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白居易與荔枝核

歷史溯源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唐代詩人和文學家。

一天,大詩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詩稿,有位南方的詩友來看望他,還帶來一些剛成熟的荔枝。于是兩人一面研究詩稿,一邊品嘗鮮美可口的荔枝,吃著吃著,白居易不由得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一首贊美荔枝的詩句:“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霜”。這時,他的妻子春蘭進來,看見桌子上擺著許多荔枝核,就撿在一起,找了張紙包起來,隨手放在桌子的抽屜里,時間一長,就忘掉了。

一個月后,白居易因受涼腹痛發作,同時疝氣病也發了,行動不便。春蘭便到郎中家取藥,郎中問明病情后,把預先包好的一包中藥給了春蘭。春蘭回到家,因為家務活兒忙,沒有立刻煎藥,就順手放在她原先放荔枝核的抽屜里。過了一會兒,活兒忙完了,春蘭準備好藥鍋,從抽屜里拿出郎中包好的中藥,打開一看,是幾粒荔枝核。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存放的荔枝核,“是不是拿錯了”,她想,于是打開另一個紙包,一看也是荔枝核,兩個包兒一個樣。她低頭思索了一會兒,難道郎中給的藥就是荔枝核,這荔枝核能治腹痛?為了慎重起見,春蘭又到郎中家詢問,郎中說他給的藥就是荔枝核,是治療寒氣腹痛的良藥,他曾治愈不少腹痛病人。春蘭這才熬了荔枝核水,讓白居易服用。沒過幾天,白居易的腹痛消失了,就連疝氣病也好了。以后,他逢人就說,見人便講:荔枝核能治疝氣病。后來,白居易到京城居住,又告訴了一個御醫。御醫在編修“本草”時,收集了荔枝核,就這樣,荔枝核作為一味中藥流傳下來。

中醫觀點

荔枝核,又名離支核、丹荔核、大荔核、荔仁,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實,主產于兩廣、福建、四川等地。中醫認為,荔枝核性味甘、澀、溫,入胃、肝經,有散寒行滯,理氣止痛之功,適用于肝郁氣滯,胃脘久痛,痛經,產后腹痛,睪丸腫痛,疝氣疼痛等。《本草備要》言其“入肝腎,散滯氣,辟寒邪,治胃脘痛,婦人血氣痛”。《本草綱目》言其“治癲疝氣痛,婦人血氣刺痛”。辨證選用,理氣止痛,散寒解郁,對女子痛經,產后腹痛,受寒腹痛,疝氣等甚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成武县| 华池县| 奈曼旗| 丹寨县| 西乌珠穆沁旗| 抚宁县| 宁德市| 罗城| 依安县| 龙州县| 都匀市| 正阳县| 平度市| 新沂市| 嘉善县| 卢氏县| 云和县| 永顺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丰县| 梨树县| 和田市| 南川市| 瓦房店市| 永宁县| 武安市| 新宁县| 寿阳县| 嘉祥县| 铜山县| 宁远县| 日土县| 中西区| 冷水江市| 富锦市| 长沙县| 周至县| 民乐县| 凤阳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