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專門的經紀公司,陳歌聽說過,米國那邊就是這樣的,經紀人并不依附于影視公司,而是獨立的存在,他們負責的是為自己服務的演員爭取利益,而不是像內地這樣,為影視公司工作。
關于王靚萍想要開經紀公司的事情,陳歌是很驚訝的,因為在內地,不依附影視公司,經紀人是很難獲取資源的。
想要建立經紀公司,首先王靚萍就得確保自己手下的演員能吃上飯,也就是說,王靚萍必須得給這些演員找到足夠的角色。
然而現在的內地,一般電視劇都是電視臺或者影視公司投資拍攝,不論電視臺還是影視公司,他們都有自己的演員儲備,王靚萍如果不依托人家,人家又憑什么把手里的蛋糕分給你?
這就是內地現在存在的問題,陳歌覺得,如果再過幾年,資本進入電影市場,私人投資的影視劇越來越多,經紀公司才有足夠的資源來發展。
首先,私人投資的影視劇不像電視臺或者影視公司那樣有自己的演員儲備,所以他們只能請演員來演,這時候“野生”演員才會有機會,而經紀公司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陳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王靚萍,但王靚萍卻告訴了陳歌一個讓他意外的計劃。
“你是說,合資片?”陳歌這回真的被王靚萍的想法驚訝到了。
“沒錯,因為大陸政策的問題,香江的劇組去內地拍戲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所以,我們經紀公司的目標就是給這些香江的劇組提供內地演員!”王靚萍意氣風發的說道。
聽到王靚萍的計劃,陳歌感覺豁然開朗。
現在越來越多的香江劇組選擇去內地拍戲,為什么?一來是因為內地政策有優惠,比如投資方面可以給予補助,就像香江的青書社一樣,二來,所有的香江劇組都知道,在內地非常省錢!
內地的物價比香江便宜超過一半,而且內地演員包括群演的工資也要比香江便宜的多,基本上如果一部戲在香江拍攝需要花費一百萬,那么在內地六七十萬就夠了。
這種情況,一些小投資小成本的劇組簡直是蜂擁而至,這兩年政策開放之后,幾乎所有影視城都可以見到一兩個來自香江的劇組。
沒錯,對“野生”演員來說,內地的機會不多,但是香江的機會多啊!在香江,大部分演員都是野生的!因為香江大部分電影都是私人投資。
而且,內地的優惠政策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到內地拍戲的香江劇組,必須要用內地的演員做主演!
當然,這里所說的主演并不要求是真正的主演,一般都是電影片頭播放的演員列表的那種主演,圈里人都叫這種角色為主配,也就是主要配角的意思。
有了這種政策,王靚萍的經紀公司操作空間就很大了。
“王姐,我覺得你這公司有搞頭。”陳歌一時興起來了一句香江的口頭禪。
“沒錯,小陳,姐的公司將來肯定能成為橫跨香江和內地的大公司,到時候我旗下帶著三千明星,專門推你來當頭牌!”王靚萍像興致也來了,一臉興奮的對陳歌說道。
“哈哈,王姐你這公司還沒開就開始做夢了?還三千明星,當時候恐怕就是三千龍套恐怕都湊不出來啊!”陳歌玩笑道。
就這樣,兩人基本上達成了一致,陳歌解約,王靚萍辭職開公司,然后公司專門靠合資片發展,而陳歌負責給公司撐場子打廣告。
關于解約的事情,陳歌就直接交給了王靚萍去處理,他相信王靚萍處理這種事情要比自己更有經驗,而且現在的他在香江風頭正盛,得趁著這股風頭趕緊繼續拍戲,把自己的名氣穩定下來。
王靚萍帶著一些陳歌簽署的文件走了,這些文件都是一些授權書,王靚萍確實很有經驗,事情還沒開始辦,該準備的就都已經準備好了。
不過,王靚萍臨走的時候給陳歌聯系了一個角色,是個主演,而且這部戲的導演在香江也非常有名,在徐明還未獲得加納最佳導演之前,他和徐明的名氣不相上下。
《飛皇令》,這是一部武俠片,改編自香江最近一本非常火的武俠小說,而且導演是著名武俠導演周克,可以說這部戲未拍先火!
拿到王靚萍給的劇本之后,陳歌簡單看了看,發現這部戲還不錯,故事很動人,里面的人物刻畫也很深刻,在他看過的劇本里質量算是上乘的。
拿到劇本的第二天,陳歌專門給徐薇請假抽時間去了《飛皇令》劇組,這時候劇組還在籌備階段,接待陳歌的是劇組的副導演。
“陳先生,真是久仰大名,想不到您這么年輕啊!”
劇組的副導演叫呂強,一個看起來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他看到陳歌之后非常熱情,直接把陳歌拉到了劇組的會客室。
“哪里,呂先生過譽了。”
陳歌如今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傻人有傻福》即將下架,但是票房早已過了千萬,現在的陳歌可謂當紅小生,現在他都不敢逛街了,因為他走在路上經常會被人喊阿福。
“不知道陳先生來我們劇組是為了什么事情?”
兩人寒暄了幾句,呂強笑呵呵的問道。
“呂先生不知道嗎?我是接了你們這部戲才來的。”
陳歌有些詫異,雖然這部戲是王靚萍幫忙接的,但是以他的名氣,劇組應的人該知道他接了這部戲才對。
“啊?原來陳先生你接了我們的戲啊!抱歉!抱歉!因為周導這幾天有事,一直沒有來劇組,所以我們不太清楚這件事。”聽到陳歌的回答,呂強連忙道歉。
“沒事的,呂先生,我來就是想問問,我什么時候進組啊。”陳歌笑了笑說道。
“這個……”呂強有些遲疑的看了陳歌一眼,說話突然吞吞吐吐起來。
“怎么,呂先生,有什么問題嗎?”陳歌疑惑道。
“這個,陳先生,我只是個副導演,進組的事情我沒權利做決定,你想問這個,得周導回來了才可以。”呂強說道。
“這樣啊,那周導什么時候回來?”陳歌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問道。
“估計得一個星期之后吧。”呂強想了想說道,“這樣,陳先生,你留個聯系方式,周導回來了之后我再通知你。”
“好的。”陳歌笑著點了點頭。
一個星期,正好他的培訓課也上的差不多了,所以陳歌欣然答應了下來。
————
“咦?陳歌,今天又有你的新聞啊!”
培訓班教室里,陳歌正在拿著教材苦背,徐薇拿著報紙笑嘻嘻的走了進來。
“《傻人有傻福》下架了,有點新聞很正常。”陳歌頭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可是今天的新聞是頭版頭條哎!好像和你那部電影沒什么關系,這是另一部電影,叫……”徐薇說著翻了翻報紙,“叫《飛皇令》!”
《飛皇令》?陳歌聽到徐薇的話頓時一愣,他昨天剛去了劇組,今天怎么就上新聞了?
“能把報紙給我看一下嗎?”陳歌朝著徐薇伸了伸手。
“吶,給你!”徐薇應該是已經看完了,所以順手把報紙塞給了陳歌。
陳歌翻開報紙,果然頭版頭條寫著“金棕櫚主演陳歌有意參演《飛皇令》”
陳歌往下細看,發現寫這個新聞的是一個報社記者,這個記者很喜歡《飛皇令》原著小說,所以最近一直關注《飛皇令》這部電影的拍攝,而就在昨天,他從內部得到消息,《飛皇令》的男主角很可能要讓陳歌來飾演,所以立即的寫下了這篇文章。
整篇文章沒什么問題,只不過陳歌覺得文章里對自己的吹噓太過了,比如說“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棕櫚主演”以及“加納最佳導演徐明的御用小生”之類的,在陳歌看來,這篇文章應該是劇組或者制片方特地做的宣傳廣告,所以他看過之后就沒怎么在意。
一天的課程背完,培訓班終于下課,陳歌帶著渾渾噩噩的腦子來到了路邊準備打車。
“陳先生!陳先生!”就在陳歌等車的時候,身旁突然竄出來一個人。
“嗯?你好,請問你有什么事情嗎?”
陳歌著到來人,三十來歲,戴著眼鏡,頭發雜亂,胡子也刮得不怎么干凈,對于這個人他并不認識,于是疑惑的問道。
“陳先生您好,我是《晚方報》的記者,在這里想簡單的問您一個問題,不知道您方便不方便?”來人一臉熱切的說道。
“你想問什么?”
陳歌有些警惕,因為香江的媒體和外國媒體很早就接軌了,而且狗仔這種職業甚至比米國那邊還要吃香。
“陳先生,您不要擔心,我只是想問問關于您參演《飛皇令》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那個記者一看陳歌的表情,語速飛快的說道。
“《飛皇令》的事?”陳歌看了那個記者一眼,然后點了點頭道,“沒錯,我是接了這部戲,怎么了?”
“沒什么,陳先生,我只是來確定一下而已,既然得到了您的確認,那我就不打擾了,再見。”記者說完就急匆匆離開了。
看著突然而來又突然而歸的記者,陳歌揉了揉太陽穴,感覺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