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肉鴨的主要品種及其特點

1.我國的肉鴨品種

(1)北京鴨

1)產地與特點:北京鴨是世界最優良的肉鴨標準品種。原產于北京近郊,全國各地均有飼養,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北京鴨具有羽毛純白、生長迅速、肉質優良、胴體美觀、繁殖力強、適應性廣、適于圈養等特點。

2)外貌特征:北京鴨體型大,肌肉豐滿,挺拔強健,全身羽毛潔白。頭較大,頸粗、中等長度;體軀呈長方形,前胸突出,背寬平,胸豐滿,胸骨長而直;兩翅較小,緊附于體軀兩側;喙、蹼橙黃色或橘紅色;眼大而明亮,虹彩藍灰色。尾羽短而上翹,公鴨尾部有2~4根向背部卷曲的性指羽。母鴨腹部豐滿,腿粗短、蹼寬厚,腿、蹼橘黃色或橘紅色。初生雛鴨絨羽金黃色,稱為“鴨黃”,隨日齡增加顏色逐漸變淺,28日齡前后變成白色,60日齡羽毛長齊,喙、腿、蹼呈橘紅色。

3)生產性能:

①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北京鴨初生雛鴨體重58~62克,3周齡體重1.75~2.0千克,9周齡體重2.50~2.75千克。“Z型”北京鴨配套系7周齡平均體重3.1千克,料肉比2.3∶1,與英國櫻桃谷超級肉鴨SM商品代的生產性能相似。成年公鴨體重3.5千克,母鴨3.4千克。北京鴨填鴨的半凈膛屠宰率,公鴨為80.6%,母鴨81.0%;全凈膛屠宰率,公鴨73.8%,母鴨74.1%;胸腿肌占胴體的比例,公鴨為18%,母鴨18.5%。此外,80~90日齡北京鴨及其與番鴨雜交產生的半番鴨生長快、肉質好、飼料利用率高,而且有較好的肥肝性能,填肥2~3周肥肝重可達300~400克。

②產蛋性能與繁殖性能。母鴨性成熟期150~180日齡。公母配比1∶(5~6),經選育的鴨群產蛋量為200~240枚,核心群產蛋量已達到296枚。平均蛋重90克左右,蛋殼白色。種蛋平均受精率在90%以上,平均受精蛋孵化率為80%左右。一般生產場一只母鴨可年產80只左右的肉鴨或填鴨。公鴨利用年限1~2年,母鴨2~3年。

4)利用前景:北京鴨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標準品種,現在國際上許多有名的肉用鴨種都含有北京鴨的血統,如櫻桃谷鴨、麗佳鴨、楓葉鴨、奧白星鴨等均以北京鴨為主要素材育成,而以各自公司名稱命名的肉鴨品種。北京鴨肌纖維細,制成烤鴨或燒鴨,皮脆肉嫩,芳香鮮美,馳名中外,國內還利用北京鴨生產凍全鴨、板鴨和鴨肥肝。

(2)天府肉鴨

1)產地與特點。天府肉鴨是四川農業大學采用建昌鴨與四川麻鴨雜交配套選育而成的二系配套大型肉鴨新品種。天府肉鴨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胸、腿比率較高,飼養周期短,適于集約化飼養。父母代的繁殖性能和商品代的肉用性能分別達到或超過櫻桃谷肉鴨和狄高肉鴨的生產水平。天府肉鴨是制作烤鴨、板鴨的上等原料。

2)外貌特征。天府肉鴨體格大,體質堅實緊湊,羽毛緊密,頭秀頸長,胸部發達。公鴨體形狹長,性指羽2~4根,向背彎曲;母鴨腹部豐滿,羽色較雜,以褐麻雀色居多,在頸下部有一白色頸圈,脛呈橘紅色。

3)生產性能。父母代種鴨26周齡開產,年產合格種蛋230~250枚,蛋重85~90克,受精率達90%以上。商品代肉鴨6周齡活重2.6~2.9千克,料重比為(2.4~2.5)∶1; 7周齡活重3千克以上,料重比為(2.7~2.8)∶1。

(3)芙蓉鴨

1)產地與特點。芙蓉鴨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培育,是我國優良的瘦肉型配套系肉鴨。繁殖力強,早期生長快,耗料省,瘦肉率高。因制種過程中引入野鴨血統,肉質鮮嫩,帶野鴨風味。有SR1、SR2、SR73個系。

2)外貌特征。芙蓉鴨體型大,白色體羽;頭頸粗短,胸寬深,肌肉豐滿。

3)生產性能。芙蓉鴨早期生長速度快,8周齡活重2.5千克,屠宰率達82%;料重比(2.85~2.89)∶1;胴體胸肌率達16.5%~16.9%,肌肉含脂率低,是目前國內含脂率最低的肉鴨品種。種鴨26~65周齡入舍母鴨產蛋量達209枚。

(4)仙湖3號

1)產地與特點。仙湖3號是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以仙湖2號鴨、櫻桃谷鴨及狄高鴨商品肉鴨為素材,采用家系選育與個體選擇相結合,培育的二系配套瘦肉型鴨新品系。該鴨具有生長快、飼料轉化率高、種鴨繁殖率高、適應性和抗病力強的優點。適合水邊圈養、陸地旱養以及舍內網上飼養等。

2)外貌特征。仙湖3號體型大,外形與北京鴨、櫻桃谷鴨大致相同。雛鴨絨毛呈淺黃色,成鴨全身羽毛呈白色,少數鴨間有黑色雜羽,鴨喙橙黃色,少數呈肉白色。腳均為橘紅色。胸部寬闊,頸粗短,腳較矮,背長闊,體軀傾斜度較小,幾乎與地面平行。

3)生產性能。父母代母鴨175~182日齡開產,種鴨40周齡的產蛋量210~220枚,公母配比1∶(5~7),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93%,每只母鴨年平均可提供商品鴨苗170只。父系種鴨49日齡活重3.688千克,料重比2.77∶1, 56日齡胸腿肌率27.16%;母系種鴨49日齡活重3.567千克,49日齡料重比2.93∶1, 56日齡胸腿肌率27.14%;配套雜交生產的商品肉鴨49日齡活重3.3千克,料重比2.57∶1, 49日齡胸腿肌率28.3%。

(5)番鴨

1)產地與特點。瘤頭鴨學名麝香鴨、疣鼻棲鴨,中國俗稱番鴨。原產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熱帶地區。番鴨因胴體瘦肉多,已受到現代家禽業的重視。

2)外貌特征。瘤頭鴨的體形前寬后窄呈紡錘形,體軀與地面呈水平狀態。自眼至喙的周圍無羽毛,喙基部和眼周圍有紅色或黑色皮瘤,公鴨比母鴨發達。頭頂有一排縱向羽毛,受驚時豎起呈刷狀。頭大,頸粗短,胸部寬而平,腹部不發達,尾部較長;翅膀長達尾部,有一定的飛翔能力;腿短粗壯,步態平穩。公鴨在繁殖季節可散發出麝香氣味,故稱為麝香鴨。瘤頭鴨的羽毛主要有黑白兩種。黑色瘤頭鴨的羽毛具有墨綠色光澤,喙肉紅色有黑斑,皮瘤黑紅色,脛、蹼多為黑色,虹彩淺黃色。白羽瘤頭鴨的喙呈粉紅色,皮瘤鮮紅色,脛、蹼為黃色,虹彩淺灰色。黑白花的瘤頭鴨喙為肉紅色帶黑斑,皮瘤紅色,脛、蹼黑色。

3)生產性能。瘤頭鴨的母鴨180~210天開產,兩個產蛋期產蛋210枚,蛋重70~80克,蛋殼玉白色。公母配種比例1∶(6~8),受精率85%~94%,孵化期35天左右。受精蛋孵化率80%~85%,母鴨有就巢性,種公鴨利用期為1~1.5年。8周齡公鴨體重1.31千克,母鴨1.05千克;12周齡公鴨2.68千克,母鴨1.73千克。瘤頭鴨的生長旺盛期在10周齡前后。成年公鴨體重3.40千克,母鴨2.0千克,該鴨的尾脂腺分泌較少,不一定要飼養在有水的環境里,在陸地上也可以配種,但有時要用人工輔助。

瘤頭鴨成年公鴨的半凈膛屠宰率為81.4%,全凈膛屠宰率為74%;母鴨的半凈膛屠宰率為84.9%,全凈膛屠宰率為75%。瘤頭鴨胸腿肌發達,公鴨胸腿肌占全凈膛屠體重的比率可達29.63%,母鴨可達29.74%。瘤頭鴨較家鴨耐填飼,殘鴨比例少,肥肝質量高。10~12周齡的瘤頭鴨經填飼2~3周,肥肝可達300~353克,肝料比1∶(30~32)。

4)利用前景。采用公瘤頭鴨與家鴨的母鴨雜交,生產屬間的遠緣雜交鴨稱為半番鴨或騾鴨。半番鴨生長迅速,飼料轉化率高,肉質好,抗逆性強。

(6)白番鴨RF系

1)產地與分布。以白番鴨F系(福建白番鴨)和R51系(法國白番鴨)為素材,采用“不完全雙列雜交法”進行雜交,通過配合力測定,篩選出高產優質雜交組合(白番鴨RF系),達到法國R51系番鴨的生產水平。目前,在繼代選育的基礎上,白番鴨RF系核心種番鴨群保持在2000只以上,每年直接或間接向福建、廣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自治區推廣5萬余只種苗。

2)生產性能。RF系的親本:父系(RB系)早期生長速度較R系和F系快,且耗料省、抗逆性強。6周齡公母番鴨平均體重分別達1368克和1078克。母系(FC系)86周齡平均產蛋189枚,平均蛋重85.65克。種蛋平均受精率、受精蛋平均孵化率和成活率分別達到92%、85%和94%,均達到或超過R51系水平。

RF系商品代(肉番鴨): 10周齡公母番鴨平均體重分別達3760克和2500克,料肉比分別為2.9∶1和3.0∶1, 60~70天全身羽毛長齊達到上市要求。公母番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為76%;胸腿肌率達31.55%,高于法國R51系白番鴨(31.14%);肌肉蛋白質含量21.27%,高于R51系白番鴨(19.76%)。

2.引進的肉鴨品種

(1)櫻桃谷鴨

1)產地與特點。櫻桃谷鴨是英國櫻桃谷農場引入我國北京鴨和埃里斯伯里鴨為親本,雜交選育而成的配套系肉鴨。先后有L2型、SM型、SM2型、SM2i型、SM3型幾種類型推向市場。櫻桃谷鴨適應性廣、抗病力強,可適應不同的環境。商品肉鴨早期增重快,飼料轉化率高,屠宰率高,瘦肉率高。

2)外貌特征。櫻桃谷肉鴨的外形與北京鴨大致相同。雛鴨絨毛呈淡黃色,成年鴨全身羽毛白色;喙黃色,少數呈肉紅色;脛、蹼橘紅色。該鴨體形碩大,體軀呈長方塊形;公鴨頭大,頸粗短,腳較短;該鴨體軀傾斜度小,幾乎與地面平行。有2~4根白色性指羽。

3)生產性能。櫻桃谷SM型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82天,平均開產體重3100克;40周齡平均產蛋220枚,平均產雛178只,平均蛋重83克。商品鴨49日齡平均體重3300克,料肉比(2.5~2.6)∶1。

櫻桃谷SM2i型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68天,平均開產體重3250克;42周齡平均產蛋235枚。商品鴨47日齡平均體重3400克,料肉比2.32∶1; 53日齡平均體重3300克。料肉比2.66∶1,成活率95%。

櫻桃谷SM3型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75天,平均開產體重3200克;50周齡平均產蛋260枚。商品鴨47日齡平均體重3480克,料肉比2.28∶1,成活率98%。商品代具體生產性能如表1。

表1 櫻桃谷商品代生產性能

(2)奧白星鴨

1)產地與特點。奧白星鴨是由法國克里莫公司培育的。1996年成都克里莫雄峰育種公司,首次從法國引進四系配套的奧白星63型祖代種鴨。奧白星鴨在國內也稱為雄峰肉鴨。奧白星鴨具有體型大、早期增重快、飼養轉化率高、屠宰率高等特點。

2)外貌特征。奧白星63型鴨體型較大,挺拔強健;體軀呈長方形,前胸突出,背寬平,體軀傾斜度小,幾乎與地面平行;雙翅較小,尾羽短而翹;公鴨尾部有2~4根向背部卷曲的性指羽;母鴨腹部豐滿,腿粗短,蹼寬厚。雛鴨絨毛呈金黃色,4周齡前后漸變成白色羽毛。成年鴨全身羽毛白色,喙橙黃色。

3)生產性能。奧白星父母代母鴨24周齡性成熟,開產體重3千克,飼養42周產蛋220~240枚,種蛋受精率93%,公母配種比例為1∶(5~6);商品代7周齡體重達3.7千克,屠宰胴體體重(去頭頸、爪及內臟)67.8%,胸肉率(帶皮)13.57%,料重比(2.4~2.6)∶1。

(3)麗佳鴨

1)產地與特點。麗佳鴨由丹麥育種中心培育而成。它具有耐熱、抗寒、適應性強,適于舍飼與半放牧等特點。有3個配套系,其L1、L2配套系種鴨為新型優良肉用配套系,LB為瘦肉型鴨配套系。麗佳鴨生長速度居肉鴨之冠,我國福建省泉州市建有父母代鴨場。

2)外貌特征。外形近似北京鴨,體型大小因配套系而異,白羽,喙、脛紅色。

3)生產性能。麗佳鴨有L1、L2、LB三個配套系。L1系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75天,平均開產體重,40周齡產蛋200枚。商品鴨49日齡、52日齡和56日齡平均體重分別為3720克、3800克、3910克,49日齡料肉比2.43∶1,全凈膛屠宰率70%。

L2系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68天,平均開產體重2700克;40周齡平均產蛋220枚。商品鴨49日齡、52日齡和56日齡平均體重分別為3340克、3450克和3550克,49日齡料肉比為2.46∶1,全凈膛屠宰率71%左右。

LB系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61天,平均開產體重2250克;40周齡平均產蛋220枚。商品鴨49日齡、52日齡和56日齡平均體重分別為3150克、3240克和3340克,全凈膛屠宰率70%。

(4)狄高鴨

1)產地與特點。狄高鴨是澳大利亞狄高公司應用櫻桃谷鴨選育而成的大型肉用鴨。1987年廣東省南海市種鴨場引進狄高父母代種鴨。該鴨生長快,早熟易肥,抗寒耐熱能力較強,適應旱地圈養或網養。

2)外貌特征。狄高鴨體型大,外貌近似櫻桃谷L2系,全身羽毛乳白色,頭大而扁長,喙、脛、蹼橘紅色,頸粗長,背長闊,胸寬挺,尾稍翹起,體軀前昂,后軀靠近地面,腿粗短。

3)生產性能。父母代種鴨26周齡開產,年產蛋200~230枚,公母配種比例為1∶5,種蛋受精率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85%左右,每只母鴨年提供商品代鴨苗160只左右。商品代鴨7周齡活重3.0千克,料重比為(2.9~3.0)∶1,全凈膛屠宰率79.7%~82%。

(5)楓葉鴨

1)產地與特點。楓葉鴨又名美寶鴨。是美國美寶公司培育的優良肉用品種。廣東省三水市畜牧科學研究所、珠海市廣海種鴨場、湛江市畜牧局種鴨場等單位引進飼養。楓葉鴨具有早期生長快、瘦肉率高、繁殖力高、抗熱性能好、毛密、潔白等特點。

2)外貌特征。楓葉鴨體型較大,體軀前寬/后窄呈倒三角形,背部寬平,公鴨頭大頸粗,腳粗長,母鴨頸細長,腳細短;體軀傾斜度小,幾乎與地面平行。雛鴨絨毛呈淡黃色,成年鴨全身羽毛白色;喙大部分為橙黃色,小部分為肉色;脛和蹼為橘紅色。

3)生產性能。種鴨25~26周齡開產,平均每只母鴨40周產蛋210枚,平均蛋重88克,蛋殼白色。公母配比1∶6,種蛋受精率93%,受精蛋孵化率90%,每只母鴨年提供商品代鴨苗160只以上。商品代肉鴨7周齡活重3.25千克,料重比為2.8∶1,半凈膛屠宰率84%,全凈膛屠宰率75.9%,腿肌率15.1%,胸肌率9.1%,腹脂率1.95%。

4)利用前景。三水市畜牧科學研究所從1988—1993年先后分5批從美國引進楓葉鴨,并以其作素材選育三水白鴨,1996—1999年,從建立零世代開始,已進行了兩個世代的選育,進展效果良好。

(6)克里莫番鴨

1)產地。克里莫番鴨又名巴巴里番鴨,是法國克里莫公司培育的配套系肉用鴨,有白色(R51型、R71型)、灰色(R31型)和黑色(R41型)3種羽色。

2)生產性能。克里莫番鴨各配套系與傳統品種相比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瘦肉多和脂肪少等特點,各配套系之間的生產性能差異不大。目前飼養較多的為R51型和R71型。

R51型、R71型父母代種鴨平均開產日齡196天,42周齡平均產蛋200枚,種蛋受精率為92%~93%,受精蛋孵化率90%~94%。

R51型商品鴨公鴨88日齡平均體重5000克,母鴨70日齡平均體重2700克,料肉比2.8∶1。

R71型商品鴨公鴨88日齡平均體重5300克,料肉比2.8∶1;母鴨70日齡平均體重2850克,料肉比2.8∶1。13周齡時強制填飼玉米,經過3周肥肝重可達400~500克。

3.常用的肉蛋兼用型品種

(1)連成白鴨

1)產地與特點。連成白鴨又名綠嘴白鴨。屬肉蛋藥兼用型品種。因主產于福建省西部的連城縣而得名。分布于長汀、上杭、永安、清流和寧化等地。這是中國麻鴨中獨具特色的小型白色變種。該品種鴨具有滋陰降火和止血痢等功效,是當地民間傳統的滋補良藥。目前,福建省連城縣建有原種場。

連城白鴨品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長期受山區生態環境的自然因素影響,以及當地群眾對生產大量蛋品的選育,逐漸形成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相對穩定,且適應當地山區田野放牧條件的小型蛋用鴨種。

2)外貌特征。連成白鴨體軀細長,結構緊湊結實,小巧玲瓏。頭秀長。喙寬,呈黑色,前端稍扁平,鋸齒鋒利。眼圓大外突。頸細長,胸淺窄,腰平直,腹鈍圓且略下垂。公母鴨外表極為相似。全身羽毛潔白而緊密,成年公鴨尾端有3~5根卷曲的性羽。脛長有力,脛、蹼褐黑色,趾烏黑色。

3)生產性能。連成白鴨平均初生重37克,30日齡平均體重351克,60日齡平均體重687克,90日齡平均體重959克。成年公鴨平均體重1440克,母鴨1320克。成年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0.30%,母鴨71.70%。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18天,平均年產蛋260枚,高者達280枚。公鴨性成熟期110~120天,公母鴨配種比例1∶(20~25);平均種蛋受精率92%,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公鴨利用年限1年,母鴨2~3年。

(2)高郵鴨

1)產地與特點。主產于江蘇省高郵、寶應、興化等地,分布于江蘇中部京杭運河沿岸的里下河地區。2000年已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品種。

高郵鴨的育成具有悠久的歷史。作為重要的副業,在清代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1年)刊行的《高郵州志》中就有記載。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又曾將高郵雙黃蛋參加南洋勸業會競賽,說明高郵鴨和鴨蛋加工制品至少在300年前已成為重要的商品。近年來,江蘇省高郵鴨集團和揚州大學對高郵鴨開展了系統選育,生長速度和產蛋性能均明顯提高。現在江蘇省高郵市建有高郵鴨保種場。

2)外貌特征。背闊、肩寬、胸深,體軀長方形。頭大小適中。喙青綠色,喙豆黑色。虹彩深褐色。公鴨頭和頸上部羽毛深綠色,有光澤,背、腰、胸部均為褐色蘆花羽,腹部白色,臀部黑色。母鴨全身羽毛淡棕褐色,有黑色細小斑點,如麻雀羽,主翼羽藍黑色。脛、蹼橘黃色或紫紅色,趾黑色。雛鴨黃絨羽,黑頭頂,黑絨脊背,黑尾巴,黑趾,紫喙,紫腳。

3)生產性能。平均初生重50克,70日齡平均體重2300克,成年公鴨平均體重2700克,母鴨平均體重2650克。60日齡公鴨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3.9%,母鴨82.90%;60日齡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2.09%,母鴨73.73%。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10~140天,平均年產蛋150枚,高者可達235枚,平均蛋重82克。公母鴨配種比例1∶(25~30)。平均種蛋受精率90%以上,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公鴨利用年限1~2年,母鴨2~3年。

(3)巢湖鴨

1)產地與特點。巢湖鴨主產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市居巢區、廬江、肥西、肥東、舒城、無為、和縣、含山等地。據清乾隆年間就有生產著名佳肴“無為熏鴨”的歷史推斷,巢湖麻鴨的形成可能有200年以上的歷史。該品種具有體質健壯、行動敏捷、抗逆性和覓食能力強等特點,是制作無為熏鴨和南京板鴨的良好材料。

2)外貌特征。巢湖鴨體型中等,體軀長方形,勻稱緊湊,頸細長,前軀中等寬深,后軀發育良好,兩腿結實有力;喙黃綠色或黃褐色,喙邊淡黃色,喙豆黑色;虹彩赭色。公鴨的喙黃綠色,虹彩褐色,頭和頸上部羽色墨綠,有光澤,前胸和背腰部羽毛褐色,綴有黑色條斑,腹部黑色,脛、蹼橘紅色,趾黑色;母鴨全身羽毛淺褐色,綴黑色細花紋(稱淺麻細花),眼上方有白色或淺黃色的眉紋,翼部有藍綠色鏡羽,脛、蹼橘紅色或橘黃色,趾黑色。

3)生產性能。平均初生體重49克,70日齡平均體重1500克,90日齡平均體重2000克;成年公鴨平均體重2500克,母鴨2000克。成年公母鴨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4.10%,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3.00%。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50天,平均年產蛋180枚,平均蛋重70克。公母鴨配種比例1∶(25~33),平均種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2%。公鴨利用年限1年,母鴨2~3年。

(4)建昌鴨

1)產地與特點。建昌鴨以生產大肥肝而聞名,故有“大肝鴨”的美譽。主產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的安寧河谷地帶的西昌、德昌、冕寧、米易和會理等縣。該鴨種具有生長迅速、體大肉多、易于填肥、肥肝重而大等特點。2000年被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品種。目前,在四川省德昌縣建有種鴨場。由于當地素有腌制板鴨、填肥取肝和食用鴨油的習慣,因而促進了建昌鴨肉用性能及肥肝性能的提高。

2)外貌特征。建昌鴨體型較大,形似平底船,體軀寬深,羽毛豐滿,尾羽呈三角形向上翹。頭較大。喙寬,母鴨橘黃色,公鴨草黃色,喙豆均呈黑色。公鴨頭、頸上部羽毛和主翼羽、副翼羽呈墨綠色而有光澤,頸下部多處有白色環狀羽帶,尾羽黑色向上翹起,尾端有2~4根性羽向背部彎曲,頸下部、前胸及鞍部羽毛紅棕色,腹部羽毛銀灰色,俗稱“綠頭紅胸”、“銀肚”、“青嘴公”。母鴨羽色黃麻色、黑麻色和黑白花,以黃麻色居多。白胸黑鴨公母均無頸圈,前胸白色,體羽近黑色,喙、脛、蹼黑色。

3)生產性能。建昌鴨平均初生體重47克,30日齡平均體重390克,60日齡平均體重1314克;成年公鴨平均體重2400克,母鴨2050克。經填肥21天的210日齡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8.70%,母鴨77.30%,半舍飼180日齡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2.30%,母鴨74.50%。成年鴨或接近于成年鴨的青年鴨,經人工強制填飼2~3周可得肥肝200~400克。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65天,平均年產蛋150枚,平均蛋重72克。公鴨性成熟期110~130天。公母鴨配種比例1∶(7~9)。平均種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公母鴨利用年限1~2年。

(5)大余鴨

1)產地與特點。大余鴨的養殖區主要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大余縣及其周邊的遂川、崇義、贛縣、永新等縣市。廣東省的南雄縣也是大余鴨的重要養殖區。大余鴨是由廣東鄧坊麻鴨與江西本地麻鴨雜交,從其后代選育優秀個體,經過六七十年的不斷選育形成的品種,具有適應性強、胸腿肌肉發達、瘦肉率高、皮薄肉嫩、骨脆可嚼、臘味香濃、肉質好等優點。

2)外貌特征。大余鴨體形中等偏大,頭型稍粗,喙青色,公鴨頭、頸、背部羽毛紅褐色,少數個體頭部有墨綠色羽毛,翼部有墨綠色鏡羽。母鴨全身羽毛褐色,有較大的。

3)生產性能。大余鴨雛鴨出殼體重42克,30日齡、60日齡、90日齡和120日齡公鴨的平均體重分別為0.446千克、0.944千克、1.42千克和1.82千克,母鴨平均體重分別為0.406千克、0.899千克、1.46千克和1.78千克。成年公鴨體重2.15千克,母鴨體重2.11千克。屠宰測定公鴨的半凈膛率為84.1%,母鴨為84.5%;公鴨全凈膛率為74.9%,母鴨為75.3%。適宜制作板鴨的屠宰日齡是110~130天。大余鴨的開產日齡170天左右,產蛋率達到50%的日齡為200天,500日齡產蛋量190個。公母配種比例1∶10,種蛋受精率約83.0%~92.0%,受精蛋孵化率為85%~92.0%。育雛期(28日齡)的成活率為95.0%。

(6)昆山麻鴨

1)產地與特點。昆山麻鴨是江蘇省蘇州地區培育的肉蛋兼用型品種。該品種系由北京鴨與當地的婁門鴨雜交培育而成。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宜加工鹵鴨、鹽水鴨及板鴨而著稱。婁門鴨是蘇州地區較好的鴨種,適應性、抗病力和覓食力強,產蛋率較高,但體型較小,生長速度較慢,羽色不一。用北京鴨作父本、婁門鴨作母本進行雜交,經多年選育而形成了具有婁門鴨羽色和外貌特征、體型和體重較大的優良地方肉蛋兼用型鴨種——昆山麻鴨。

2)外貌特征。體型較大,體軀長方形,頸粗,寬而深,似父本北京鴨,羽毛似母本婁門鴨。頭較大,喙青綠色或青灰色,邊緣呈黃綠色,喙豆黑色。眼上方有白眉。公鴨頭部、頸部羽色墨綠,烏頭,綠頸,粗而長,眼大、烏黑,全身羽色深褐,綴黑色雀斑,體軀背部和尾部黑褐色,體側灰褐色有蘆花紋,腹部白色,翼部鏡羽墨綠色。母鴨體大胸寬,臀部豐滿,呈方形,翼部有墨綠色鏡羽。脛、蹼橘紅色,有光澤。雛鴨除頭和尾有一撮黑毛外,全身均為黃絨羽,腳黃色,蹼中間和趾黑灰色。

3)生產性能。昆山麻鴨30日齡平均體重875克,60日齡平均體重2465克;成年公鴨平均體重3565克,母鴨3315克。60日齡公鴨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2.60%,母鴨82.80%; 60日齡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2.07%,母鴨71.20%。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80天,平均年產蛋150枚,平均蛋重80克。公母鴨配種比例1∶(10~25),種蛋受精率84.5%~92.4%,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1.5%。公母鴨利用年限2~3年。

(7)白洋淀麻鴨

1)產地與特點。主產于河北省安新縣、雄縣、任丘境內的白洋淀一帶而得名,高陽、文安、容城、大城等環白洋淀的洼淀地區及周圍其他地區也有分布。據調查,白洋淀麻鴨的形成可能來源于江蘇的高郵麻鴨和山東的微山麻鴨,距今約有100多年的歷史。

2)外貌特征。體型較小,后軀較大,呈楔形;頭中等大小;喙黃色、黑色或青綠色;頸細長。公鴨頭部多為青綠色,頸部常有一圈白色羽毛。母鴨羽毛類似麻雀。膚色黃色、白色,以黃色居多。蹼黃色或黑色。雛鴨約100日齡長齊全身羽毛。

3)生產性能。成年公鴨平均體重2080克,母鴨1850克;成年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4.0%,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3.1%。母鴨平均開產日齡275天;平均產蛋,第一個產蛋年100枚,第二個產蛋年120~130枚,第三個產蛋年130~150枚,第四個產蛋年110~120枚,第五個產蛋年100~110枚。公母鴨配種比例1∶(15~20)。平均種蛋受精率8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公鴨利用年限1~2年,母鴨2~3年。

(8)固始鴨

1)產地與特點。主產于河南省固始縣,分布于周邊地區。固始鴨具有體質強健、易育肥等特點。

2)外貌特征。固始鴨體型較大,背寬而平,體軀呈窄長方形。喙黃綠色,虹彩褐色。有白眉、黃眉之分,顏面粉白色。頸細長。公鴨頭、頸羽綠色,有白頸圈、鏡羽,胸、腹羽白色,尾羽黑色。母鴨羽色棕黃(俗稱大紅褐)、黑麻及橘黃。脛、蹼橘紅色或黑紅色。

3)生產性能。固始鴨平均初生重52克,30日齡平均體重370克,70日齡平均體重1100克,成年公鴨平均體重1868克,母鴨平均體重1738克。成年公鴨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1.48%,母鴨77%;成年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4%,母鴨70%。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90天,平均年產蛋130枚,平均蛋重80克。公鴨性成熟期150天,公母鴨配種比例1∶25;平均種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公鴨利用年限1~2年,母鴨2~3年。

(9)沔陽麻鴨

1)產地與特點。主產于湖北省沔陽縣,分布于荊州地區以及湖北省內的嘉魚、漢川、漢陽、應城、英山、黃陂、孝感、咸寧等地。

1960年開始,沔陽縣畜禽良種場引進體高、身長、蛋重的高郵鴨為父本,與當地體小、善牧、產蛋多的荊江鴨進行雜交改良,后代顯示出較好的雜種優勢;自群繁育3年后,又于1966年再次引進高郵鴨公鴨與雜交一代母鴨進行雜交,經過近20年的定向選育和橫交固定,逐漸育成了體大、蛋重超過荊江鴨的沔陽麻鴨新品種。1982年通過湖北省農牧業廳畜牧局鑒定和審定。

2)外貌特征。體型較大,呈長方形。喙青黃色或鐵灰色,喙豆黑色,虹彩栗紅色。公鴨體長,頭方,眼大且有神,頸長且靈活,背寬而胸深;頭頸上半部和主翼羽孔雀綠色,有金色光澤,頸下半部和背腰褐色,臀部黑色;胸腹部和主翼羽白色,俗稱“青頭白襠”;脛長,蹼大,呈橘黃色。母鴨頸細,身長,背平,臀寬,腹部深廣,羽毛細密緊湊;全身均為斑紋細小的條狀麻色,有深麻和淺麻兩種,以淺麻居多;主翼羽呈青黑色;脛橘黃色,蹼烏,爪黑。

3)生產性能。平均初生重49克,30日齡平均體重253克,60日齡平均體重995克,90日齡公鴨平均體重1444克、母鴨1353克;120日齡公鴨平均體重1808克、母鴨1739克;150日齡公鴨平均體重2046克、母鴨2040克;180日齡公鴨2250克、母鴨2285克。成年公鴨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0.74%,母鴨80.33%;成年公鴨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3.01%,母鴨75.89%。母鴨平均開產日齡145天,平均年產蛋163枚,高者達250枚以上,平均蛋重74克;公母鴨配種比例1∶(20~25);平均種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公鴨利用年限1年,母鴨4~5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平泉县| 微博| 綦江县| 丹东市| 灵川县| 维西| 林甸县| 宜昌市| 四川省| 利川市| 咸宁市| 平顶山市| 陇西县| 乡城县| 延川县| 瓦房店市| 顺昌县| 久治县| 民勤县| 台湾省| 江都市| 甘德县| 利川市| 军事| 乐昌市| 宁安市| 永顺县| 汪清县| 蕉岭县| 阳高县| 桃源县| 读书| 黔东| 连江县| 南岸区| 和平区| 莱州市| 安仁县| 安宁市|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