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低碳理念的城市規劃研究
- 李軍
- 1132字
- 2019-11-28 12:40:37
前言
2010年,我與武漢新區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汪國圣總工及武漢市城市規劃研究院武漢新區分院武潔院長一起討論武漢市四新新城建設問題,其中核心問題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并一致認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方法及實現途徑應該從生態低碳入手。四新新城還處于起步階段,以什么樣的目標來指導今后的建設工作是關鍵,武漢新區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領導層是有遠見的,他們認為關鍵是要有一個具有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規劃作為控制引導。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我們三家單位決定合作進行“生態低碳城市規劃研究”,并以此為基礎支撐對武漢四新生態新城原有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修正完善。整個研究工作歷時一年,我們對這一年的工作成果又進行了重新整理與編輯,最后完成了這份研究報告。由于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在一個探索期,因此研究報告還不系統,更不完善,希望這份報告能夠引起大家對生態低碳城市規劃研究及其規劃實踐的關注與重視,同樣更期待大家能夠提出意見及建議,以便能夠豐富和完善生態低碳城市規劃理論,更好地指導今后城市規劃實踐工作,引導城市建設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在研究中,法國巴黎著名資深城市規劃師及建筑師、巴黎一大及巴黎八大講座教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建筑、城市規劃與環境實驗室(LAVUE)客座研究員Clément-N?el DOUADY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他的研究及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觀點及問題。我們將它們附在研究報告的后面,以供大家學習。
我們這個研究團隊主要集中了三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其中包括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武漢新區分院、武漢新區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研究過程中我們又吸收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的李駿研究員參加部分研究工作。我的研究生完成了圖片整理及校對工作。具體分工如下:
第一章,李軍、武潔、李艷編寫。
第二章,2.1李軍、舒陽、張婧編寫;2.2楊瑩、李駿、魯海燕編寫;2.3李軍、田靜編寫;2.4李軍、莫琳玉、布和琴夫編寫;2.5李軍、張婧編寫;2.6李軍、張婭薇、李小覓編寫;2.7李軍、沈月鋒編寫。
第三章,3.1張婭薇、魯海燕編寫;3.2李軍、田靜編寫;3.3李軍、莫琳玉、布和琴夫編寫;3.4李軍、張婧編寫;3.5張婭薇、李小覓編寫;3.6李軍、沈月鋒編寫。
第四章,武潔、李軍、張婭薇編寫。
第五章,5.1及5.3武潔、王岳麗、曾丹、胡亮、王明玲編寫;5.2李軍、張婭薇編寫。
第六章,武潔、王岳麗、曾丹、胡亮、王明玲編寫。
第七章,武潔、王岳麗、曾丹、胡亮、王明玲編寫。
第八章,武潔、吳斌、曾丹編寫。
黃俊、孫璐、袁麗、張漢生、伏威、陳向及李艷同學參與最后報告的文字校對及圖紙的補充完善工作。
本研究過程中,參考、借鑒積聚了眾多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也參考了眾多學者的著作、文獻。在此對他們表示真誠感謝。
李軍
- 海南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后評估報告
- 城鎮空間結構優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
- 二線城市綜合體項目開發經營策劃:市場分析、定位規劃、營銷推廣、經營管理全程策劃要訣與工作指南
- 上海節約集約式土地開發、土地市場與住房資產配置研究
- 現代膜技術與水處理工藝
- 新自然觀下的地域景觀規劃與設計
- 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城市空間形態演變的成因機制研究:深圳和廈門案例
- 村鎮社區生態優化規劃策略與技術
- 城市開放空間格局及其優化調控:以南京為例
- 江蘇省城市道路綠化海綿技術應用指南
- 城市景觀細部設計實例·商業區景觀設計
- 天津大學學生城鄉規劃競賽作品選集(2008-2015)
- 中國智能城市信息網絡發展戰略研究
- 規劃理論傳統的國際化釋讀
- 既有建筑火災風險評估與消防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