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878字
- 2019-11-28 12:29:31
縣級公共圖書館功能審視
(浙江省余姚市圖書館,315400)
“縣級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的提出,是吳慰慈教授在“北大論壇”上對現實圖書館學界五大研究和爭論熱點的概括,也是“百縣館長論壇”研討熱點之一。第二屆“百縣館長論壇”形成的“常熟共識”之第三條:“為實現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目標,必須充分發揮縣級圖書館在社區鄉鎮圖書館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改革縣(區)鄉鎮(社區)圖書館管理體制,重新界定縣級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的基本職能。”其要旨十分明確。在我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是縣級圖書館,制約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瓶頸也是縣級圖書館,因此,重新界定其基本職能是指導縣級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突破口。
一、從一家圖書館服務演變和延伸看縣級公共圖書館功能
我所任職于浙東杭州灣邊的一個縣級市圖書館,遇到的問題與大多數縣館一樣,如面臨著經費、人員、信息資源、設施設備、管理體制等問題。建館開放20年來,館舍面積沒有變,人員編制沒有變,變化的是圖書館服務及其功能的拓展。具體講,就是服務方式、手段在不斷演變和服務職能在延伸,其演變與延伸都是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演變與延伸中,摸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自覺地實踐著“圖書館服務均等化”、“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延伸服務和可持續發展”等與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相關聯的問題。在延伸服務方面主要開展了“免費辦卡服務”、“通借通還服務”、“流動圖書服務”等12個服務項目。現將其現況及演變簡述如下:
(1)免費辦卡服務。所有市民,只需繳納押金就可辦理圖書借閱卡,免收工本費、注冊費等其他規費。借書證的發放,從以往的只面向城區機關、院校、企事業單位發放,到現在的面向所有民眾(包括外來人員)發放,并經歷了從有償發證到免費辦卡的過程。“零門檻”辦證,不僅僅是對廣大讀者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平和保障,也是公共圖書館精神的體現。
(2)通借通還服務。讀者持聯盟館的圖書借閱卡,可在全市12家縣(區)公共圖書館內免費借閱圖書,所借圖書通借通還。借閱服務聯盟,從“單門獨戶”到“館際互借”,再到“通借通還”,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文獻資源共享問題,更是觀念問題。
(3)送書上門服務。向部分單位和個人(殘疾和高齡讀者)提供送書上門服務。這是一項傳統服務項目,但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手段。過去用手推車推送,現在以汽車載送;所送的書刊,原先只是本館外借書刊,現在還有上級圖書館委托代辦的流動服務點的流轉圖書,以及各級文化宣傳部門捐獻給貧困鄉村和民工子女學校圖書室的圖書;送書上門前往多由借閱部門負責,現在所有部門都來做。館外流通服務的流轉量在逐年增大,它表明我們的服務在不斷延伸,服務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4)流動圖書服務。在鄉村、社區和民工子女學校等基層圖書室建立流動圖書服務點,提供送書下鄉定期更換服務。早先,我館建有“農村流動書庫”,隨著”東海文化明珠工程”的推進,鄉鎮紛紛建起萬冊圖書館,對流動圖書的需求趨緩。而此時,本館實行大面積開架借閱服務,為了保證圖書檢索準確迅捷,又得保留部分閉架書庫藏書,文獻資源趨緊。故此,將“農流圖書”收回后,重新分編,補充基本書庫,“農流”暫停。之后,由于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市”口號的提出,設立了“流動圖書館”,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運行,并制訂《流動圖書館管理暫行辦法》,規范管理、藏書建設與流通服務。經費來源為市基層文化建設專項經費及當地財政配套資金,以1∶1比例的下撥,或“以獎代補”核撥,專款專用。流動圖書館服務網點以鄉鎮圖書館、村落文化宮、社區的圖書閱覽室和文化中心戶家庭圖書室為基點,業務活動接受縣(市)圖書館與鄉鎮(街道)文化站的指導。至此,縣(市)、鄉鎮(街道)、村落(社區)、文化中心戶四級基層圖書借閱服務體系的構建基本形成。今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文化燎原工程”規劃,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又有了政策支持。
(5)數字資源服務。電子閱覽室和本館網站提供館藏書目檢索、多媒體電子讀物查閱、網絡數字資源瀏覽下載等服務。自1997年起,我館陸續實現了采訪、編目、流通、檢索、參考咨詢、連續出版物的自動化管理,現升級為集群管理系統。2000年建立了電子閱覽室,并與加盟圖書館建立了網絡互通互聯、書目信息共建共享和文獻資料通閱互借關系。2003年建立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中心,借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用先進技術手段傳播先進文化信息。并提供網上續借、網上咨詢等服務。
(6)業務輔導服務。對基層圖書室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管理員進行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幫助分編圖書、安裝和維護管理軟件。早先,對基層圖書館(室)管理員的業務輔導培訓,主要是分類、編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指導。但因鄉鎮館管理員交替更換頻繁,輔導培訓年年搞,年年多是新學員,圖書館業務工作缺少連續性,嚴重影響圖書館事業發展。因此,強調鄉鎮圖書館須實行自動化管理,用現代技術來保障業務工作的統一和連續。我館指導購買計算機,派員安裝管理軟件,幫助分編圖書。基層管理員業務培訓的重點,則轉為借閱服務和閱讀輔導。今年,又對155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管理員進行培訓,通過演示操作,熟悉平臺界面,了解資源內容,著重提高管理員“知識導航”和“組織受眾”的能力。
二、從眾多圖書館相關文獻看縣級公共圖書館功能
盡管圖書館法久呼未出,但相關的地方性法規相繼出臺,如《浙江省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是指由各級人民政府投資設立的,收集、整理、保存、開發、應用文獻信息資源,服務于公眾的公益性機構。應當開展文獻展覽、知識講座和組織群眾性讀書等活動;應當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功能,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研究提供服務;應當送書下鄉,為農民提供科技文化服務。《江蘇省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規定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是:館藏文獻、電子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外借、閱覽(瀏覽)、傳遞(傳輸)、參考咨詢;舉辦報告會、講座、展覽和培訓活動。
《湖北省公共圖書館條例》明確了公共圖書館作為行政區域內網絡中心的職責:協助主管部門進行圖書館的網絡化建設;組織文獻資源協作和開發利用;指導聯機編目、聯機檢索和聯合建庫;開展圖書館學理論和管理方法、技術的研究;進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
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周和平副部長曾指出:圖書館事業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存文化遺產、傳承人類文明、傳播知識、教育民眾、傳遞信息、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圖書館學兩極(武大、北大)的雙棲教授、王子舟先生將圖書館的基本功能和社會效用歸納為:存貯知識、傳播知識、優控知識;終身學習的平臺、文化融合的水庫、開放的公共知識空間、社會民主的推進器。
由上引文我們可以看到,縣級公共圖書館是有中國特色圖書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向廣大鄉村、社區輻射和服務的重要基地,擔負著保存文化、傳承文明、傳播知識、教育民眾、促進社會發展的社會職責,以知識的存貯、傳播、優控為主要服務手段,在現實或虛擬社會中發揮其特有的功能——保存文化、傳播信息、教育人民、倡導休閑。
三、從現實地位和發展看縣級公共圖書館功能與變革
公共圖書館的業務看似都一樣,都在做著同樣的事,但從《全國上等級公共圖書館評估結果名單》中可以看到,數量最多、有標準規范的是縣級圖書館,而鄉鎮、社區圖書館尚無統一的評估標準。作為一個縣域的中心館,其地位特殊,所以,其功能定位、辦館方向和城市圖書館、社區圖書館、鄉村圖書館(室)是有差別的。縣級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圖書館信息服務、文獻資源共建與共享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通過輔導與協作,直接影響著基層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影響著圖書館行業組織與基層圖書館可持續發展。
吳慰慈教授曾在《圖書館學概論》中寫道:市地州盟圖書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省級館聯系縣(區)館的紐帶。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聯系省級館和社區鄉村基層館的紐帶是縣級館,市地州盟館更像是城市圖書館,就對鄉村輻射和服務方面的作用來說不如縣級館。
此外,還有一個趨勢值得關注。隨著“強縣擴權”試點的推廣,為更好地實施城鄉統籌,改革實行多年的“市管縣”體制,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省、縣和鄉鎮三級行政區劃,縣級城鎮經濟實力和行政職能將增強,對縣級公共圖書館職能要求將更多,功能擴展空間將更大。又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這一趨勢將更強更快。如《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提出,全省各行政村在“十一五”期間,新建7500個“農家書屋”;35%的鄉鎮(街道)成為“東海文化明珠”;100%的鄉鎮和85%的村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務點,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基層文化信息網絡。其他省、市也多有類似的規劃和指標,這些規劃和指標誰來完成?現在政府職能在轉變,改“辦文化”為“管文化”,“辦文化”理所當然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每個“構成組件”的事兒。
在實踐中,我館服務項目已經從單一的文獻提供,拓展到講座交流、文化展覽、音樂欣賞、影視觀摩、網上咨詢、多媒體互動、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當前,又積極參與“集鎮綜合文化中心、村落文化宮、自然村文化活動點、文化示范戶”四級基層文化網絡構建的調研、規劃、創建、指導、督促、檢查和驗收,推動著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由“行政管理”置換為“行業管理”。
參考文獻
[1]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2]王子舟.圖書館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杜克.全國首批上等級公共圖書館簡介[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