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健脾和胃湯(張曉紅方)

【藥物組成】炒白術7g,黨參20g,黃芪20g,當歸7g,炒白芍20g,丹參20g,延胡索20g,三七粉4g(分沖),白及16g,海螵蛸28g,砂仁7g,雞內金16g,香附7g,制附片7g,干姜6g,甘草7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早晚各1次。

【功效主治】溫中活血,健脾益氣,輔以理氣和胃。適用于消化性潰瘍。

白術

【方解方義】健脾和胃湯中參、術、芪、草有益氣補中,生血健脾,托里生肌之功。中醫藥理研究表明,參、芪、草具有抗潰瘍除酸作用,能改善微循環,增加胃黏膜血流,促進潰瘍愈合,提高機體抵抗力。白芍、當歸、丹參、延胡索等養血活血、化瘀之品,可增加胃黏膜血流,增強潰瘍局部營養,起到活血生肌、促使潰瘍愈合的作用。祛瘀活血乃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故方中所用藥物較多,配用化瘀止血之三七,可收相得益彰之功。有謂“無酸不成潰瘍”,故方中以海螵蛸制酸止血,中和胃酸,防止氧離子反滲,還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白及可止血生肌,香附、砂仁、雞內金和胃消食,有調理腸胃蠕動之功。附子、干姜可理氣溫中散寒止痛。

【加減應用】若證系胃陰不足,胃脘隱痛伴灼熱感,口干口苦,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者,可減去溫燥之品附子、芫花、干姜、砂仁等,加滋陰養胃之品沙參、百合、石斛各16g。制酸劑之配伍則要視寒熱虛實不同而選擇,屬虛屬寒者可選海螵蛸、煅龍骨、煅牡蠣、甘草等;如寒象重或疼痛明顯者,可加重制附片25g;屬實屬熱者,可選浙貝母、左金丸6~13g(入煎或另吞)。而瓦楞子、雞蛋殼、海蛤殼等性平之品,屬寒屬熱者均可酌選。對于制酸劑需堅持作為佐使藥伍用,因這類藥物在抑酸、保護胃黏膜、調整腸胃的運動和分泌等方面,均有協調、促進作用。且泛酸、吞酸癥之有無,并非與胃酸分泌的高低成正比。因此即使無泛酸之癥,亦要使用此類藥物。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呈柏油樣便者,可加服白及粉4g,三七粉4g,大黃粉1.5g,混勻調成糊狀或裝入膠囊,日分3次服;亦可單加白及粉7g,日分3次調服;若日久潰瘍不愈,時見大便隱血者,可加服白及粉4g,三七粉4g,海螵蛸4g,黃芪粉4g,混勻調成糊狀或裝入膠囊。分3次吞服。

【專家按語】消化性潰瘍以脾胃虛寒型為主,兼夾氣滯、血瘀等證。治療上,中醫多標本兼顧,通補兼施,以健脾益氣、溫中與活血祛瘀為法,輔以理氣和胃,合理制酸,這是治療本病的主要原則。再結合偏寒、偏熱、偏虛、偏實之不同,隨癥加減。

【藥方引自】《內科常見病效驗方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思茅市| 德保县| 大宁县| 临安市| 娱乐| 荆门市| 临猗县| 仁怀市| 孟连| 东丰县| 苍山县| 疏勒县| 聊城市| 东兴市| 昭苏县| 河曲县| 专栏| 湄潭县| 墨玉县| 彰化县| 平凉市| 布尔津县| 安义县| 潮州市| 襄城县| 鱼台县| 和平县| 社旗县| 甘南县| 秦皇岛市| 海门市| 怀仁县| 施秉县| 增城市| 峡江县| 绥芬河市| 辽源市| 荆州市| 民和|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