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健脾益氣湯(孫雪英方)

【藥物組成】厚樸6g,蒼術11g,陳皮13g,半夏11g,云茯苓11g,枳殼16g,砂仁11g,黨參28g,白術28g,升麻4g,柴胡13g,甘草6g,生姜3片,大棗10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升陽舉陷,健脾益氣。適用于癥見胃脘脹滿,隱痛痞悶,倦怠乏力,時吐酸水,惡心欲嘔,氣短欲睡,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膩,脈虛弱。

【加減應用】氣滯者加酌加木香、烏藥、枳殼、佛手;食欲不振或食積者,酌加雞內金、枳實、炒萊菔子、焦三仙;脾胃濕盛酌加藿香、佩蘭、白豆寇、五加皮、車前子、薏苡仁;腹脹滿者酌加山楂、炒萊菔子、大腹皮、枳實、砂仁;痞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白芍、郁金;泛酸者酌加烏賊骨、川黃連、吳茱萸;泄瀉者酌加炒扁豆、炒薏苡仁、車前子;中氣下陷者酌加升麻、柴胡、黨參、白術、黃芪;惡心嘔吐者酌加旋復花、竹茹、代赭石、藿香;嘈雜灼熱者酌加黃連、石膏、蒲公英、山梔子;伴胃中虛寒者酌加高良姜、香附、肉桂、砂仁、吳茱萸、制附子等。

【病例詳解】金某,女,62歲,農民,沈陽市人,2006年7月29日就診。

自訴消化不良,癥狀表現為胃脘脹滿,隱痛痞悶,倦怠欲睡,時吐酸水,惡心欲吐,氣短無力,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膩,脈虛弱。曾多處診治為胃下垂。中醫診斷:痞滿(脾胃氣虛,濕邪內阻)。治法:健脾益氣,升陽舉陷。用上方加減。服藥5劑后,自感脹滿疼痛、痞悶諸癥緩解,已不惡心。上方去半夏,加黃芪28g。6劑后再診,諸癥消失,食欲大增。改為隔日1劑,共服藥16劑,病告痊愈。

【專家按語】中醫認為此病因為脾胃氣虛,中陽下陷,升舉無力。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虛則水濕失運,生化不足,清陽不升而下降。中醫治則健脾益氣,升陽舉陷,佐以化濕。故健脾益氣湯中加入白術、黨參、黃芪以增健脾益氣之功,加升麻、柴胡以求升陽舉陷之力,組方遣藥,緊扣病機,故取效甚捷。

健脾益氣湯即二陳湯與平胃散之合方,由蒼術、陳皮、厚樸、半夏、云茯苓、生姜、甘草、大棗組成,水煎2次合并,分早晚濕服。方中蒼術燥濕健脾;厚樸下氣燥濕;半夏化痰燥濕,和中降逆;云伏苓健脾燥濕,化痰利水;甘草、大棗、生姜補脾和中止嘔。適用于脾胃不和、痰濕內阻、不思飲食、胸膈痞悶、脘腹脹滿等癥。筆者多年來以之加減治療胃腸疾患,每獲捷效。

【藥方引自】《中醫臨床雜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信阳市| 冀州市| 湖口县| 吉林市| 敖汉旗| 蓝田县| 冀州市| 公主岭市| 德安县| 海门市| 梨树县| 永和县| 砚山县| 盱眙县| 鸡东县| 兰州市| 浦东新区| 大化| 历史| 唐海县| 隆化县| 禹城市| 太原市| 博野县| 怀柔区| 永福县| 闽侯县| 库车县| 会同县| 阿坝| 邵阳市| 铜鼓县| 平山县| 彰化县| 简阳市| 松溪县| 万年县| 镇原县| 新建县|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