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農業產業化經營對接機制分析

在微觀經濟體制中,產前、產中、產后各生產環節如何對接,也就是如何運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運作的重要形式,也是達到經營目的的重要手段,在農業產業化及其低成本經營中,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運行機制,以達到多元參與主體各自經營并且分享利潤的目的。

一、農業產業化低成本對接利益機制的形成

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農戶成為生產經營的主體,有了獨立的經濟利益要求。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定,農村經濟的各方面、再生產的各個環節之間形成了市場交換關系。農戶的生產和消費要和農村經濟的各方面相聯系,就要通過市場交換。從理論上講,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許多競爭的買者與賣者,這些市場參與者都擁有交易的全部信息,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在這種市場交換中,供求雙方就會在均衡的買賣價格中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機制,同時還能使資源的配置最優化。在這種狀態下,農戶不但能得到整個產業流程甚至全社會的平均利潤,而且在一定的風險壓力下,有競爭的動力和約束。

現在的問題是,在我國農村目前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農戶面臨的不是條件具備的完全競爭市場。首先,我國的農戶作為生產主體或消費主體都是數量多而分散,對市場信息掌握不充分;其次,過去橫亙在農戶與市場之間的各種加工、流通、科技、信息等組織、部門的數量少而集中,有的處于壟斷地位,它們控制市場的手段和掌握的市場信息遠多于農戶,形成市場交易的地位和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農戶在與這些組織打交道時,風險承擔得過大,而利益得到的太少;第三,農村市場體系處于初級階段,受條塊分割的體制制約,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的功能難以發揮,有關市場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因此農戶進入市場的交易成本高。在這種情況下,農戶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實現價值,適當回避風險,得到應有的利益,從而滿足日益擴大的生產經營和生活消費的商品化傾向,就要利用數量相當的公司、企業、專業協會等各類中介組織,打破壟斷,節約進入市場的交易成本。與此同時,它們也在交易成本許可的情況下,或組織起來,或在農村大戶、專業戶和個體私營經濟的帶領下,增強掌握信息的能力,加強產易談判地位,繞過各種壟斷組織,直接進入市場。總之,農民怎樣做能在進入市場時少承擔風險,多得到利益,農民就怎樣探索。這就像新制度經濟學所描述的:如果預期的凈收益超過預期的成本,一項制度就會被創新。這里的農戶為解決農戶家庭經營的外部市場環境問題而進行的組織制度創新,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農業產業化。

正因為目前農業產業化處在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轉軌時期,農戶主要通過各種組織制度創新來實現與國內外市場的有效連接,以承擔適當的風險,得到應有的利益,因此從總體上講,農業產業化的利益機制就是在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制度安排下,通過市場交換關系,來達到農業產業系統的“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實現農業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此看,農業產業化的利益機制實際上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市場交換關系;二是“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這兩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樣,它就區別于那種使農民吃虧,不講條件和目標的市場交換關系,也區別于計劃經濟時期那種不講市場交換關系的所謂利益共同體。

另外,農業產業化的利益機制也和處于理想狀態中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機制有區別。第一,由于農業產業化面臨的市場條件不同,它的很多具體的經濟行為只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市場交換,不可能在每次交換關系或每個經濟實體中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第二,農業產業化“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也不是從全社會的角度,而是從已形成的產業系統的角度講的,是動態的、發展的,是產業系統運作的目標。第三,在目前情況下,這種建立在各種市場交換關系基礎上的,以“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為目標的農業產業化的運行機制,是需要合同、契約等一定的組織制度來保證的,而不是無條件的。

二、農業產業化低成本對接的形態

德國的工商企業與農業生產者簽訂的農戶購買生產資料和銷售農產品合同,規定了農戶提供農產品的數量與期限,以及向農戶供應飼料和牲畜,并以農戶購買生產資料,把農產品賣給生產資料供應者為條件,保證農產品的銷路。美國銷售公司與農場主在期貨交易合同中規定了商品的數量、質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交貨方式和付款方式。在美國,作為合作社成員的每個農場主都與合作社訂立合同,一般為期三年,規定各種條件和雙方承擔的義務。農場主還要從年度純利潤中提取一定的百分比給合作社作為營業開支。例如,農場主完不成有關產品質量的規定或其他要求,則聯合體可提前廢除與其合作的合同。合作社保證為社員加工和銷售合同規定的產品,在每個財政年度結束的時候,提取全部純利潤的80%作為生產基金。法國的加爾省罐頭食品合作社為保證加工食品的質量,對每種加工食品規定了原料品種,社員所交售的產品都必須打上自己的代號,以便及時清查責任。為保證原料質量,合作社對社員安排培訓、技術員進修、學習旅行等活動,并按季節對社員的果園定期檢查。

考察國外農業生產者與工商企業的關系,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之所以各種聯結相對穩定,交易關系日趨有組織,并做到有計劃、有控制,其軸心是一種利益關系。雖然說對經濟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民來講,他們所受限制最大并在相當程度上喪失了自由選擇交易對象的余地。不過,由于農業生產的風險、尤其是市場風險得到分擔,又節省了市場交易費用,因此農戶生產的獨立性的喪失并沒有阻礙農業發展以及農民收入的提高。

從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情況看,當前龍頭企業(包括銷售公司)與基地(農戶)之間的經濟關系主要有四種類型:

1.買賣關系

由于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密切的財產聯系,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雙方利益相左,行為難以約束,組織的一體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基地(農戶)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交割過程中的價格交易水平,其中價格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是一種比較松散的聯接方式,無力抵御市場的沖擊,經常造成產業鏈在加工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的脫節,“買難”、“賣難”是經常發生在企業和農戶之間的主要問題。從長期看,不利于生產的穩定,也不利于農民長期利益的穩定。

2.契約關系

通過契約方式來規范企業與農戶的行為,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也是當前大部分企業普遍愿意采納的與農戶的連接方式。但這種方式遇到的最大麻煩就是契約一方因市場價格變化而單方毀約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缺少公平契約締結和嚴格契約履行的制度和法律環境。從嚴格契約履行的角度看,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作用經濟的強制力量,一是司法;二是行政。但是,當前農村基層經濟組織普遍發育不足,使得農村尚缺乏能夠真正代表農民利益和具有法人效力的經濟主體,而企業進入農業開發又不可能直接面對千家萬戶簽約,通常的辦法是通過與當地行政部門簽約,在鄉(鎮)政府的支持下,通過村民委員會組織農民進行生產。因此,地方政府對契約意義的認識、對履約環境的形成十分重要。同時也應看到,依靠地方行政力量,與鄉(鎮)政府簽約總有問題存在,這就是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不是經濟實體,它們與農民及公司的關系在本質上不是建立在經濟利益和分配關系上,它們只是充當公司與農民利益調解人的角色,并不能真正為契約履行結果承擔經濟責任。因此,農村基層經濟組織發育的不足,使得農戶在與企業(公司)簽約時沒有真正體現農民利益并具有法人效力的組織化力量,這是造成不能公平締約的主要制度性原因。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低成本建設的過程中,作為政府在增進公司與農戶之間的合作中該做哪些事情呢?第一,要維護契約履行的嚴肅性。在某種程度上,保證契約履行是市場經濟中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改變許多傳統的觀念,理解守約就是農民的長期利益所在,沒有一個良好的契約環境,公司與農戶的結合就失去了起碼的依存,農民也就失去了一個歷史的發展機遇。第二,農民除了應在市場經濟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外,政府還應采取措施幫助農民提高他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他們的談判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面對大公司、大資本的進入,農民要求獲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須組織起來,形成有組織的、統一的經濟力量,通過農村經濟的合作化,造就出一批代表農民利益的法人經濟組織體,以組織的力量與城市資本進行合作,這是農民保護自身權利的根本所在,也是法制經濟的內在要求。第三,國家在宏觀政策上除了應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進行產業化開發外,同時還應在法律和政策上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防止不正常的社會資本假借農業開發之名,進行投機牟利和壟斷剝奪。

3.包雇關系

這是目前不少資本實力大的公司采取的方式,其組織行為更加貼近于企業管理,是一種能夠體現農業一體化組織行為較為成功的方式。有些公司怕農民毀約,直接從鄉政府租地或購買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權自營,再將土地承包給農民或雇用農民進行生產。但這種方式一次性中長期投資較大,企業的生產管理成本過高,既要付租金,又要付工資,還要支付管理費用,實力較小的公司和企業用此種方式難以良性運行。

4.資產關系

它是產業一體化組織聯接的高級形式,突破了公司與農戶、企業與農戶之間那種僅僅只是分工協作意義上的聯合,而是通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原則,把雙方的資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種體現個人和法人財產利益的資產共同占有關系,在農業一體化組織內部建立起了一種有效的利益均衡機制,極大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關系,增強了組織內部的合作,財產的共同占有關系還使得一體化組織各方必須共同面對市場,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這無疑會激發農業一體化組織各方合一的市場行為取向,提高農業一體化組織的競爭力。

從各地實踐的情況看,該種方式具有比較廣泛的實用性。不論是大企業進入形式的農業一體化組織也好,還是依托農村社區發育形成的一體化組織也好,農業產業化組織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運行態勢,企業與農戶都按各自的資產份額公平地分享農業產業化利潤,同時也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從目前現實情況看,建立在資產關系基礎上的農業產業一體化組織才更能體現一體化的真正意義。因而,我們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戰略實施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更多的農業產業一體化組織向著以資產為紐帶的產業一體化組織邁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兰县| 阳曲县| 九龙县| 张家界市| 大同市| 宣恩县| 定日县| 枣阳市| 丰都县| 县级市| 陇川县| 博爱县| 即墨市| 镇巴县| 百色市| 界首市| 溧水县| 南充市| 长丰县| 定西市| 武冈市| 丹阳市| 枣庄市| 竹北市| 漳浦县| 琼海市| 和龙市| 伊川县| 仪陇县| 安顺市| 交口县| 阿拉善左旗| 安康市| 白玉县| 遂平县| 沛县| 盐山县| 宿松县| 鸡泽县| 金川县|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