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的基本概念

一、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的內涵

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的內涵,是指以經濟學理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把工業生產成本管理的原理運用于農業產業化鏈條各環節,通過低成本建設、低成本對接、低成本生產、低成本交易、低成本管理、低成本擴張、低成本政策等形成過程的低成本比較綜合評價的途徑,實現農業產業化農產品生產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費用的低成本決策宏觀管理與控制,追求投入最低化、產出效益最大化的動態過程。

二、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構成因素

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既是動態的又是靜態的區位系統工程,主要涉及以下七個方面:

(1)低成本建設。主要包括原料基地、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包括專業超市)的要素投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內容。

(2)低成本對接。低成本對接是指基地與市場、基地與企業、龍頭企業與市場的連接方式及其途徑。主要實現途徑就是堅持區域化布局,就近連接、公司化連接,即選擇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工廠、市場。

(3)低成本生產。指構成生產成本的各要素之間的組合方式以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的目的。

(4)低成本交易。指農產品在采購、儲運、銷售等流通環節和中間環節中的構成因素及如何節省費用。

(5)低成本管理。主要包括宏觀、中觀及微觀管理過程中,實現高效低耗的組織方式和方法。

(6)低成本擴張。主要包括生產單位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優化、寬化、深化生產要素,壯大企業,提升品牌等,不斷擴大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

(7)其他低成本因素。

三、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研究分析方法

農業產業低成本經營,主要是運用陶西格(T.W.Tanssig)、賴特(C.W.Wrignt)“動態區位理論、比較成本理論”的方法分析研究經濟發展問題。分析研究農業產業化建設、經營各環節中的比較成本的演進過程,尋找低成本建設發展經營的途徑。

發展經濟學的任務是要實現社會經濟福利的最大化。為了實現這一任務,既要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又要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微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實現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達到最優配置的問題,宏觀經濟學在假定資源已實現最優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達到充分利用的問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社會經濟問題,二者互為補充。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研究,正是在假定農業產業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前提下,如何在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現低成本的問題,以求農業產業化“低投入、高產出”的實現途徑。

每門科學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被稱為“社會科學的皇后”的經濟學自然也不例外。這也就是說,必須運用一定的方法來研究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低成本高產出的資源配置與利用問題。具體說,如何研究,既可以用實證的方法進行分析,也可以用規范的方法進行分析。農業產業化低成本經營,主要采用實證方法來研究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與產出問題,力求探索出一條農業產業化經營低成本、高效益的良性循環發展的新路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南安市| 安吉县| 丹棱县| 泾阳县| 剑阁县| 普兰县| 九江县| 那曲县| 东乡县| 共和县| 嘉禾县| 永宁县| 乌兰察布市| 龙江县| 无极县| 牟定县| 尉氏县| 玛多县| 亳州市| 景德镇市| 金昌市| 米林县| 海兴县| 昭通市| 海淀区| 磐安县| 巫山县| 松潘县| 沙坪坝区| 安丘市| 黄龙县| 青川县| 雷州市| 澜沧| 古浪县| 东明县| 潜山县| 简阳市| 铅山县|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