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中醫(yī)叢書:名人用藥與中醫(yī)
- 胡獻國
- 1056字
- 2019-01-10 18:39:38
七、唐伯虎與田螺
歷史溯源
唐寅(yín),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原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畫家、詩人。據(jù)說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取名為寅。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不僅詩書畫俱佳,而且對醫(yī)學也略知一二。他除了游歷名山大川,賦詩作畫外,有時也為黎民百姓醫(yī)治一些疾病。
一日,好友祝允明宴請?zhí)撇ⅲ瑑扇孙嬀普ǎ雎労笤簜鱽硇『⒖蘼暋L撇枺骸靶簽楹翁淇蓿俊弊T拭鞔穑骸皩嵅幌嗖m,三日前小兒腹脹如鼓,小便不利,請了幾位郎中診治,均未見效。不知唐兄可有妙法?”唐伯虎說:“可試試看”。唐伯虎為小兒診視了病情后,揮筆在紙上寫下:“圓頂寶塔五六層,和尚出門慢步行;一把團扇半遮面,聽見人來就關門(打一物)”。寫罷,唐伯虎說:“將此迷底選大的備三個,與一枚薤白頭共搗碎,敷于小兒腹部,一日后病就會好”。祝允明拿起那張紙,略一思索,點點頭,提筆在上面寫了“田螺”兩個字,就叫家人按方抓藥去了。
南宋時,杭州名醫(yī)熊彥誠大小便閉結,五天不通,其腹脹隆如鼓,同行都束手無策。熊彥誠與西湖妙果寺高僧慧月是莫逆之交,病危之時,便命家人通知慧月訣別。慧月驚悉,急奔熊府,在釣橋邊逢一他鄉(xiāng)異客,客問:“方外高士,為何如此急忙奔走?”慧月嘆息道:“我一好友大小便閉結,命在旦夕,急欲探望!”客笑道:“此事容易,我送你一藥,包管藥到病除!”說罷,脫靴下水,在西湖岸邊摸了一個大田螺,說:“你將此物帶去,以鹽半小勺連殼搗碎拌和,敷在病人臍下一寸三分處,用寬布帶扎緊,備好便器,以待其通”。慧月半信半疑帶了田螺來到熊府,只見熊彥誠昏迷不醒,妻子在床邊落淚。郎中們已無良策,便勸用此方一試。敷螺不久,只聞熊腹“咕咕”作響,突然暴下,諸醫(yī)深愧而退。熊彥誠后來又活了16年,直到71歲才去世。
中醫(yī)觀點
田螺,為田螺科動物中國圓田螺或其同屬動物的全體。夏、秋季捕取。田螺是我國長江流域城鄉(xiāng)居民普遍喜食的殼類水產(chǎn)。它分布很廣,在江、河、湖、塘、水田等地方均有。

中醫(yī)認為,田螺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熱養(yǎng)陰、利濕解毒之功,適用于熱結小便不通、黃疸、腳氣、水腫、消渴、痔瘡、便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等。《名醫(yī)別錄》言其“煮汁療熱,醒酒,止渴”。《本草綱目拾遺》言其“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結熱,目下黃,腳氣沖上,小腹結硬,小便赤澀,腳手浮腫”。《本草綱目》言其“利濕熱,治黃疸,搗爛貼臍,引熱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氣淋閉;取水搽痔瘡狐臭,燒研治瘰疬癬瘡”。田螺殼味甘、淡,性平,也可入藥,有散結、斂瘡、止痛等功效,主治濕疹、胃痛及小兒驚風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