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護理管理手冊
- 黃正新 劉春華 白姣
- 3339字
- 2019-11-22 09:49:23
第三章 特殊科室護理管理制度
第一節 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制度
一、重癥監護室工作制度
1.監護室在科主任領導下,由護士長負責管理,主治醫師給予必要的協助。
2.保持監護室整潔、舒適、安全、安靜,避免噪音,不得在監護室內大聲喧嘩。
3.保持監護室環境清潔衛生,注意通風,每天通風3次:清晨、上午、下午各1次。
4.醫務人員著裝整潔、嚴肅,不得在監護室內打手機,不得在監護室內吃東西。
5.患者住院期間必須穿病號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過多物品。
6.病房床位和物品擺放規范,所有與醫療、護理有關的儀器和物品,如監護急救儀器、急救物品、藥品及一次性用物等應放置在固定位置,使用后應物歸原處,不得隨意亂放。
7.急救儀器設備和用物應隨時處于備用狀態,并指定專人負責每天清點、檢查、填充,做到有備無患。
8.報警信號就是呼救,醫護人員聽到報警必須立即檢查,迅速采取措施,消除報警信號。
9.醫護人員每天查房2次。
10.護士的工作地點就在患者床旁,除工作需要需離開患者外,護士不允許離開患者。
11.值班醫生24小時不允許離開病房。
12.做各種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儀器及物品要專人專用。
13.遇有嚴重感染、傳染、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應與其他患者隔離,有條件應安置在單間隔離病房,專人護理。
14.護士交接班必須在患者床旁,接班護士確定無問題后,交班護士方可離開病房。
15.與醫療護理無關人員限制出入,監護室外公示家屬探視制度。
16.全科醫護人員均有方便快捷的通訊聯系方式以應付緊急情況,任何時候都要以監護室的工作為先。
17.對床位較多及住院患者流量較大的病區,可設副護士長(或護理組長)負責監護室的日常運行,監護室護士應相對固定。
二、重癥監護室搶救工作制度
1.緊急搶救時,二線醫生必須立即到病房組織搶救。參加搶救人員必須全力以赴,明確分工,緊密配合,聽從指揮,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醫生未到以前,護士不能離開患者,應根據患者病情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如吸氧、吸痰、測量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路、呼吸機輔助通氣、胸外心臟按壓等并詳細記錄。
2.嚴密觀察病情,記錄要詳細,用藥處置要準確、迅速。執行搶救口頭醫囑時,護士在用藥前應口頭重復醫囑,醫生確認,第二人核對無誤后執行,并將空安瓿保留,搶救工作結束時二人核對后方可棄之。
3.對危急患者應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后方可移動。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和核對制度,對病情變化、搶救經過、各種用藥等要詳細交班。
5.及時與患者家屬或單位聯系,及時通報病情變化。
6.搶救完畢后,除做好搶救記錄外,還需做好搶救小結,以便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三、ICU病人轉入制度
1.ICU醫護人員應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原則。
2.符合收治范圍的病人可入ICU,但對收治標準存在不同意見時,可請ICU醫師會診后確定是否收入ICU, ICU無權拒收已辦理入院手續但可能不符合收治指征的病人。
3.門、急診直接進入ICU病人的病歷由ICU醫生書寫。住入ICU的病人需行手術時,由ICU醫生作好術前準備工作,并開出術前診斷。
4.門、急診直接進入ICU的病人,屬于哪一個科室的即刻與該科室聯系,進行相關醫療工作。屬多科或一時未能明確診斷的,則由ICU主任與有關科室會診決定,意見一時無法統一時,ICU主任有最后決定權。
5.擇期手術病人需由各專科醫生提前一天向ICU提出申請,各科急診病人可以隨時提出申請。凡病人入住ICU后,原則上保留病人原床位。
6.凡入住ICU的病人,即按ICU收費標準進行合理收費。
7.交接班:非手術后病人轉入ICU時,由原經管醫生書寫專科記錄,術后病人轉入ICU時,由手術醫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書寫入院志、術前記錄、手術記錄、術后病程記錄或術后記錄與轉科記錄,并作床旁交班。ICU接班醫生進行床旁交班后書寫入室或接收記錄(不需另起頁)。手術后醫囑由手術醫生和ICU醫生共同商討后由ICU醫生開出。
8.門、急診和各臨床科室對急診病人需急診收入ICU的病人有爭議時,各科首診醫生必須報請各科室上級醫生會診確定或和ICU主任協商處理。
四、ICU病人轉出制度
1.轉出標準:①病情基本穩定,無需生命支持的病人。②昏迷的病人除腦功能外,其他生命體征穩定的病人。③無需進行呼吸機治療的病人。
2.病人轉回病房原則上由ICU醫生決定,ICU醫生在病人轉回病房前,電話通知相關科室,特殊病例可申請轉科會診。
3.各科對ICU符合轉出的病人必須優先安排,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諉拒收病人。
4.病人出室時由ICU主管醫生書寫轉科記錄,由ICU醫護人員護送病人到轉入科室,并與病房醫護人員進行床邊交接班,雙方在轉科交接登記本上簽字。
5.在ICU死亡或出院的病人,病歷由ICU完成后直接送病案科歸檔。死亡討論由ICU組織,并通知相關科室派人員參加。
五、ICU探視制度
1.ICU是全院急危重癥病人搶救監護治療的特殊病區。為不影響危重病人的搶救和治療,避免交叉感染,ICU病人禁止家屬陪伴。
2.每天下午4點到4點30分為家屬探視時間。每位患者每次限進一位探視者,家屬須按ICU要求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換拖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探視,以免影響病人的病情、治療和護理。
3.探視人員要求:最好為直系親屬,身體健康。若有感冒、發燒、咳嗽時謝絕探視,室內禁止高聲喧嘩、打手機和拍照,學齡前兒童不能進入。
4.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可酌情安排探視。停用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后,按每天的探視時間進行探視。在遇搶救和特殊治療時,暫停探視。
5.每天下午4~6時請家屬到ICU家屬等候室等候,有專職醫生和護士對病人的病情、治療、護理及費用情況與家屬進行詳細的講解。
六、ICU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1.設專人負責管理,對設備進行日常保養,并記錄。
2.制訂設備操作流程和消毒保養制度,對設備進行統一編號。
3.醫護人員必須掌握各種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熟悉設備的性能及簡單故障的排除。
4.儀器設備使用過程中,出現報警,及時排查處理,以保證病人的安全。發生故障時,及時通知相應的維修人員。
5.定期檢查設備性能,及時排除故障隱患,保證設備處于完好的備用狀態。
6.ICU設備不外借,遇特殊情況必須外借時,需通過醫務科或院總值班,并履行借用手續。
七、重癥監護室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監護室按規定著裝。
2.清潔及污染工作區域劃分明確。
3.醫務人員無菌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4.接觸病人或操作前后都要洗手。
5.接觸病人污染物或疑似污染時應戴手套操作,操作后立即摘除手套,嚴禁戴手套接觸非污染區域和用品。
6.監護室保持環境整潔、地面清潔,有定期的消毒措施,病室環境應保持通風狀態。遇有特殊污染及時消毒,房間在封閉狀態下可應用氣溶膠噴霧劑進行空氣消毒,或用過氧乙酸稀釋成0.5%~1.0%水溶液1g/m3熏蒸2小時。
7.每天用消毒液擦地。各室拖把分開,有標記。
8.治療室每月進行空氣培養1次,報告存檔。
9.每天清潔床單位,換下的臟被服不隨地亂丟,嚴禁在病室內清點被服。
10.每天擦床旁桌,一桌一布,用后消毒液浸泡,清洗晾干。
11.無菌物品定期更換和消毒,每月抽樣作細菌培養1次,并有報告存檔。
12.合理使用冰箱,物品放置有序,有定期清潔制度,無私人物品。
13.專人專用物品包括下列各項:引流管、引流瓶、吸痰用物、呼吸機管道、麻醉機螺旋管、吸氧管、霧化吸入螺旋管、面罩、血壓袖帶、體溫計、尿桶、量尿杯、暖壺、牙墊、止血帶、餐具。
14.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必須應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嚴格分開。
15.呼吸機管道每48小時更換1次,消毒處理后備用。
16.氧氣濕化瓶和呼吸機濕化器內的蒸餾水每天更換1次。
17.吸氧裝置、病人床頭盤、霧化裝置、麻醉機螺旋管每周更換消毒,體溫計每周消毒1次,并有記錄。
18.尿桶、量尿杯、吸引器瓶每周更換消毒。
19.在病人轉出、死亡后對病人單位進行終末消毒,用消毒劑(有效氯含量500mg/L)擦拭,長期住院病人每天擦拭1次病床。
20.定期或遵醫囑留取病人血、痰等進行細菌培養,針對不同的細菌培養做出相應的隔離措施。
21.傳染病病人消毒隔離應做到如下。
(1)穿隔離衣進入病室,1次一件。
(2)戴雙層橡膠手套。
(3)正規操作,尤其抽血、靜脈輸液等有創操作。
(4)單位隔離,一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內處理:分泌物、排泄物用消毒劑溶液混合攪拌,浸泡20分鐘后倒入處置室的池內;針頭、輸液管路、敷料分別放入屋內雙層醫用垃圾容器內,進行焚燒處理,并注明“隔離”;被服、隔離衣放在黃色塑料袋內,雙層結扎,注明“隔離”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