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374字
- 2019-11-28 12:29:38
試論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基石
(山東省兗州市圖書館,272100)
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文獻資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現,文獻資源的作用比在以往任何時代中更為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圖書情報事業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圖書館不再僅僅是保存和利用圖書的場所,而是逐步發展成為人類的知識信息中心。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滿足城郊廣大務農居民對農業技術知識和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需求,促進城郊農村社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目前全國各地正在開展各種形式的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
一、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基石
關于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舉措,我們也見到了一些,但從圖書情報事業自身出發,我認為,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重要的一點是把握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基石。那么什么是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基石呢?我認為,是設立滿足城郊務農居民文化信息需要的藏書豐富、圖書種類眾多的社區圖書室。之所以這樣認為,是考慮到以下的理由:
①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不僅僅要求增加圖書數量,更要擴充務農居民急需的圖書種類。從各地開展的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來看,這項工作仍然停留在數量的層面上,表現在側重于鄉鎮圖書室、社區圖書室等的建立,側重于圖書室藏書量的增加,而忽視了對于質量層面的探討。實際上,圖書館同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一樣,服務于社會是其指針,適應廣大人民的現實文化需要是其存在的基點。對于廣大的城郊務農居民而言,設立藏書豐富、圖書種類眾多的圖書室才是最適合的。這是我們設立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的唯一而重要的指導原則。社區圖書室只有從圖書種類上滿足城郊務農居民的實際文化信息需要出發,才是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圖書情報服務事業向城郊農村社區的延伸。
②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圖書配置上。圖書配置是圖書館建設的首要環節。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結合當地的實際文化信息需求,合理配置圖書報刊資料,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從圖書館圖書室建設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建國以來,我國城郊及農村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四多四少”:面向城市居民的圖書館(室)多,面向農村居民及城郊務農居民的少;通用的圖書多,滿足區域經濟文化需求的少;文科門類圖書多,工農醫科類的少;理論性圖書多,實用性的少。
二、如何把握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基石
網絡時代中,我們應該沿著以下的思路來進行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的建設:首先要明確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特定原則適農性;然后,要將圖書室建設放到它與城郊農村社區現代化的關系中來把握。
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根本原則。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特定原則是它的適農性。即是說,圖書館的圖書室建設應適應于城郊務農居民的現實需要。從圖書采購來看,要采購涵蓋政策法律、實用科技與科普知識、農村飲食衛生與醫療保健、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等種類的圖書,增加采購城郊務農居民急需的種植類、養殖類、加工類、機電類等專業圖書。需要指出的是,要明確的是圖書館圖書室建設的適農性原則應面向城郊農村社區的農、科、工、商、林、牧、副、漁、服務業等行業,而非僅僅面向農業。
另外,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是在城郊農村社區現代化的進程中產生,又是在城郊農村社區城市化的進程中發展的。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必須置身于城郊農村社區現代化的背景中,從兩者的關系中來進行把握。
1.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必須服務于城郊農業的現代化
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要為農業的現代化服務。農業現代化具有共同的規律,但是作為一個具體的漸進過程,各國農業現代化又沒有統一的、固定的模式。如地廣人稀、勞動力不足的美國,歷史上優先發展農業機械技術、繼而發展生物-化學技術,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而人多地少、農業自然資源缺乏的日本,則是優先發展生物-化學技術、繼而發展農業機械技術,完成了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耕地和勞力均感不足的法國,走的是混合型的農業發展道路。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國民素質低、人均自然資源相對不足、區域差異大,因而,服務于農業現代化的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要考慮到東、中、西部的差異,要考慮到不同地區對圖書報刊的特殊需求。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必須從滿足各地具體的文化信息需求出發,東部地區的圖書室建設要著重滿足農業生物化學技術知識的需求,西部地區的圖書室建設側重于滿足農業機械技術知識的需求,中部地區的圖書室建設兩點兼顧,以此來推進科學技術由知識態向能力態的轉化,更好地為城郊務農居民服務。
2.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必須服務于城郊農村社區的工業化
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要為農業的工業化服務。城郊農村社區的工業化,是指通過城郊農村社區生產要素的配置和組合,使社區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向工業方向發展并成為主體,使現代工業方式在城郊農村社區經濟中占統治地位和絕對優勢。我國農村工業是隨著1979年后鄉鎮企業的崛起而產生的,在傳統農業和現代城市工業的夾縫中努力發展,但它具有規模小、經營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影響了中國工業的格局,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企業管理人員及職工的素質較低,成為了制約鄉鎮企業發展的障礙,使農村地區工業化的進程緩慢。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要注重提供有關鄉鎮企業管理、實用技術的圖書報刊,并借助于網絡技術為廣大讀者提供信息資源共享服務。
3.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必須服務于城郊農村社區經濟的市場化
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要為農業的市場化服務。我國的市場經濟發育于農村,是伴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而興起和發展的。農產品統購統銷制度的改革引起了農村經濟結構、經營方式和商品貨幣關系的新變化,以及市場交換內容和空間的不斷擴大,促進了生產要素的流動、重新配置和優化組合,從而啟動了農村市場機制與競爭機制。鄉鎮企業的壯大興起既推動了城郊農村社區工業化的進程,也成為城郊農村社區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它與家庭聯產承包經濟方式緊密配合,相互推動,構成了城郊農村社區市場經濟兩大支柱。在這種形勢下,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則服務于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各種形式的科技興農的文化服務項目相協調,注重提供諸如市場經濟、市場營銷、商業法規等專業圖書服務,以提高城郊務農居民的市場意識、創業能力。
4.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必須服務于城郊農村社區的城市化
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要為農業的城市化服務。我國城郊農村社區城市化不僅是城郊農村人口向市區遷移,也不僅是城郊社區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更主要是城郊農村社區社會物質文化生活包括經濟、政治、思想、科學技術和文化,以及居民的個人素質和生活方式等等,全面的向城市文明轉化。在農業內部,由于都市型農業的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的興起,農業生產也從種植業向高科技農業、農產品深加工及銷售服務等新行業轉移,這也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非農業所占比例的上升,導致了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移,其中一些行業如金融、保險、貿易、物流、房地產、旅游、服務等,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要加大采購計算機應用、辦公自動化、市場營銷、物業管理、餐飲等城郊農村社區現代化急需的專業圖書,加快城郊農村社區的現代化進程。
三、結論
圖書館服務的基本宗旨是為整個社會提供平等獲得信息的機會,這是圖書館在網絡時代中承擔的新的社會角色。網絡時代要求我們在城郊農村社區設立藏書豐富、圖書種類眾多的社區圖書室,這是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建設的基石。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來滿足廣大城郊務農居民的日益增長的文化信息需要,進而促進城郊的經濟上和文化上的發展與進步。具體來說,城郊農村社區圖書室的建設要圍繞城郊農業的現代化,為城郊農村社區的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提供優質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
參考文獻
[1]鄭志秀.淺談新世紀圖書館環境建設[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1)
[2]王茹.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情報雜志,2005(3)
[3]張思輝.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的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