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斗機心閣臣生齟齬 信妖術天子斥忠臣

離辰時還差半刻,張居正就走進了內(nèi)閣院子。辰進申出,這是內(nèi)閣政府鐵打不動的辦公時間,自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后一直未曾更易。內(nèi)閣建置之初,場地非常狹小,三四個閣臣擠在一間屋子里辦公。后屢經(jīng)擴建,才形成今日的規(guī)模。這內(nèi)閣院子共有三棟小樓,正中間一棟飛角重檐,宏敞富麗,為閣臣辦公之所;院子東邊的小樓為誥敕房,西邊為制敕房,南邊原為隙地,后因辦公地方不夠,在嚴嵩任首輔期間,又于此造了三大間卷棚,內(nèi)閣各處一應幫辦屬吏,都遷到這里。

閣臣的辦公樓,進門便是一個大堂,堂中央供奉著文宗圣人孔子的木主牌位。大堂四面都是游廊,閣臣四套值房,門都開在游廊上。樓上房間,有的是會揖朝房,有的是閣臣休息之所。首輔高拱的值房在廳堂南邊,窗戶正對著卷棚,張居正的值房在其對面。自從趙貞吉與殷士儋兩位閣臣去年相繼致仕后,值房就一直空著兩套,門上落著鎖。值房一套一進兩重,共有六間,機要室、文書室、會客室等一應俱全。現(xiàn)在,高拱隔壁的一套門已被打開,兩個雜役正在房中收拾。張居正知道,那是預備高儀入閣辦公了。

張居正剛在值房里坐定,內(nèi)役還沒有把茶泡上來,便有一位吏員進來稟告說高閣老有請。張居正起身過去,只見高拱端坐在碩大的紅木案桌前,看得出他已到了一些時候,桌上擺了幾份翻開的折子,顯然都已看過。高拱指著文案橫頭的一張椅子,示意張居正坐下。

“太岳,昨夜睡了個安生覺吧?”高拱側過身子,擺了擺官袍問道。

“回家頭一個晚上,反倒失眠了。”張居正答。

“總不至魂一夕而九逝吧?”高拱眼角微微一動,揶揄道,“你向來風雨如磐,也有失眠之時?”

張居正聽出高拱話中譏刺之意,想到會不會是高拱知道了馮保昨夜來他府中潛訪之事,頓時多了一份警惕,裝糊涂說道:“前些時因為擔心皇上病情,心緒不寧,一時還沒調(diào)整過來。”

高拱并不知曉馮保潛訪的事,說這幾句話無非是尋個話頭開場,其實他一門心思還在張佳胤送來的邸報上。如今拿眼脧了脧擺在案桌上那份黃絹封面的邸報,臉色一沉,出氣也不勻了。

“兵部的事情,平常都是由你分管,我也十分放心。”高拱頓了一下,把話引上正題,“安慶駐軍嘩變的事,如何處置?”

三月間,安慶駐軍指揮張志學縱兵圍攻與其有怨隙的知府查志隆的官邸,與官邸守軍發(fā)生爭斗,打了好幾天,直到應天府尹張佳胤帶兵前往彈壓才得以平息。當時,邸報到京,因皇上病重,內(nèi)閣沒有會議此事。張居正便給應天府尹張佳胤去信,著他全權處理。府軍關系緊張甚至交惡已屬司空見慣,每年各地時有發(fā)生,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所以,張居正致信張佳胤后再也沒有過問,現(xiàn)在見高拱惱著臉問起,便猜想其中生了變故,于是謹慎說道:

“事發(fā)之后,仆責成張佳胤調(diào)查此事,究竟如何處理,尚未收到邸報。”

“你看看。”

高拱把桌上那份邸報推到張居正面前,張居正一目十行看了下來:

……此次安慶兵變,首惡為駐軍指揮張志學,此人性在厲直,失在激訐;質(zhì)在堅勁,失在溷濁。為報個人仇隙,置朝廷綱紀而不顧,竟縱兵圍攻安慶府官邸,導致軍士死九人,傷二十一人,無辜市民亦有五人死于流矢亂刃之中……

查安慶府尹查志隆,于此次兵變,亦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平日會揖駐軍將領,不行謙恭,處處頤指氣使;府軍合辦之事,雖在微末,亦行刁難。此次兵士嘩變之起因,實乃為查志隆調(diào)撥軍糧,以次充好,府倉陳米幾近糜爛,鼠屎沙礫亂布其中,遂招致張志學怒不可遏,引來一場血戰(zhàn)。下官勘查之中,發(fā)現(xiàn)查志隆尚有種種貪墨劣跡,故決定將張志學、查志隆一并鎖拿,下刑部鞫讞……

讀完邸報,張居正意識到張佳胤這下闖了大禍。這張佳胤是嘉靖二十九年的進士,為人清廉,是有名的干練之臣,張居正很欣賞他。正是由于他的鼎力推薦,隆慶五年,張佳胤才由兵部職方郎中出任應天府尹,兼管南京附近十府,安慶府也在他的兼管之中。處理安慶兵變,本是他職權分內(nèi)之事。從邸報中列舉事實來看,這種處置算是秉公而斷并無錯處,但張佳胤卻不知查志隆是高拱的門人,事前不作任何通報,徑將查志隆鋃鐺下獄,這豈不是蔑視首輔權威?

“好一個張佳胤,這樣大的舉措,竟然事先不同內(nèi)閣通氣!”見張居正放下邸報,高拱冷峻說道,“這樣下去,朝廷威權何在?”

張居正心底清楚,高拱所指的內(nèi)閣實際就是他自己。他也不想爭執(zhí),只是息事寧人地說道:“仆今日就給張佳胤去信,查證這件事。”

“查證什么,人已關在南京刑部大牢里了。”高拱一拍桌子,胡子也戟張起來,“我只問你,張佳胤如此處置,是否向你請示?”

這一問真的讓張居正犯難:若回答沒有請示,以高拱狹隘心胸,輕而易舉就會給張佳胤定一個“怙權失察,信讒助虐”的罪名,輕則降職,重則免官;若說張佳胤請示過,則明顯是引火燒身。而且從高拱出言吐氣來看,他已懷疑自己與這件事有牽連。

“元輔,”張居正不管高拱怒火燃胸,依舊口氣平和親親熱熱喊了一聲,接著說道,“張佳胤把張志學與查志隆兩人一同捉拿下獄,并沒有向我請示,但仆以為,張佳胤有權這樣做。”

“有權?誰給他這么大的權力?”高拱逼問。

張居正仍是不緊不慢說道:“仆上次給張佳胤信中,責成他全權處置,這實際上已經(jīng)授權于他。”

高拱感到張居正明顯在袒護張佳胤,心火一躥,氣昂昂地說道:“如此說來,捉拿查志隆,你也是贊同的啰?”

逮住高拱的話尾巴,張居正正色答道:“張佳胤公心辦案,僧面佛面都不看,把查志隆拿下了。仆知道查志隆是元輔門生,張佳胤未必曉得,不知者不為罪,我這就寫信,讓張佳胤放了查志隆,元輔你看如何?”

張居正外示關切內(nèi)含威脅,高拱聽了很不受用。待張居正話音一落,他立刻反唇相譏:“查志隆是我的門生不假,但張佳胤是你幕客,也是朝野之間人所共知的事。俗話說,打狗欺主,太岳呀,我看你是成心要撕破臉皮與老夫作對了。”

“元輔,此話言重了……”

張居正還欲解釋,卻一眼瞥見乾清宮大珰張貴急匆匆走了進來,遂打住話頭。張貴來傳旨,讓高拱去文華殿候見皇上。張貴退出后,高拱喊住準備離去的張居正,余怒未消地說道:“這件事我要面奏皇上。”說罷,踅身來到文華殿。

文華殿在左順門之東,離內(nèi)閣最近,沿會極門側磚道前行不過數(shù)百步,即是文華殿的正門文華門。該殿永樂中建,但長期閑置,歷朝皇帝都不曾御臨。嘉靖皇帝踐祚之初,諭旨將文華殿鼎新修建,易以黃瓦,從此,文華殿就成了皇上齋居經(jīng)筵及召見大臣的地方。

高拱走進文華門,早有文華殿當值太監(jiān)迎上來,把高拱領進殿西側的恭默室等待皇上召見,太監(jiān)給高拱沏上用上等朱蘭窨出的西湖龍井,笑吟吟說道:“高閣老寬坐些兒,萬歲爺還沒有駕臨呢。”

這恭默室乃大臣等候接見的進退之所,原也是高拱坐慣了的地方,屋子里的古董擺設,墻上的字畫匾對,無一樣不熟悉。這時已日上三竿,室外花圃中的芍藥,碗口大一朵一朵,在煦暖陽光下無不顯得婀娜多姿不勝嬌羞。高拱已喝了兩盅茶,皇上仍未蒞臨,他便信步走出恭默室,站在花圃前欣賞這些開得正旺的紫煙朱粉。忽然,他瞥見一個人正順著恭默室前的磚道匆匆走來。“這不是姚曠么,他來這里干啥?”高拱心下疑惑。姚曠是張居正值房里當差的吏員,平時最得張居正信任。待姚曠走到跟前,高拱喊住他。姚曠勾頭走路,萬沒有想到會在這里遇上高拱,心里一慌張,開口說話便不自然:“啊,是首輔大人,小人不知道首輔大人會在這里。”

高拱見姚曠手中拿著一個已經(jīng)緘口的足有寸把厚的信札,問道:“你手上拿的什么?”

姚曠干笑了笑,說:“是張閣老讓我送給司禮監(jiān)的。”

“啊?送司禮監(jiān)?怕是送給馮公公的吧!”高拱厲聲一喝,“姚曠你說實話。”

姚曠站在原地不做聲,那忸怩不安的神情,算是默認了。

“寫的什么?”高拱追問。

“首輔大人,小的的確不知。”

高拱揮揮手,姚曠飛也似的走了。望著他的背影,高拱懊惱萬分心緒煩亂……

打從嘉靖二十年考中進士并被選為庶吉士后,高拱就一直置身在京城的政治漩渦之中。明朝內(nèi)閣輔臣幾乎清一色都由大學士擔任,而大學士又必須是翰林院出身。每次京城會試中放榜的進士,只有極少數(shù)被主考官看中的俊才,才有可能進入翰林院當庶吉士。庶吉士雖然也算是一個九品官,但并無實職,只是留院研究歷朝經(jīng)籍典故、治國用人之術,以備日后晉升為侍讀侍講,作為皇帝顧問的儲備人才。因此,一旦被選為庶吉士,就是通常所說的點了翰林,前程就不可限量。選中庶吉士的人不一定都能入閣,但自永樂皇帝至隆慶皇帝這一百多年間,進入內(nèi)閣的八十一位大臣,絕大部分都是庶吉士出身。高拱與張居正,以及即將入閣的高儀,三人都是庶吉士出身。朱元璋開國之初,承襲元朝政體,設中書省及丞相之職,后因丞相胡惟庸謀反,朱元璋借機誅殺“胡黨”近七萬人,并決定廢除中書省,永遠撤消丞相之職,同時下旨說“今后誰敢言設丞相者,殺無赦”。撤了中書省,總得有人給皇帝辦事,于是,內(nèi)閣就應運而生。內(nèi)閣起初只是作為皇帝的一個顧問機構存在。入閣的學士,官階不得超過五品。至仁宗朝后,由于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深得皇上眷顧,受寵日深。仁宗遂讓他們處理朝中大事。閣臣操持權柄,就此開了先河。內(nèi)閣首輔從此成了柄國之臣,與宰相無異,只是名義不同罷了。作為權力中樞的內(nèi)閣,從此也就成了爭權奪利刀光劍影之地。閣臣們雖然都是庶吉士出身,但為專權,不惜陷同門同種于死地。遠的不說,二十多年前,次輔嚴嵩設計構殺首輔夏言就是一例。那時,高拱尚在翰林院中供職,對那一樁震驚朝野的冤案,他從頭到尾看得清清楚楚,對被腰斬的夏言寄予深深同情。由此他看到了政治斗爭的殘酷,但他并沒有因此退卻,相反,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入閣的決心。堂堂七尺須眉,既入仕途,不入閣,不當首輔,又怎能把自己的滿腹經(jīng)綸用來報效皇上報效國家呢?經(jīng)歷幾番風雨,幾次坎坷,總算如愿以償。從隆慶四年開始,高拱擔任內(nèi)閣首輔并兼吏部尚書,兼朝政、人事大權于一身,加之隆慶皇帝厭對政務,諸事對他倚重,讓他放手去干,這給他施展才干提供了極好機會。兩年來他經(jīng)天緯地,頗申其志;責難陳善,實乃獨裁。滿朝文武,進退予奪,無不看元輔顏色。但春風得意之時,亦是隱憂醞釀之日。高拱初任首輔時,內(nèi)閣中除張居正外,尚有陳以勤、趙貞吉、殷士儋三位閣臣。這三人資格均在張居正之上,與高拱差不多。除陳以勤有長者之風遇事忍讓,趙貞吉、殷士儋兩人都同高拱一樣恃才傲物,得理不讓人。俗話說,一個圈子里拴不住兩頭叫騾子。何況有了三個。內(nèi)閣從此成了爭吵甚至肉搏之地。脾氣火爆的殷士儋,好幾次為了丁點小事,竟與高拱老拳相向。趙貞吉雖然恪守“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古訓,但天生一副好嗓子,經(jīng)常與首輔叫板,罵得唾沫星子亂飛,聲音響徹內(nèi)閣大院。機樞重地,成何體統(tǒng)!高拱恨得牙癢癢的。他畢竟在京城官場練攤三十多年,“窩里斗”一整套學問爛熟于胸,應用起來嫻熟自如。首先,他把張居正團結起來——兩人多年交情,關鍵時候,張居正幫高拱說話。陣腳既穩(wěn),然后瞅準時機各個擊破,暗中搜集趙貞吉和殷士儋的黑材料,發(fā)動六科十三道各路言官上本彈劾。皇上那一頭聽信高拱一面之辭,因此,兩年時間內(nèi),陳以勤、趙貞吉、殷士儋三位閣臣相繼致仕。除陳以勤是自己看著沒意思上本請求回鄉(xiāng)外,另外兩位都是被高拱逐出內(nèi)閣的。所以,到了隆慶六年,內(nèi)閣就只剩下高拱與張居正兩人了。內(nèi)閣算是平靜了幾個月,自從隆慶皇帝得病以后,宮府形勢又頓時變得撲朔迷離,睡覺都睜著一只眼睛的高拱,突然發(fā)現(xiàn)真正的對手不是什么殷士儋和趙貞吉,而是自己昔日的摯友,現(xiàn)在位居次輔的張居正!平心而論,高拱覺得張居正的才能,不但遠在趙貞吉和殷士儋之上,就是大明開國以來的所有閣臣,也沒有幾個人的才能蓋得過他。一旦意識到這一點,高拱更感到猛虎在側,威脅巨大,也就特別注意張居正的一言一行。那一日,在乾清宮東暖閣中,他與馮保爭吵起來。張居正出面解勸,貌似公正,實際上卻在偏袒馮保。幾乎就在那一刻,高拱在心中作出決定,一定要把張居正趕出內(nèi)閣,而且事不宜遲,越快越好。

高拱不愧為鐵腕人物,就在內(nèi)閣入值的這二十多天里,他就辦妥了增補高儀入閣的一應事宜。高儀是他的老同僚,此人清心寡欲,淡泊處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并不是合適的閣臣人選。但高拱一時情急找不到合適的人,只好用他了。管他呢,先弄個盟友進來,對張居正多一份掣肘總是好的。與此同時他又故伎重演,布置自己的門生及言官,搜集張居正的材料侍機上本彈劾。他的這一舉動,也曾引起一些門生故舊的擔心,他們都知道張居正非等閑之輩,一旦讓他知曉,內(nèi)閣中就會狼煙滾滾。高拱即使能贏,也是元氣大傷。但高拱主意已定,不聽勸告。現(xiàn)在,通過查志隆被捉拿下獄一事,他越發(fā)相信自己的判斷,張居正覬覦首輔之位,早已暗中動手了……

高拱在恭默室里胡思亂想,不知不覺過去差不多一個時辰,仍不見皇上到來,這種事往常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皇上下旨候見,最多也等不了半個時辰。高拱正心下狐疑,只見張貴又滿頭是汗跑進恭默室,朝高拱施了一禮,說道:“皇上讓奴才來通知高閣老,今日的會見取消了。”

“為何取消?”高拱一驚,顧不得禮貌,直愣愣問道。

張貴面有難色,但經(jīng)不起高拱一再追問,于是低聲說道:“你是閣老,告訴你也無妨。萬歲爺剛才還好好的,跟奴才有說有笑,卻不知為何打了一個噴嚏之后,那臉色頓時就變了,又摔杯子又砸凳兒,鬧騰起來了。”

高拱頓覺不妙,心知皇上的病情又有反復,于是吩咐張貴:“你快回宮照顧皇上,我這就回內(nèi)閣,給皇上上札子問安。”

說罷,兩人離開恭默室,張貴一溜煙跑回乾清宮,高拱快步走回內(nèi)閣。過了會極門,剛要跨進內(nèi)閣大門,忽見樹蔭下躥出一個人,連聲喊道:“老爺,老爺!”

高拱停下腳步一看,喊話的竟是家人高福。他詫異地問:“你跑來這里干啥?”

高福神色極為詭秘,四下里瞧瞧,見沒有人,便壓低聲音說:“邵大俠來了。”

“邵大俠?”高拱心頭一緊,問道,“他進京干啥?”

“他要我盡快告訴老爺,他有緊急事找老爺商量。”

“他現(xiàn)住哪里?”

“棋盤街蘇州會館。”

高拱略一沉思,吩咐道:“你先去蘇州會館陪一陪他,酉時過后,我再去看他。”

“是。”

高福拔腿就走,高拱又把他喊住,小聲叮嚀:“告訴邵大俠,京城人多口雜,凡事務必謹慎,尤其不要暴露身份。”

高拱剛回到值房,正欲寫一便札給司禮太監(jiān)孟沖,讓他打聽今日姚曠送往司禮監(jiān)的究竟是什么札子。剛提起筆來,忽聽得大堂里有人扯著嗓子高聲喊道:

“皇上駕到——”

聽說皇上來了,高拱與張居正都慌忙跑出值房迎駕。他們剛跨出游廊,只見隆慶皇帝已站在過廳里了。兩人趕忙趨步上前,跪在大堂上。值樓各房間里一干屬官胥吏,也都涌了出來,在兩位閣老的后面,黑鴉鴉跪了一片。

“皇上,臣高拱、張居正于此接駕。”

高拱伏地喊了一聲,隆慶皇帝也不答應。大堂中出奇的寂靜,只有皇上的登龍靴,在磚地上發(fā)出橐橐的響聲。

皇上不發(fā)話,跪著的人也不敢起來。高拱心中納悶:“皇上不是發(fā)病,取消了在文華殿的會見么?怎么事前也不發(fā)旨,就突然跑到內(nèi)閣來了?”他抬頭朝皇上覷了一眼,只見隆慶皇帝穿著一件玄色絲直裰,外套一件紫色褙褂,頭上的那頂沒骨紗帽,也是隨便戴上去的,一看就是大內(nèi)居閑的便服。穿這種衣服,是不可會見外臣的。

就在高拱暗自思忖的同時,張居正也朝皇上覷了一眼。除了那身打扮讓他感到奇怪之外,他還看清皇上略微浮腫的臉上,泛著飄忽不定的青色,這是久病傷元的特征。

高拱與張居正等已跪了一些時候,隆慶皇帝沒有什么表示。這時,張貴氣喘吁吁從外頭跑了進來,他找皇上來了。他從恭默室與高拱分手回到乾清宮時,皇上莫名其妙的怒火才稍稍平息,并移步到西暖閣養(yǎng)正軒,聽司禮監(jiān)當值的秉筆太監(jiān)讀了兩份奏折,忽然一擺手說:“不讀了,備轎,朕去慈寧宮看看太子。”一乘杏黃色的四人暖轎立刻抬了過來,隆慶皇帝登轎,剛出乾清門,隆慶皇帝突然撩開轎窗簾兒,銳聲喊道:“快,追上她!”四個抬轎的內(nèi)侍被這一聲急喊弄糊涂了,一時都收住了腳步。“大膽奴才,這邊!”隆慶皇帝指著左崇樓方向,在暖轎里急得直跺腳。內(nèi)侍瞧著左崇樓前的御道上空無一人,卻也不敢分辯,只得抬起暖轎沿著御道向文昭閣的方向飛奔。“快!快!”隆慶皇帝拍著轎杠嚷道。內(nèi)侍們一個個上氣不接下氣,累得腳打絆子。過了會極門,隆慶皇帝手朝內(nèi)閣大門一指,喊一聲“進去”,暖轎便抬進了內(nèi)閣。

轎還未停穩(wěn),隆慶皇帝就跳下轎來,高喊了一聲“奴兒花花”,就跑進了內(nèi)閣小樓。

“奴兒花花?”

內(nèi)侍們一聽這個名字,嚇得一伸舌頭,心中也就明白了八九分。

卻說隆慶皇帝登基之后,成了九五之尊,沉湎酒色,更加有恃無恐。后宮佳麗,美眷如云。開頭兩年,他倒也顛鸞倒鳳,樂此不疲,但時間一長,他就嫌老面孔不新鮮,侍寢味同嚼蠟。去年,深諳皇上嗜好的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孟沖,暗地里差人送信給被隆慶皇帝封為順義王的韃靼首領俺答,請他進貢幾個塞外異族的美女。俺答很快就辦好了這件事,一下子貢上來十個。孟沖神秘兮兮把她們弄進紫禁城,隆慶皇帝看后,頓時龍顏大悅,照單全收。其中有一個波斯美女,叫奴兒花花。深瞳碧眼,膚如凝脂,從身材到臉蛋,沒有一處不叫人疼愛,沒有一處不讓人銷魂。隆慶皇帝看見她,當時就挪不開步。偏偏這奴兒花花生性大方,輕佻放達,顰笑嗔怒,盡合人意。唱胡曲,跳胡舞,痛快淋漓,讓人耳目一新。隆慶皇帝遂命在乾清宮后北圍廊的游藝齋中傳膳,只要奴兒花花一個人陪他飲酒。御膳房做了一桌精美的菜肴,御酒房送來自釀的已窖藏多年的竹葉青酒。杯箸都已擺好,箸是銀箸,杯是宮中銀作局用純金鍛造的做工極為精美的龍鳳杯。為了接待波斯美女,隆慶皇帝破例了。

酒斟上,隆慶皇帝正要舉杯相邀,奴兒花花嫣然一笑,嗲聲嗲氣說道:“萬歲爺,這樣不好!”

“有何不好?”隆慶皇帝問。

奴兒花花烏黑發(fā)亮的眼珠一閃,指著酒杯說:“這酒杯不好。”

“這是龍鳳杯,朕親自選的,取游龍戲鳳之意。”

“不好,”奴兒花花搖頭,“應該用櫻桃杯。”

“櫻桃杯?”隆慶皇帝思索一回,搖搖頭說,“沒見過。”

“在這哪。”

奴兒花花指指自己猩紅的嘴唇,隨之,只聽得珠喉嚦嚦,一陣嬌滴滴的笑聲滿屋飄蕩。

“嘴?”隆慶皇帝一時沒有明白過來。

“萬歲爺,漢人不是有‘櫻桃小嘴’這句話么?”

“哦,好一個櫻桃杯。”

隆慶皇帝恍然大悟,也大笑起來。

“萬歲爺,我要用嘴喂你。”

“好,好,用你的櫻桃杯。”隆慶皇帝色迷迷伸出兩個指頭,在奴兒花花猩紅的嘴唇上輕輕擰了一把。

于是,奴兒花花喂一口,隆慶皇帝就接一口。反之,隆慶皇帝喂一口,奴兒花花也接一口。隆慶皇帝酒量很大,喂酒的時候,他總是滿滿地含一大口,奴兒花花也不含糊全數(shù)吞下。只不過吞下去后,總是嬌嗔地瞪一眼隆慶皇帝,故作生氣地說:“萬歲爺用的不是櫻桃杯,而是大燒鍋。”隆慶皇帝高興得渾身打顫。那一頓飯,他吃什么都是香的。

那一夜兩人如膠似漆播云行雨不必細說,一完事兒就想睡覺的隆慶皇帝,竟然一個晚上瞌睡全無。第二天他宣旨讓孟沖進宮,把孟沖大大地嘉獎了一番,并當著孟沖的面情不自禁說道:“這奴兒花花,真是無上妙品!”

從此,奴兒花花這個波斯美女幾乎填滿了隆慶皇帝生活的全部空間。飲酒調(diào)琴,插科打諢,花前月下,耳鬢廝磨,須臾不肯離開,真不知今夕何夕。此情之下,后宮雖然表面上平靜如常,但暗地里已經(jīng)是劍拔弩張,殺機四伏了。隆慶皇帝貴為一國之主,誰也不敢把他怎么樣,但奴兒花花就不同,一個異國女子,萬里迢迢孤身來到大內(nèi),雖然得到了皇上的專寵,但卻把后宮三千佳麗全部得罪。可憐這些花容月貌之人,每到夜晚,一個個遲遲更鼓耿耿星河,飽受孤衾之苦。第一個對她恨之入骨的,自然是太子朱翊鈞的生母李貴妃。她是一個端莊賢淑的女人,哪里能容得這么一個妖冶放蕩的騷狐貍把皇上弄得神魂顛倒,晝夜不分。一天她找來馮保,秀眉一豎氣咻咻說道:“我看皇上被這狐貍精纏落了魂,忘了自己是一國之君。再這樣下去,千秋百年之后,皇上的英名如何能保。”因為奴兒花花,孟沖在皇上跟前更是得寵,馮保心中一直暗藏怒氣,這一下找到知音,兩人遂秘密計謀一番。幾天后,隆慶皇帝在文華殿接見大臣歸來,發(fā)現(xiàn)奴兒花花死在御花園的窨井之中。他頓時咆哮如雷,聲言要嚴厲追查。但查來查去也查不出名堂來。除了皇上和孟沖,宮廷內(nèi)外的人都因奴兒花花的死而大大松了一口氣。隆慶皇帝雖然風流本性,卻是一個懦弱之人,“無上妙品”一死,雖然在氣頭上也說幾句狠話,過些日子,他也就不再提起奴兒花花了。只是他變得比過去更加沉默寡言,有時一個人還跑到那口窨井旁站上片刻,流幾滴眼淚。過罷春節(jié),由于長期酒色過度,加之奴兒花花的死給他心靈帶來的創(chuàng)傷,他終于病倒。手腕生瘡,一股子黃水流到哪兒,瘡就長到哪兒。宮中暗地議論,皇上長的是“楊梅瘡”。關于這瘡是怎么長上身的,說法不一:一說這瘡是奴兒花花帶給他的,一說是皇上在孟沖的陪同下“微服私訪”簾子胡同惹下的。但不管怎么說,皇上因這瘡變得喜怒無常,一會兒清醒,一會兒糊涂。剛才,他本說得好好兒的要去慈寧宮,可是一出乾清宮,他就分明聽見奴兒花花嬌滴滴地喊了一聲“萬歲爺”,掀開轎簾兒,他看見奴兒花花婀娜的身影在御道上向著文昭閣方向奔跑。于是他雙腳一跺轎板,命令抬轎的內(nèi)侍一股勁兒地跟著奴兒花花的背影窮追不舍,直直地就進了內(nèi)閣院子。

早有小火者飛快報知張貴:暖轎出了乾清門,沒有向右去慈寧宮,而是向左拐,沿左崇樓文昭閣一線去了。張貴這一驚非同小可,立刻撒鷹似的追趕過來。

“萬歲爺!”

張貴顧不得擦去滿頭汗水,撲通一下跪倒在皇上腳前。

“你來干什么?”

皇上朝張貴呵斥一聲,這是他走進內(nèi)閣后說的第一句話。

張貴心里清楚皇上病又犯了,于是囁嚅著說道:“奴才來接皇上回宮。”

“朕不回去!朕明明看見奴兒花花跑進來,怎么就不見了,朕一定要找到她。”

皇上連連跺腳,走到高拱跟前,高聲喊道:“高拱!”

“臣在!”高拱伏地回答。

“張居正!”皇上又喊了一句。

“臣在!”張居正同樣回答。

“你們平身,和朕一起去找奴兒花花。”

“謝皇上。”

兩位閣老從地上爬起來,高拱朝跪著的吏員們揮揮手命令道:“你們?nèi)纪讼隆!?

吏員們謝恩,都退回到各自房間去。大堂里只剩下隆慶皇帝、高拱與張居正、張貴四人。張貴朝兩位閣老偷偷地做了一個手勢,意思是皇上犯病了。其實他不做手勢,兩位大臣心里也明白。皇上當著一干吏員的面,要他們?nèi)フ遗珒夯ɑǎ顾麄冾H為難堪。高拱心中思忖:如今第一等重要之事,是要讓皇上從迷迷瞪瞪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見皇上眼神游移不定,猶自天上地下東張西望地亂看,高拱突然厲聲高喊:

“皇上!”

聲音炸雷一般地響,皇上嚇得一哆嗦,向后踉蹌幾步。張貴趕緊上前扶住他。這一招還真管用,皇上頓時清醒過來。

“我這是在哪里?”皇上問。

“啟稟皇上,這是內(nèi)閣,臣高拱與張居正在此候駕。”說罷,兩位閣臣又跪了下去。

“平身。”皇上有氣無力地說道。

大堂空空蕩蕩,凳子也沒有一只,高拱請隆慶皇帝進樓上的朝房稍事休息。于是張貴留在樓下等候,兩位閣臣隨著皇上到了樓上的朝房。

皇上的情緒顯然還沒有安定下來,坐在椅子上不安生,來回地挪動。這時早有一個小太監(jiān)泡了一碗?yún)蟻恚噬线攘艘豢冢鋈挥诌B聲嘆氣,高拱觀察皇上的一舉一動,小聲地問:“請問皇上,要不要起駕回宮?”

皇上搖搖頭,說道:“這會兒好多了。”他起身走了兩步,嘆了一口氣,又坐了下來,勉強問道,“你們兩位閣臣,有何事奏來?”

高拱本有許多事情要向皇上面陳,但因礙著張居正在身邊,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想了想,問道:“殷正茂的謝恩折子,昨日送進宮中,不知皇上是否看到?”

隆慶皇帝答道:“昨日孟沖挑了幾份折子給我看,沒有殷正茂的,他謝什么恩?”

見隆慶皇帝壓根兒忘掉了這件事,高拱奏道:“上次皇上讓臣下票擬,起用殷正茂替代李延任兩廣總督,圣旨發(fā)下已經(jīng)一個多月。殷正茂到慶遠接任后,給皇上傳來謝恩折子。”

“啊,”隆慶皇帝點點頭,問道,“李延呢?”

“已經(jīng)致仕回家了。”高拱答道。

隆慶皇帝的眼珠子有氣無力翻動幾下,說道:“這個李延,眼中完全沒有朕這個皇帝,早就該撤職了。”

隆慶皇帝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讓兩位閣臣大吃一驚。高拱警惕地瞟了張居正一眼,他疑心是不是張居正背著他在皇上面前說了李延什么壞話。

“皇上,”高拱賠著小心說道,“李延愚鈍無才,不堪重任,但對皇上,卻絕不敢存有二心。”

“你吃過李延送的果脯么?”隆慶皇帝問道。

“果脯,什么果脯?臣沒有吃過。”

“你呢?”隆慶皇帝又問張居正。

“回稟皇上,臣也沒有吃過。”張居正恭敬答道。

隆慶皇帝干巴巴地一笑,說道:“如此說來,這個李延不但眼中沒有皇上,也沒有內(nèi)閣啊。”

高拱奏道:“皇上所言,臣等實不明白,還望皇上明示。”

“李延秘制的果脯,滋陰壯陽有特等功效,他每年都做了幾十壇子送人。你們查查,都送給誰了?朕吃不上,首輔吃不上,次輔吃不上,都是哪些人吃了,呃?”

隆慶皇帝說著說著就動了怒氣。高拱生怕他又氣出了“妄癥”,趕緊奏道:“李延的果脯實乃區(qū)區(qū)小事,皇上圣體要緊,大可不必為此動怒。”

“朕是病了,但朕得的并不是絕癥。”隆慶皇帝聽高拱說他病了,越發(fā)生氣,發(fā)了一通脾氣后,又傷感地說道,“你們兩位,都是朕裕邸舊臣,應該知道朕的病起因為何。”

兩位閣臣腦子中幾乎同時想起奴兒花花,但誰也不敢明說。正在愣怔間,隆慶皇帝又開口說道:“昨日孟沖領了一個老道進宮,這老道深諳陰陽大法,是世外高人,看過朕的病后,獻了一個方子,朕覺得這個方子比太醫(yī)的方子好。”

“請問是何方子?”高拱問道。

“老道說朕并不是什么大病,只是節(jié)令交替,導致體內(nèi)陰陽失調(diào)而已。他說可為朕秘制丹藥治療,這丹藥叫陰陽調(diào)和散。取十二歲男童子時尿液和十二歲女童初潮經(jīng)水,這經(jīng)水也一定要取自午時,然后將它們混合配以中藥煉制而成。因為劑量要大,所以童男童女各要一百,朕想這也不是什么難事,一百童男童女也不多,或許京城里頭就可找齊。朕就讓孟沖辦理此事。”

隆慶皇帝輕松說來,張居正的心情卻越聽越沉重,忖道:隆慶皇帝的父親嘉靖皇帝一生篤信道教方術,終日在西苑內(nèi)齋醮煉丹,導致國事糜爛,政風頹敗。現(xiàn)在眼前這位九五之尊又要步其父后塵,聽信妖道之言,再行讓大臣嗤鼻讓百姓詈罵的虛妄之舉……想到這里,張居正忘記了個人安危,脫口說道:

“皇上,臣以為此事要三思而行。”

“為何?”隆慶皇帝叮問。

張居正肅顏奏道:“陛下乃天下至尊,萬民垂范,絕不可妄聽妖道之言。”

“高拱,你說呢?”

高拱內(nèi)心贊同張居正的看法,但出于政治謀略,卻違心答道:“臣認為老道言之有理,試試也無妨。”

隆慶皇帝長出一口氣,對高拱投以信任的一瞥,然后惱著臉怒斥張居正:

“張居正啊張居正,你雖是朕裕邸舊臣,卻全然沒有愛朕之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湖市| 九龙坡区| 新营市| 绥德县| 大埔区| 云霄县| 柳江县| 咸阳市| 河西区| 将乐县| 九江县| 岳阳县| 叙永县| 正定县| 阿合奇县| 庄河市| 汝阳县| 汤原县| 萝北县| 延寿县| 惠水县| 兰州市| 兴业县| 昌图县| 合川市| 广宗县| 济宁市| 五台县| 三门峡市| 宁河县| 霞浦县| 浠水县| 克拉玛依市| 贡觉县| 公主岭市| 桐柏县| 西贡区| 农安县| 广昌县| 忻城县|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