌落白色,圓形,稍隆起,表面光滑,邊緣整齊。有熒光反應。熒光假單孢桿菌屬內的細胞都是短桿狀。

發病條件:凡菌蛆發生嚴重的地方,病害發生重;用不清潔的水噴菇床及子實體,發病重。菇房內高溫高濕有利于發病。

防治方法:

(1)作好菇房衛生和溫濕度控制。管理用水應經過漂粉消毒,噴水適度,房內濕度控制在95%以下;每次噴水后及時通風換氣,防止子實體表面較長時間內有水膜或處于水濕狀態。

(2)及時防治菇蚊和菇蠅。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除掉病菇并停止噴水1天后,噴灑0.1~0.2微克/毫升濃度的鏈霉素液。

5.病毒病

癥狀(圖7):該病是劉克均1982年,在國內首次發現。癥狀有以下3種類型:

圖7 平菇病毒?。ǚ聞⒖司?/p>

1.平菇病毒顆粒 2.菌柄膨大近球形 3.菌柄膨大呈燒瓶狀 4.菌柄變扁彎曲

(1)菌柄腫大變成近球形或燒瓶形,無菌蓋或很小的菌蓋。

(2)菌柄扁平彎曲,表面凸凹不平或有瘤狀突起,菌蓋有深缺刻并呈波浪形。

(3)菌蓋和菌柄上出現明顯的水漬狀條紋或條斑。

病原(圖7):病原為病毒,存在于平菇組織細胞內。電鏡下病毒呈球狀。

發生條件:主要是菌種菌絲將病毒帶進菇床。帶病毒的平菇孢子落到床面,也引起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留無病毒菌種。從無病菇床上選菌種。

(2)防止帶病毒的平菇孢子落入床面。接種后以薄膜或舊報紙覆蓋床面。

(3)及時防治菇蚊、菇蠅,以免傳病。

(4)生產結束時清除廢料、病菇殘體,消毒場地。

(三)平菇病害綜合防治技術

1.菇房設置合理

菇房應遠離倉庫、畜舍和垃圾堆的向陽地方。

2.保持菇房衛生

菇房特別是舊菇房,使用前必須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如床架可以拆下來在水中浸泡10~15天后用毛刷洗凈,置陽光下暴曬2~3天,再用50千克10%石灰水中含有500克敵敵畏的藥液洗刷床架以殺死病蟲。床架安裝好后,用藥劑噴霧房頂、床架、四壁,并封閉24小時,開門窗散去藥味。地面老土可以鏟去一層,補填新土,并撒一層石灰粉。同時菇房內外要定期清理消毒,保持經常性衛生。

3.用優質培養料

培養料所用原材料要新鮮、干燥和無霉變。制好的培養料先高溫堆制,再進行后發酵,在50℃~52℃下維持4~5天。

4.加強酸堿度,溫濕度管理

如果袋栽平菇,培養料含水量應調到60%左右,酸堿度調到6.0~6.5,再進行滅菌;接種后初期將溫度控制在25~27℃,促使菌絲順利生長,到出菇期,把溫度調到15~18℃,以利子實體形成,空氣濕度控制在85%~90%,如果給平菇生長提供上述條件,就不利于傳染性病原菌的入侵,也不會因環境不宜而形成畸形平菇。

5.及時防治

當發現傳染性病害后,即時清除病菇,并噴化學藥劑防治,以控制病害擴展;對非傳染性病害則要在診斷病害種類的基礎上,改善條件,使平菇子實體得以形成和生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博乐市| 开阳县| 瑞昌市| 镶黄旗| 大同县| 德庆县| 嵊泗县| 台北县| 盐边县| 永平县| 涡阳县| 咸阳市| 惠安县| 周口市| 稻城县| 新竹县| 阿勒泰市| 南城县| 普洱| 栾川县| 安陆市| 深圳市| 乐东| 林口县| 蒙城县| 建平县| 弋阳县| 高淳县| 建宁县| 武夷山市| 湘潭市| 增城市| 藁城市| 清原| 革吉县| 四会市| 新巴尔虎左旗| 新和县| 普安县|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