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律相比,是一種非暴力的、軟性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的形成,應該有文學的參與,因為文學有對人的精神發生影響的能量。我們社會上現存的道德規范,在形成的過程中,文學都曾貢獻過力量。
黑格爾曾經說過,藝術是各民族最早的教師。文學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在國家道德建設上,也應該起到一種類似教師的作用。
文學作品可以把社會上非道德的惡行釘在恥辱柱上,以警示世人。應該承認,現在社會上不道德的惡行很多。政界里的權錢交易和不給好處不辦事,商界里的唯利是圖造假坑騙消費者,司法界里的吃罷原告吃被告,醫療界里的小病開大量的藥,學術界里的小圈子內互相吹捧,等等。作家面對這些不道德的惡行,不能無動于衷熟視無睹,應該用作品使其現出真身,用鮮明的藝術形象把這些惡行釘在恥辱柱上,使它們不能在社會上橫行。
文學作品可以把普通人身上閃現出的美德之光用文字固定下來,來感動世人。我們不少普通人的身上,經常會閃現出美德之光。比如對弱者的關愛,對親情和友情的珍視,對國家尊嚴和利益的看重,對愛情的忠誠,對他人的誠實守信,對施恩于己的人的恭敬和尊重,等等。我們作家應該用自己的眼睛,去及時發現和捕捉這種閃光,而后用作品用文字將這種閃光固定下來,讓這種閃光去照亮人間,使其長久地去感動他人,引來更多的效仿者。
文學作品可以對新的道德規范的建立進行呼吁,使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規范盡早得到社會認同。道德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人們的道德觀念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伴隨著社會生活的改變,一些落后的道德觀念會被拋棄,一些新的道德觀念會逐漸形成。現在,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們國家的建立,一些新的道德觀念也開始出現端倪。比如平等競爭觀念,我們這個民族在利益面前過去講究的是互相謙讓,認為競爭是不道德的,但現在大家都逐漸認識到,只要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競爭,即使是在親兄弟之間,也是道德的;又如有度享受觀念,過去,我們是不大敢提個人享受的,總認為提享受是不高尚不道德的,但今天,隨著市場經濟社會有投入就應該有產出,有投資就應該有收益這些觀念的確立,在人生態度上,人們開始既講奮斗也講有度享受。不少人開始認為,只要不是無度地妨害他人和社會的個人享受,都是道德的。面對這些新的道德觀念的萌芽,作家應該用自己的作品給予關注,把它們更鮮明地提到人們面前,以使其更早地得到全社會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