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淺談新時期鄉鎮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王言芹

(山東省東營市圖書館,257091)

一、鄉鎮圖書館建設的現狀

鄉鎮圖書館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縣(區)圖書館為中心,鄉鎮圖書館為骨干,村級圖書館(室)為基礎,家庭圖書室為細胞組成的圖書館網絡。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日益富足,農村文化事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呈現出了可喜的發展勢頭。

1.農村文化投入力度加大

多年來,各級財政部門關心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國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目標。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好,文化傳統較濃厚的地區,鄉鎮圖書館生機勃勃,但縣級市中的區級圖書館和社區、鄉鎮圖書館的數量卻相當少,多數圖書館辦館條件差,藏書破舊過時,知識容量、信息聚散能力和服務水平都難以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需求。

2.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成為推進鄉鎮圖書館建設的強大動力

2002年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我國一項文化建設公益性工程,旨在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文化發展上的差距。“文化共享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地區各級圖書館的建設,特別是鄉鎮圖書館的發展。該工程實施以來,依托公共圖書館、縣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建成各級分中心和基層服務點4756個;與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層服務點146萬個,與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層服務點16萬個。成為推動農村圖書館事業穩步發展的有效手段。

二、鄉鎮圖書館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是從總體上看,農村圖書館事業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相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具體表現在:

1.管理上,各級政府重視不夠

我國是按行政區劃分設置圖書館,采用的分級財政制度,鄉鎮圖書館由當地鄉鎮一級政府提供財政支持。不少縣市仍把圖書館定為財政定補的事業單位。因此他們的工作目標主要是求生存,根本談不上謀發展,對公益性事業活動沒有積極性。有些地方政府對圖書館重視不夠,以致他們對鄉鎮圖書館的創辦和扶持就有極大的隨意性。近幾年國家領導及各方人士對地方文化建設的關注,經濟發展較快的省、市,鄉鎮圖書館發展較快,隨著鄉鎮經濟的繁榮而發展壯大了,具備了相當規模,成為公共圖書館事業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但經濟基礎不好的地區,除一次性文化項目設施建設或文化活動,財政有一定的投入外,日常的事業經費基本沒有。即使有一點也少得可憐,購書費用逐年下降,使圖書館再次關閉了,這反映出農村圖書館發展的不穩定性。

2.圖書管理人員不穩定

鄉鎮一級圖書管理人員中,很大一部分是合同工或聘用工,沒有正式編制,工資無保障,專職人員太少,有的甚至于沒有專職人員,是由文化站或辦公室人員兼職。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使圖書館功能受到了限制。管理人員隊伍素質普遍較差。有一大部分僅有中專、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更不用說圖書情報專業的管理員了。他們缺乏專業知識,不能承擔咨詢檢索等專業較強的服務工作,僅能維持正常開放和借還圖書等傳統的服務。隊伍不穩定,工作處于渙散狀態。

3.圖書館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益不高

大部分鄉鎮圖書館只是簡單地守攤子,讀者辦證占服務人口比率、圖書外借冊次等指標有待提高。比起經濟基礎好的鄉圖書館,服務效益也差得很遠。加之鄉鎮圖書館管理員大多是由本地居民擔任,保守的觀念加上經驗和專業知識的缺乏造成了工作方法因循守舊,自身對圖書館功能和服務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創造等缺陷,坐等讀者上門。對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沒有足夠的認識,更談不上現代化的服務了。

4.文化產品供給不足

據調查,現階段農民對圖書的需求,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科學技術,二是有關農村的法律法規,三是文學書籍,四是文化娛樂。從現有的文化產品來看,是嚴重的供給不足。有的群眾反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針對農民需要制作的資源很受歡迎,但當地網點太少或因網點工作人員不能提供技術指導,導致工程資源無法有效使用。

三、鄉鎮圖書館發展的策略

1.正確認識鄉鎮圖書館職能

鄉鎮圖書館是直接為農民服務的基層公共圖書館,用戶是廣大農民,服務內容是收集和傳播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知識,為農民自我教育、終身教育提供新的平臺。它是服務于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為科技興農、讀書興農提供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的農村文化科技教育機構。只有明確鄉鎮圖書館的職能,對鄉鎮圖書館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高度重視鄉鎮圖書館建設,才能使鄉鎮圖書館能夠應農村所需,供農民所求,真正為農民服務,為農村建設服務。各地政府在新農村建設標準中,對建設文化站、圖書館應有要求。把文化中心、圖書館等文化建設作為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的考核內容,作為評比文明鄉鎮的必備條件。把農村圖書館列為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的標志工程,作為鄉鎮文化設施中必不可少的項目。主管單位要對圖書館的發展做出硬性規定,結合文化先進鄉鎮的評比,促進鄉鎮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

2.開展聯合建館

鄉鎮圖書館起步晚,沒有必要因循傳統圖書館的辦館思路,應將先進的科技成果直接引入。如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網絡的發展,電子政務的開展都為鄉鎮圖書館建設提供了新的路徑。要提倡市、縣圖書館對口支援鄉鎮圖書館,幫助其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采取多種方式對鄉鎮圖書館人員進行業務輔導和培訓,使農村圖書館管理逐步完善,走向規范化、制度化。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鄉鎮圖書館建設的投入,不斷提高用于鄉鎮和村的比例。中央和省、市三級可以設立圖書館建設專項資金,確保鄉鎮圖書館建設的資金需求。經濟發達的鄉鎮,可由鄉政府獨立辦館。經費困難的鄉鎮,可摒棄傳統的單一的政府辦館模式,走多體制辦館的道路,采取以政府辦館為主,社會辦館為輔的多種辦館模式。帶動農村圖書館事業的建設。一是可以與企業聯合辦館。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企業投資建館,圖書館免費為企業職工和本鎮農民提供服務。二是鼓勵有能力、熱愛文化公益事業的有識之士投資建館。三是支持農民群眾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興辦農民書社等農民自助讀書組織,鼓勵向農民書藏家發展。同時積極推廣“農家書屋”,打造“小康圖書發行車”工程,解決農民買書難的問題,為農民服務發揮更大的作用。四是站辦站管。目前,大部分鄉鎮圖書館(室)隸屬鄉鎮文化站管理,可以由鎮文化站負責購書經費和管理員的報酬,文化站對管理員實行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業績與報酬掛鉤。

圖書館主管部門在確保國家對文化投入的同時,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各界以及個人投入,共同建館。國內外鄉鎮建設的實踐證明,政府在鄉鎮圖書館建設中具有主導作用,政府應該考慮如何加大鄉鎮資源配置的整合力度,做到以鄉鎮為載體,政府搭臺,各方唱戲,充分發揮鄉鎮的優勢,以達到最大效益。

3.提高管理人員業務素質

鄉鎮圖書館發展離不開事業心強、素質過硬的圖書館工作者。鄉鎮圖書館工作者身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前沿,肩負著把書刊資料和農業科技信息送千家萬戶的重任,在活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搞好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強隊伍建設。農村圖書館的人員隊伍非常薄弱,應采取有效的措施,穩定建設農村圖書館人才隊伍。第一,各級編委要解決鄉鎮圖書館人員編制;第二,縣財政要把鄉鎮圖書館人員工資和事業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開展工作的必要經費;第三,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專職從事圖書館管理和建設工作,鼓勵熱愛圖書的志愿者從事兼職管理;第四,從公共圖書館派人輪流到農村管理圖書,或者由民政部門和人民團體組織人員到農村支援建設。

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業務素質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省、市、縣公共館應對農村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分期分批組織他們到省館、市館見習,合格者頒發資格證書;有條件的可以到高校深造學習或將他們送到發達地區學習;舉辦“共享工程”基層技術人員培訓班。在培訓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思想,具備信息開發、服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培養管理員掌握分類、編目和排架等基本知識技能,同時還要幫助他們順應時代要求,掌握計算機、互聯網以及信息資源整理開發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夠利用本館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深層次的開發,為讀者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柳群英.鄉鎮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3)

[2]周英雄.論城市社區圖書館建設[J].圖書館論壇,2007(4)

[3]方玲.淺析社區圖書館建設[J].圖書館論壇,200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娄烦县| 张北县| 恩施市| 凉城县| 虹口区| 永城市| 乡城县| 阿图什市| 石阡县| 通江县| 江孜县| 兰坪| 衡南县| 布拖县| 宝应县| 霍林郭勒市| 永川市| 牟定县| 永福县| 新民市| 中阳县| 塘沽区| 石渠县| 东辽县| 综艺| 东明县| 介休市| 德令哈市| 广南县| 宾川县| 浏阳市| 武乡县| 三门峡市| 洛浦县| 永嘉县| 石棉县| 密云县| 民县| 平利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