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甘草降壓飲(劉正隆方)

【藥物組成】竹葉、甘草、燈心草各14g,生地16g,茅根、白芍、丹參各11g,益母草、夏枯草、豨薟草各18g,石決明、菊花各8g。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

【功效主治】平肝熄風,適用于老年高血壓病。

【加減應用】兼頭痛者加鉤藤、蔓荊子,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升麻,血脂高者加山楂、蒼術,陰虛甚者加麥冬、五味子、川貝母、女貞子。

【病例詳解】李某,男,68歲,退休人員,1997年5月12日就診。因反復頭暈頭痛2年余,發作5天而就診。述頭暈頭脹的發作與情緒及勞作有關,病發時伴有面紅烘熱,心悸失眠、口苦、小便赤等。曾無規則地服用降壓藥,如復方羅布麻片、心痛定、尼群地平等,多次檢查血壓均未恢復正常。來醫院就診:頭暈頭脹但不痛,心煩,失眠,口苦小便黃等。口不渴,無便秘,形體略肥胖,話多且聲高,面色紅潤,舌赤,苔薄黃,脈滑略數。心律齊,無雜音,心電圖正常,血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正常,經診斷:高血壓?、衿?,中醫辨證為心火亢盛型。治則清心降火,活血利水。藥用生地、甘草、竹葉、燈心草、茅根、白芍、川連、夏枯草、丹參、豨薟草、益母草、石決明、菊花,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宜清淡飲食,休息調神。二診:服藥后頭暈頭脹減輕,心情舒暢,易入睡,小便量增多,但晨起仍有口苦,舌紅,苔薄黃、脈滑,原方6劑續服。三診:癥狀消失,小便漸清,口不苦已生津,舌尖略紅,苔薄白潤,脈滑,血壓趨于正常,用上方略事增減,囑煎湯代茶飲用2個月以善其后,其間連續多次復查血壓均在正常范圍。一年后追訪,血壓未見升高,一切正常。

【藥方引自】劉正隆.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11(7):6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陈巴尔虎旗| 芮城县| 大化| 贡觉县| 乌鲁木齐市| 宿州市| 卢氏县| 井研县| 青神县| 广饶县| 临泉县| 定南县| 宝清县| 凤城市| 武威市| 会同县| 莱阳市| 维西| 信宜市| 皮山县| 张家界市| 长海县| 吉隆县| 新泰市| 健康| 应城市| 乌鲁木齐市| 莱芜市| 镇巴县| 普陀区| 红原县| 泾川县| 体育| 常山县| 曲阳县| 东山县| 得荣县| 邻水| 墨脱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