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
- 夏俊芳
- 1072字
- 2019-11-26 18:46:21
第四節 農業機械化管理
一、不同層次農業機械化管理的內容
(1)社會經濟戰略研究層次 主管農業的行政領導(如市、縣長)及農村發展中心的工作,主要是通過農業機械化與農村經濟發展協調的研究,農業機械化與工業發展協調的研究,勞動力轉移與農業機械化關系的研究等,確定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和方針(如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實施半機械化與機械化并舉,搞因地制宜選擇機械化等決策)。
(2)宏觀管理組織層次 農業機械化司局、農業機械工程局、研究院所、學校等的工作內容,包括組織進行區劃、規劃,制定科技攻關戰略、機器生產及技術機具引進規劃,研究生產模式、農業機械經營形式、服務體系及更新決策等。
(3)微觀經營管理層次 農場、機務站(隊)、制造廠、維修廠、供銷公司等的技術和業務工作,包括企業規模、市場營銷、產品布局、種植制度、作業工藝、機器配備、機器更新、生產計劃、調度等。
(4)機器技術層次 工程技術人員、駕駛操作人員的業務,包括機器操作、技術維護、修理、油料化驗、油庫管理等。
二、農業機械化科學管理方法
(1)借助運籌學、控制論中成熟的方法和模型,解決農業機器管理中有關決策問題,由經驗定性決策向優化定量決策發展。如線性及非線性規劃方法用于機械作業計劃制定,機器系統配備,企業經營規劃等的定量決策計算;排隊論、隨機模擬用于農業機械化供銷服務系統,加工網點配置,加油站配置計算等;庫存論用于庫存管理定量計算等。
(2)從生產管理向經營管理的內容擴展。對農業機械化企業(如機械化農場、專業戶),這個問題已經提到日程上來。以前使用農業機器的單位,如生產大隊和農場,種什么作物是由上級定的,種多少面積是不變的,單位的任務只是如何把生產搞好,增加產量,而沒有多少經營問題。現在則不僅要考慮搞好生產,更要注意經濟效益,要決定種什么作物、種多少、搞什么副業項目、規模多大等,要結合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狀況,在適合當地的若干可行經營方案中,制定出優化的經營方案來,以獲得最大收益。有些傳統的內容(如機器配備)要延伸,由以前僅在種植計劃一定前提下配備機器,變為包括計算種什么、種多少、配什么機器的作業系統多參數優化。
(3)強化系統分析能力,發展出機器系統管理決策的方法模型。如通過對機器作業成本、作業時間、作業適時性損失的系統分析,建立機器—時間系統優化模型。通過前茬作物作業對后茬作物作業影響的系統分析,建立一年兩熟地區的機器系統配備模型。
(4)隨機模擬技術、仿真技術的應用,使得非確定性復雜問題的研究、分析、決策成為可能。如作業期的確定、服務能力確定、災害預測等,進一步提高了農業機器管理決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