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
- 夏俊芳
- 2441字
- 2019-11-26 18:46:22
第三章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
第一節 水稻機插秧技術概述
一、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是指在不同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下水稻生產全過程中機械化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組織實施。它既包括農機作業的工藝流程,又包括作物生長的農藝要求。
水稻機械化生產的核心技術是水田機械化耕整技術、水稻機械化播種和育秧技術、水稻機械化栽植技術、水稻機械化高效植保技術、水稻機械化聯合收割技術、水稻機械化產地烘干與加工技術和水稻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
各種機械化作業的主要指標:
(1)水田機械化耕整技術 使用水田耕整機、水田驅動耙或旋耕機等機械對水田進行耕整。機耕要求耕透熟土層,覆蓋平,無殘茬,曬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小于3cm,土壤柔軟無僵垡。
(2)水稻機械化播種和育秧技術 節種育秧技術要嚴格按照農藝要求進行種子處理和工廠化育秧。主要工藝流程:精選種子—高溫破胸催芽—機械精量播種。
(3)水稻機械化栽植技術 機手在機插秧時,要直線行走,來回進行,合理密植。一般機插秧行距為30cm左右,穴距為12~15cm。空穴率不超過3%。機插的秧苗深淺要一致,基本做到無深秧,無漂秧。機械插秧采用定量有序,寬行淺栽的技術模式,符合我國稻作生產特點,是我國未來水稻機械化種植的主導性技術。
(4)水稻機械化高效植保技術 主要采用機動遠程噴霧防治病蟲草害。一般田塊,操作者只需站在稻田的田埂上,交錯噴霧,無需下到稻田中央。
(5)水稻機械化聯合收割技術 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收獲機型,采用分段收割與聯合收割相結合的方式,一般在黃熟期,當稻谷含水量在18%~19%時收割,留茬高度一般在30cm以下。我國水稻收割機械主要有全喂入、半喂入兩種類型。全喂入聯合收割機通用性強,價格便宜,但存在動力消耗較大和夾帶損失偏高等問題。半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生產效率高,清潔率和損失率等作業性能指標優于全喂入聯合收割機。
(6)水稻機械化產地烘干與加工技術 指水稻自收割后從運輸、烘干、碾米、拋光、篩選到包裝等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其主要目標是提高稻米的商品品質和商業價值。
(7)水稻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 指水稻收割后,將秸稈捆扎收起,或直接將秸稈粉碎拋撒到田中,放水泡田后補施氮肥,然后用反轉旋耕滅茬機或水田旋耕埋草機或水田驅動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機具進行埋草整地作業。該技術適宜雙季稻或多季稻產區。
二、水稻機插秧技術
(一)新機插秧技術的基本特點
新一輪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在解決了機械技術的基礎上,突出機械與農藝的協調配合,以機械化作業為核心,實現育秧、栽插、田間管理等農藝配套技術的標準化。
(1)機械性能有較大提高。水稻機插秧的核心是技術成熟、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的機動插秧機。新型高性能插秧機采用了曲柄連桿插秧機構、液壓仿形系統,機械的可靠性、適應性與早期的插秧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業性能和作業質量完全能滿足現代農藝要求。
(2)育秧方式有重大改進。近年來示范推廣的新型機插秧技術,采取軟盤或雙膜育秧,中小苗帶土移栽,其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高,床土土層薄,秧塊尺寸標準,秧齡短,易于集約化管理,秧池及肥水利用率高。秧大田比為1∶80~100,可大量節約秧田。
(二)高性能插秧機的技術特點
1.技術特點
插秧機按操作方式可分為步行式插秧機和乘坐式插秧機。按插秧速度可分為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目前,步行式插秧機均為普通插秧機;乘坐式插秧機有普通插秧機,也有高速插秧機。插秧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1)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標可以量化調節。插秧機所插基本苗由每畝所插的穴數(密度)及每穴株數所決定。根據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擴行減苗等要求,插秧機行距固定為30cm,株距有多檔或無級調整,達到每畝1萬~2萬穴的栽插密度。通過調節橫向移動手柄(多檔或無級)與縱向送秧調節手柄(多檔)來調整所取小秧塊面積(每穴苗數),達到適宜基本苗,同時插深也可以通過手柄方便地精確調節,能充分滿足農藝技術要求。
(2)具有液壓仿形系統,提高水田作業穩定性。它可以隨著大田表面及硬底層的起伏,不斷調整機器狀態,保證機器平衡和插深一致。同時隨著土壤表面因整田方式而造成的土質硬軟不同的差異,保持船板一定的接地壓力,避免產生強烈的壅泥排水而影響已插秧苗。
(3)機電一體化程度高,操作靈活自如。高性能插秧機具有世界先進機械技術水平,自動化控制和機電一體化程度高,充分保證了機具的可靠性、適應性和操作靈活性。
(4)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步行式插秧機的作業效率最高可達4畝/小時,乘坐式高速插秧機7畝/小時。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步行式插秧機的作業效率一般為2.5畝/小時,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為5畝/小時,遠遠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2.對作業條件的要求
秧苗質量。插秧機所使用的是以營養土為載體的標準化秧苗,簡稱秧塊。秧塊的標準長×寬×厚為58cm×28cm×2cm。長×寬為58cm× 28cm時,秧塊整體放入秧箱內,才不會卡滯或脫空造成漏插。秧塊的長×寬規格,在硬塑盤及軟塑盤育秧技術中,用盤來控制,在雙膜育秧技術中,在起秧時通過切塊來保證規格。在適宜播量下,使用軟盤或雙膜,促使秧苗盤根,保證秧塊標準成形。土塊的厚度2~2.5cm,鋪土時通過機械或人工來控制。床土過薄或過厚會造成秧爪傷秧過多或取秧不勻。
機插秧所用的秧苗為中小苗,一般要求秧齡15~20天、苗高12~17cm。由于插秧機是通過切土取苗的方式插植秧苗,這就要求播種均勻。標準土塊上的播種量,俗稱為每盤的播種量,一般雜交稻每盤芽谷的播量為80~100g,常規粳稻的芽谷播量為120~150g。插秧機每穴栽插的株數,也就是每個小秧塊上的成苗數,一般要求雜交稻每平方厘米成苗1~1.5株,常規粳稻成苗1.5~3株,播種不均會造成漏插或每穴株數差距過大。
為了保證秧塊能整體提起,要求秧苗根系發達,盤根力強,土壤不散裂,能整體裝入苗箱。同時根系發達也有利于秧苗地上、地下部的協調生長。
對大田整地的要求。一般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硬軟適中,田面無雜草、雜物,麥草必須壓旋至土中。大田耕整后需視土質情況沉實,沙質土的沉實時間為1天左右,壤土一般要沉實2~3天,黏土沉實4天左右后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