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鄂西圈:文化創意案例
- 徐新橋
- 1546字
- 2019-11-27 11:35:58
茅箭
策劃對象 十堰市茅箭區生態文化旅游發展的文化切入。茅箭區是十堰市的一個近郊區,既不同于城區,也不同于十堰市其它地方的荒山禿嶺,而是別有景致,山清水秀。2012年4月18日至20日,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系統工作會暨現場案例剖析會在十堰市紫薇島召開。現場調研了解到,茅箭區紅色文化資源尚可,其它文化似無。案例分析會上我拋出了“磚頭”,望文生義、無中生有地砸,試圖砸出一塊璞玉來。
突出問題 生態良好,文化缺失。
核心創意 圍繞茅箭二字,愛之一箭,居之一茅,永結同心,做足平平淡淡真愛情的文章。茅箭保留著古老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習俗,與因男根文化創年旅游收入280億元進賬的韓國濟州島結為友好,開通男根文化旅游國際線路。
“愛之一箭,居之一茅,永結同心”。
野生艾蒿編織的這些字,掛在一間巨大的茅草屋門,成為招牌。
這一副對聯土洋結合。上聯的意思是愛神丘比特之箭將男娃子女娃子的兩顆心穿在一起,下聯就講身居茅屋不嫌棄的傳統美德,橫批一語雙關,結廬而居,同心今生來世。
這里是武當山腳下,到西安高速公路的旁邊,有一座挺拔的圓柱形大山,山腳四周茅屋,迎面組成的“茅箭”兩個字,分出了世界的兩極。
山的這邊跨過高速公路就是城市的喧囂,連同勢利與浮躁,塵土飛揚。曾經的毒膠囊被汽車碾碎,曾經的毒牛奶叫輪船蕩漾。這是一幀復活的鏡頭:街心公園里,一顆毒心對另一顆毒心說:“我們結婚吧”。想起以毒攻毒的偏方,金黃的發絲纏著的那顆頭顱機械地點了一下。
山的那面曲徑通幽就是鄉村的靜謐,人兒靜,心兒靜。紫薇島蟬噪林愈靜,桃花島鳥鳴山更幽。大川的公雞追逐母雞,追上之后也靜了下來。茅塔鄉泉水叮咚,溪流潺潺,如羊奶一般甘甜,獼猴在叢林藤子上蕩秋千。賽武當夫唱婦隨或婦唱夫隨,桃花源里可耕田。桃李果子撞上兒女的屁股蛋蛋,負氧離子便蜂擁而至,親吻親熱。
茅箭保留著古老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十月初一都要焚香祭拜。儀式很莊重,但十分簡樸。丑寅交接時分,在一位銀白胡須長者的導引下,村里的所有男人不約而同自然地來到男根殿房,筆挺挺站立,然后由村里年齡最大但尚未變聲的童子主導行祭。點燃第一炷香后,所有的男人左腿單腿跪地,點燃第二炷香后,男人們左手叉腰,點燃第三柱香后,男人們右手高高舉起,注目望著主祭童男將絲瓜瓢舀來的溪溝清水撒上野花花瓣,慢慢淋向男根石,直到淋完后男人們起身,雙手合掌于胸前,鼻息發出長長的嗡嗡聲,聽到“禮畢”漸次離開。
茅箭何以存續這種習俗?有個姓熊的老人說是因為武當山的緣故。他說“武”是龜蛇合體的神獸,這龜就是茅箭的龜山,這蛇就是旁邊的丹江。社科院有學者撰文認為,大約是父系社會向婦女解放過渡時,這里偏安一隅,思想解放軍還沒有開拔到這里的緣故。
這種圖騰崇拜與韓國的濟州島類似,所不同的是濟州海島如今只崇拜男根,而忽略男須,所以幾乎家家戶戶的院子里都豎著石質的男根雕塑。僅此種根主導的文化現象,每年就吸引世界各地游客1000多萬人,其中將近一半是中國人。加上售賣保健食品和草藥,濟州島每年的旅游收入超過5萬億韓元,相當于280億人民幣。其中100多億是中國人民投擲的幣。
好花需要綠葉扶持,男根需要男須陪襯。由于茅箭的文化略高一籌,最近,濟州島伸出橄欖枝,要求與茅箭結為友好,開通男根文化旅游的國際線路。茅箭區的領導還在征求老百姓的意見。
有在外打工回來的人士表示反對,說這有可能誤解為兩地同性戀。也有打工人士贊同,說這種跨國的山海同性戀,還可以借機爆炒,炒出更多的金子來。還感嘆道,同樣是男根,洋玩意兒就格外甜些?一年就只有500萬人來咱這里,更可憐的是他們在咱茅箭留下的50億元的花銷,還不到濟州島的五分之一。況且我們不僅有箭文化,還有茅文化,資源更勝一籌,還不茅塞頓開?現在是該借用一下資本主義的生意經,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老百姓祈福造福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