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唐僧提到的中醫經典著作

原文賞析

《西游記》第六十八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中寫道:朱紫國國王患病,孫悟空為其“懸絲診脈”,唐僧說孫悟空:“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什么懸絲診脈!”這里的《素問》《難經》《本草》《脈訣》為中醫經典著作。

中醫觀點

1.《素問》

“素者,本也;問者,皇帝問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醫學先知,因此就誕生了以皇帝與大臣們問答形式撰寫的綜合性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

《素問》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相傳為黃帝創作,實際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大約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原來9卷,古書早已亡佚,后經唐王冰訂補,改編為24卷,計81篇,定名為《黃帝內經素問》,所論內容十分豐富,以人與自然統一觀、陰陽學說、五行說、臟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攝生、臟腑、經絡、病因、病機、治則、藥物以及養生防病等各方面的關系,集醫理、醫論、醫方于一體,保存了《五色》《脈變》《上經》《下經》《太始天元冊》等20多種古代醫籍,突出闡發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源。

《黃帝內經》,即《素問》與《靈樞》之合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反映了中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了中國醫藥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國醫學發展的基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黃帝內經》一直指導著中國醫藥學的發展。直到今天,《黃帝內經》對于中醫藥學的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黃帝內經》中還記述了大量中國古代天文、氣象、物候等學科的知識,為各有關學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2.《難經》

原題秦越人撰。“難”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解。“經”乃指《內經》,即問難《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后逐一解釋闡發,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故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其對人體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該書以問難的形式,亦即假設問答,解釋疑難的體例予以編纂,故名為《難經》。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俞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癥。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其中1~22難論脈;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病;62~68難論俞穴;69~81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沖門(消化道的7個沖要部位)和八會(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包括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并對五臟之積,瀉痢等病多有闡發,為后世醫家所重視。全書內容簡扼,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并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

3.《本草》

《本草》,即《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為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總結,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書中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采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癥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

在我國古代,大部分藥物是植物藥,所以“本草”成了中藥的代名詞,這部書也以“本草經”命名。漢代托古之風盛行,人們尊古薄今,為了提高該書的地位,增強人們的信任感,它借用神農遍嘗百草,發現藥物這一傳說,將神農冠于書名之首,定名為《神農本草經》,同《內經》冠以黃帝一樣,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賢的意圖。

4.《脈訣》

《脈訣》,南宋醫家崔嘉彥著,又稱《崔氏脈訣》《崔真人脈決》《紫虛脈訣》。《脈訣》是一部以四言歌訣形式寫成的普及性脈學專著。它以通俗簡捷的文筆闡述了脈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寸口診脈的生理學基礎,寸口分部及其常脈,寸口各部之脈所主臟腑和軀體部位,遲、數、浮、沉四種基本脈象的標準,五臟常脈。“七表八里九道”脈的脈象,脈病互參之理,各種病癥的脈象和各種脈象的主病以及脈應四時之理等等。盡管這部書在脈學理論和方法上沒有多大突破,但卻比較成功地將復雜深奧的脈學知識以簡明曉暢的形式進行了概括和表述,便于初學者習誦和掌握,易于推廣,以至成為后世學習和傳授脈法的重要藍本,反復為其他脈學著作所借鑒,如李時珍曾將其輯入《瀕湖脈學》中。

養生提示

除了《素問》《難經》《本草》《脈訣》外,中醫經典著作還有《傷寒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溫病條辨》等。

中醫理論是古人經過漫長的生存實踐對人類疾病進行自然觀察而總結出的規律,是對人體的病因病機、治療原則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和高度的總結,是后世醫家認識和診療疾病所要遵循的根本法則。中醫振興需要大量合格的中醫人才,大量合格的中醫人才的出現則需要良好的中醫教育,而中醫經典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因此,中醫醫生或學生不僅要弄懂經文含義,還要背誦一些重要的經文,作為必考課之一。各大中醫院校應成立中醫讀經會,讓廣大中醫學生對中醫經典的閱讀成為日常的功課。在中醫職稱晉升時也要增加中醫經典的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文水县| 门头沟区| 东阳市| 建昌县| 亳州市| 绥阳县| 饶河县| 济源市| 荥经县| 天祝| 广德县| 株洲县| 香格里拉县| 新田县| 雷州市| 常熟市| 襄垣县| 新巴尔虎右旗| 景德镇市| 凤阳县| 馆陶县| 会泽县| 娱乐| 武山县| 会泽县| 慈溪市| 商洛市| 蓬安县| 民权县| 新营市| 沙坪坝区| 巩义市| 喀喇沁旗| 连州市| 屯留县| 广昌县| 宁陕县| 彭山县| 南开区|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