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看病難” 的不二法門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達39.2%,是年輕人的6.5倍,60歲以上老年人人均用藥是60歲以下人群的4~5倍。
生病的原因有40%和運動不足有關,如果有充足的運動,醫療費用可節省20%~30%。
高昂的醫療費使不少居民看不起病。調查顯示,1993年至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自費支出從56.89元增加到600.9元,增長9.6倍。“看病難” 已成為2007年中國居民三大焦點之一,產生的原因是缺乏監管力度的情況下,將醫療服務直接推向市場。醫改的不成功已是不爭的事實。

2003年9月全國衛生服務現狀調查,49.8%的人有病看不起,近29%的人有病不能住院,看不起病成為普通居民生活的一大難題。在嚴峻的社會現實面前,中老年人是主流。不到40歲的年輕人,他們的免疫系統(由胸腺、骨髓、脾臟、淋巴等組成)是健全的,而中年人的免疫功能卻逐步減退,由于各方面功能退化,慢性病、常見病多發且較嚴重,而很多人的收入支付不起高昂的醫藥費。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達39.2%,是年輕人的6.5倍,60歲以上老年人人均用藥是60歲以下人群的4~5倍。面對疾病“遠見于未萌” 、“避危于無形”的預防理念就顯得格外重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堅持鍛煉,不可過信滋補品——這才是應對當今“看病難”的不二法門。
自我保健意識就如同呼吸空氣一般,在平日我們會忽視它的存在。只有身體狀況不佳,罹患疾病時,我們才會注意健康的重要。雖然有不論做什么事健康是第一要素的這項觀點,但人都會覺得健康是理所當然的,疾病是距離遙遠的事。他們不知道“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他們不知道花1元錢預防,將來可以省8元錢醫療費,更重要的還可以減少痛苦。
生病的原因有40%和運動不足有關,如果有充足的運動,醫療費用可節省20%~30%。
慢跑這個運動的魅力在于它是如此簡單,僅僅為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交替進行即可,又是如此實用。美國有一位名叫龍拉·韋弗的老太太,她原來的身體很不好,不僅患有高血壓病,而且關節功能也不太好,一次最多只能走30多米遠。她81歲時開始鍛煉身體,4年后,在老年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半英里和一英里(1609米)賽跑中,奪得了兩枚金牌。她每天跑一英里,據1984年的報紙報道,她已經88歲了,身體仍然很健康。這位老人沒有依賴滋補品,而主動地激發體內的自然抵抗力去做真正的治療。一般人都以為滋補品是健康的創造者,而忽略了真正健康的獲得與疾病的預防是可以靠人類最珍貴的原始本能來完成的。要利用體內的自然抵抗力,要扮演一個支持者而不是表演者。
合理的膳食結構和健康運動,而不是滋補品,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建立起健康的基礎。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長期服用人參,因為人參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一種具有蛋白質特性的肽類物質,其中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能抑制體內脂肪的分解,促進組織器官的脂肪增加,而脂肪的增加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是極為不利的。
中國有句俗語: “健康始于足下”,從這句俗語中可以悟出個所以然來,應當讓慢跑融入我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