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社區與中國城鄉社區建設

第1節 社區的概念

1.社區是什么?

社區的概念最近十幾年來才進入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它是指居住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人們所形成的一種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既是人們聚集、生活的特定區域,也是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活動的基本場所。社區英文名為Community,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于1887年在其著作《社區與社會》中提出,意指具有共同習俗、共同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的同質人口所構成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這是傳統社會學意義上的社區,和我們今天所講的社區在含義上有一定的差別。這種社區是在長期的歷史文化進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獨特的或統一的人文傳統或文化精神。國外的社區發展、社區回歸等都是從這一意義上講的。總的來說,國外的社區更多的是指街巷、里弄、村莊等自然型的城市和農村區域共同體。而我們國家現在講的社區,在城市主要指法定的、規劃的社區,即現代城市社區指的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目前城市社區的范圍,一般是經過社區體制改革之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從全國范圍內社區體制改革和規模調整的情況來看,人們一般都是對原居民委員會轄區采取了合并的方法,新的城市社區范圍都定位于大于原居民委員會轄區,而小于街道轄區。這種社區范圍的定位是在綜合考慮社區人口規模、資源狀況、管理幅度、地域邊界以及有利于開展自治活動等因素之后所確定。而農村社區,目前并無統一的意見,從現有的農村社區建設實驗來看,有的是在自然村范圍內進行,有的是在行政村范圍內進行,還有的是在農村集鎮進行,并不一致。不過現在主流的意見是放在行政村范圍內進行。這種意義上的社區,是正式意義上的社區,也可以叫做狹義的社區。廣義上的社區則既可以指大于城市、農村社區的范圍,也可以小于這一范圍。

2.社區具有哪些主要屬性?

無論是現代城市社區,還是傳統農村村落社區,都需要具備下列基本屬性才能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這就是社區的六個要素。社區一般包括地域要素、人口要素、組織結構要素、社會心理要素、規范體系要素和物質設施要素等六個基本要素。

所謂地域要素,就是我們對社區的范圍的定位,社區一定要具備特定的地域空間,有一定的邊界,是社區中人們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基本空間。這里的地域要素,涵蓋了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地理條件。自然地理條件包括地理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資源、空間特征等,人文地理條件則包括人文景觀和人工建筑等。這兩者構成了一個社區區別于另一個社區的基本特征。我們雖然經常說網絡社區,但在嚴格的意義上,網絡不是一個真正的社區,因為它是虛擬的,沒有一個確定的地域范圍,只有和尚沒有廟,那是不行的,相反,有一定的地域作為依托,才能增強人的依附感,美不美,家鄉水,因為家鄉有山有水,我們才對她充滿依戀。有一定的人文地理條件,包括建筑、景觀等,才能給人以踏實感,“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葉落歸根,人老歸鄉”等俗語都是在說明地理要素對人具有巨大吸引力這一道理。

社區概念本身就是地域和人口的結合,人口要素也是社區最為基本的屬性。沒有特定人口,社區就沒有對象和活動主體,地域就僅僅是區域而沒有社區的含義。人口要素一般是指人口的數量和質量、構成分布和流動狀況等。社區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社區區域范圍的居民,這是社區與其他群體如俱樂部、公民社團等相區別的一個特征。數量狀況指社區居住人口的多少;質量狀況則指社區居民在素質方面的情況;人口構成狀況是指社區內不同類型的居民的數量比例關系;分布狀況是指社區人口及其活動在社區范圍內的空間分布;而流動狀況則指社區居民在社區內的進出以及在空間分布上的變化等。社區人口要素是開展社區工作的重要依據。只有根據不同的社區人口要素開展相應的社區工作,才能更為有效地發展社區。如果我們還以和尚與廟作比方,人口要素就是“和尚”,一個寺廟光有大雄寶殿、藏經閣,卻沒有和尚,那是沒有生氣的,也不能稱其為廟宇。同樣,我們看外國電影,經常接觸到第13街區、第5街區這樣的說法,街區就是單純地理意義上的,只強調地域范圍,街區里面只有住滿了常住居民,才能成為社區。

組織結構要素指的是社區內各種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及其構成方式。在現代城市社區中,由于社區人口差異巨大,社區中的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日漸增多,要充分整合社區資源就需要依據社區組織結構要素進行相應的組織和管理。目前來看,社區內不僅包括家庭、鄰里、商業企業組織、黨政機關、社區居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還包括一些文化、體育和娛樂性群體組織以及志愿者組織等。社區工作中要建立起社區內各種社會群體和組織之間良性的互動關系,共同致力于社區的建設和發展。社區組織就是社區的脊梁,是社區居民的主心骨,是把社區人團結、凝聚在一起的那種機構。如果把中國比喻成一個大社區,那么各級黨組織和各級政府就是這個大社區中的主心骨,是核心力量。目前城鄉社區中的主心骨就是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居委會。

社會心理要素是指在同一社區內生活的人們在生活習慣、行為方式方面的相似性以及社區成員對社區所產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是社區中人們經常性地交往和互動的結果,也是把社區人群聯結起來的重要精神紐帶。社會心理要素是社區工作中既需要充分利用的有效方式,也是社區工作的成果之一。它是社區建設中的軟件工程。社會心理要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區文化、社區傳統,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逐步形成,但一旦形成了就很難改變。為什么古話說“故土難離”,就是因為故鄉所形成的親切的文化傳統氛圍已經深深地烙刻在每一個人心中,很難割舍。

規則體系要素是指為協調社區內的不同組織和成員而制定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等,以建設良好的社區環境。社區規則體系要素是開展社區工作的基本指導原則,是建設社區的基礎。良好的規則體系對于建立環境適宜、管理有序、居民認同的社區具有重要意義。這些規則體系不僅包括社區制定的成文的制度規范,如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約、社區自治組織構成規定等,還包括居民之間在大量的社會交往和互動中形成的一些互利互惠的內在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有人存在,就有矛盾,如何解決矛盾、實現和諧呢?就要訂立一些規矩,設立一些規則,才能保證社區各項事業和工作有效地運轉、有序地發展。

物質要素也是社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技術性基礎設施,如社區內的供水排水系統、道路、路燈等;社會性基礎設施即社區活動設施,如社區公共組織辦公場所、社區服務設施、辦公設備、活動經費、文化體育設施等以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要素,如社區醫療保障體系、社區社會保障體系等。物質要素是社區得以存在的基礎平臺。

社區的六個要素是社區形成的必要條件,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開展社區工作和研究不能忽視任何一個要素,也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片面地理解和處理,必須對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延伸閱讀: 我們身邊的社區

社區這個詞,看起來很遙遠,尤其對于農村地區的人來說,但實際上,從寬泛的意義上來看,社區真的是無處不在的。一個小灣落,幾十戶人家,幾排房屋,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由于長期生活在一起,有著相同的語言、風俗習慣,彼此之間交往頻繁,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社區;同樣,一個班集體,在學校時,天天生活在一起,同學情誼、師生情誼,使得班集體也會成為一個小社區。為什么同學之間都畢業十幾年、幾十年了,還想經常聚一聚,即使不能常相聚,也要在Chinaren上面開設一個同學錄,建立網上聯系。古龍的小說中常寫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我則要說,有人的地方才有社區。顯然,社區的靈魂就是人,社區就是一群人生活的共同體,一群人由于長期生活,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氛圍。學校或網上的班集體、寧靜的小山村、嘈雜的小集鎮,無論是東北的平原村莊,還是南方的少數民族吊腳樓都是一個個社區,城市的街道或街坊鄰里,無論是北京的四合院、大雜院、小胡同,還是江南小城的街巷、里弄都可能是一個個社區的代表。當然,如果從行政規劃來講,從狹義上來看,只能有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兩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城市的居委會轄區和農村的村委會轄區(后者是當前的主流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交城县| 扎囊县| 高陵县| 武夷山市| 榆树市| 湖北省| 三亚市| 观塘区| 临澧县| 台东县| 沙河市| 无为县| 辉县市| 江西省| 锡林郭勒盟| 五指山市| 大余县| 永泰县| 芜湖市| 绍兴县| 闸北区| 嘉荫县| 蛟河市| 武威市| 晋宁县| 增城市| 观塘区| 肥城市| 正镶白旗| 双鸭山市| 栖霞市| 育儿| 云阳县| 溧水县| 正宁县| 宣化县| 屏山县| 海宁市| 沅江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