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溫中補虛湯(劉云華方)

【藥物組成】人參7g,吳茱萸7g,大棗4枚,生姜切18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2次分服。

【功效主治】降逆止哎,溫中補虛。適用于食谷欲嘔,胃中虛寒,胃脘冷痛,吞酸嘈雜;或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沫;或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方解方義】溫中補虛湯中吳茱萸性辛苦大熱,直入肝胃,溫脾暖胃,散寒升陽,和中止嘔,為主藥。生姜性辛溫,暖胃散寒,和中止嘔,為嘔家之圣藥,故重用為輔藥,與吳茱萸相配,散寒降濁之功益著。胃脘痛為虛寒之證,又當溫補,故佐以人參益氣補脾,以復中氣使脾升胃降。大棗益氣脾脾,甘緩和中,既助人參補脾養(yǎng)胃,又制吳茱萸辛熱燥烈,用為佐使。四藥相合,共奏溫中補虛,暖肝和胃,降逆止嘔之功,使陰寒去,逆氣平,而諸證自除。

【專家按語】本方為中醫(yī)適用于中焦虛寒,濁陰上逆之證的常用方。臨床表現(xiàn)以嘔吐,或干嘔吐涎,舌質(zhì)不紅,苔白滑,脈細遲或弦細為證治要點。

對某些嘔逆嚴重者,可采用冷服法或多次少量法,以免格拒不納。本方藥性溫熱,凡郁熱胃痛,熱性吞酸及肝陽上亢之頭痛等,均應忌用。

【藥方引自】《傷寒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榆中县| 亳州市| 桂平市| 云安县| 安乡县| 家居| 通榆县| 略阳县| 丰县| 榆中县| 黔南| 宜春市| 天柱县| 朝阳区| 衡水市| 静安区| 双牌县| 建水县| 通州市| 普陀区| 南京市| 宣武区| 临西县| 嘉定区| 临猗县| 汉川市| 都昌县| 白城市| 香港 | 桦甸市| 大埔县| 政和县| 安义县| 藁城市| 郁南县| 泰顺县| 丁青县| 容城县| 长丰县|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