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病藥方大全:速查白話版 現代家庭健康生活中醫手冊
- 趙國東主編
- 659字
- 2019-11-26 18:31:25
補中養脾湯(羅文杰方)
【藥物組成】赭石18g,黨參16g,旋覆花7g(包),厚樸18g,枳殼13g,姜半夏7g,大腹皮13g,香附13g,刀豆13g,川楝子13g,陳皮13g,沉香粉2g(分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2次,3劑為一個療程。
【功效主治】降胃逆以化濕邪,扶正氣以助脾運。適用于納食不佳,呃逆頻頻。
【方解方義】補中養脾湯中重用黨參補脾胃之虛,助脾胃之運,合重鎮降逆之代赭石為君藥,臣以厚樸、枳殼、旋覆花、沉香之溫降,佐以半夏、陳皮之燥濕降逆,香附、刀豆之理氣下行,大腹皮、川楝子之由中達下,共奏降逆和中之效。
【病例詳解】苗某,女,61歲。
于1950年發現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常常饑餓或受寒時上腹疼痛,其后曾反復嘔血、便血數次,經治而愈。近半個月來又感上腹疼痛,納食不甘,并有黑便8次。患者于1980年10月行胃次全切術后翌日即出現呃逆頻頻,納食不佳,現已10日,舌苔薄白而膩,大便通暢,脈滑而大。中醫辨證:脾胃職司運化,有升清降濁之用,患者胃痛30年,其脾胃之虛可知,胃次全切術后,脾胃運化之力更為削弱,水濕不能運化,進而阻聚中焦,致使胃氣不降,轉而上逆,遂出現呃逆頻作,舌苔潤膩等濕聚氣逆之證。進藥3劑,呃逆遂除。
【專家按語】呃逆多為中醫之膈肌痙攣,古稱噦,屬于內科疾患,其成因在中醫學中有寒、熱、虛、實之分,而總的病機是胃氣上逆。上述病例,出現于外科手術后,重在肺胃素虛,又復行手術,更傷元氣,出現虛中挾實之象,其虛者乃脾胃陽運之氣,故選用黨參以扶正,合以重鎮之赭石為主藥,其挾實者為濕,故輔以燥濕健脾之品。
【藥方引自】引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