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新聞科學與科學精神

新聞學原本是一種科學,新聞傳播研究是一種追求真理的科學活動、學術過程。我們力求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包含科學成分,盡力使之趨向真理,貼近真理。這就要求新聞傳播研究持有科學態(tài)度,貫穿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讓科學與真理的陽光照亮我們的工作進程。一個人的一生,能夠聚精會神地投入這樣一種科學事業(yè),是值得的,是無怨無悔的。

今天,能在這里發(fā)言,能見到這么多時常想念的老師和系友,我十分高興。今年年初,一場大病加身,令我在京治療休養(yǎng)至今,算來已9個月了。今天,我能走出病房登上這個講壇;今后,使我仍有可能繼續(xù)從事我所熱衷的新聞學研究活動,這些多虧了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老師和歷屆系友的親切關懷和熱心相助,使我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和休養(yǎng)的環(huán)境,增添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和力量。借此機會,我向老師和同志們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下面,我就新聞科學與科學精神這個題目,談三點粗淺的想法。

第一點,新聞傳播研究要有哲學頭腦,哲學訓練,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偉大的認識工具和根本方法,使我們的研究成果多一些真正稱上起規(guī)律性的東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空前繁榮起來了,同時迎來了新聞學發(fā)展的最好時期。在這十幾年,我們發(fā)表和出版的新聞論著最多,創(chuàng)辦新聞刊物和新聞研究機構最多,其數量及質量是任何歷史時期無可比擬的。在這一形勢下,我們的新聞傳播研究也應當上新臺階,創(chuàng)新水平,開新局面。上新臺階至少有兩種要求、兩個標志。一是在新舊世紀之交隨著多媒體時代的臨近和到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健全,新聞傳播研究必須開闊眼界,拓展研究領域。現(xiàn)在新聞學領域的新問題、新課題太多了,對它們只有給予科學的回答,新聞學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以豐碩的成果迎接一個嶄新的世紀。二是在我國新聞學十幾年大發(fā)展的基礎上,多出一些精品,多出一些高水平的論著。也就是說,要多發(fā)現(xiàn)和概括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特別是反映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基本規(guī)律的東西。這兩個要求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了一定發(fā)展規(guī)模之后,強調出精品,追求高質量,就更重要一些,更緊迫一些。

帶規(guī)律性的東西,一則帶有普適性,被新聞實踐認可、采納,指導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思想和新聞活動;二則帶有一定的恒定性,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其價值是長存的,甚至是不朽的。如毛澤東的《政治周報發(fā)刊理由》,陸定一的《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范長江的《記者工作隨想》等,便是因包含新聞規(guī)律,特別是基本規(guī)律,或按時髦說法含金量大,從而成了新聞學的傳世之作。十幾年間,我們出了那么多新聞學論著,能被全國新聞界認可、叫好,有希望成為傳世珍品的,能有幾多呢?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極少,但可以說不多。的確,我們的新聞傳播研究,到了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應當超越狀態(tài)描述和一般性的經驗歸納,重在揭示規(guī)律性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規(guī)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靠一般的認識工具,無法觸及,難以把握。正如恩格斯所說,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只有對研究者進行哲學訓練。具備了足夠的哲學素養(yǎng),掌握了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他科學方法才能發(fā)揮應有效應,才能觀照現(xiàn)象蘊含的本質,發(fā)現(xiàn)事物內部的穩(wěn)定性聯(lián)系即規(guī)律。也只有這樣,才能沖破經驗主義對新聞學研究的長期束縛,提高這一學科的整體水平。十余年來,在幾次會議上,在私下交談中,我多次聆聽甘惜分老師關于研究新聞學要靠哲學方法上升到足夠理論高度的教誨,他本人的著作就曾做出這方面的典范。不少大學新聞系的中青年教師多次和我談起,現(xiàn)在出了那么多新聞理論著作,但在理論概括的高度上,在對新聞規(guī)律的宏觀把握上,很難說有哪一本達到或超過《新聞理論基礎》的水平。盡管這部著作由于問世于粉碎“四人幫”之后不久的歲月,帶有它的歷史局限性,比如對“四人幫”的批判重于對新聞原理的正面闡發(fā),一些結論在今天看來已顯得陳舊,但它內在的規(guī)律性和邏輯力量至今令人嘆服。在書中,甘老師提出要從新聞事實、新聞傳播者、新聞接受者三者關系考察新聞的特性和本質。在我國,這是首次如此明確地提出倡導這一研究途徑和方法。新聞的本質和規(guī)律只有在其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中方能揭示出來。這是真正的科學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堅持這一方向和方法,新聞學才有可能成為科學,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更多帶規(guī)律性的東西。艾豐同志的《新聞采訪方法論》之所以成功,奧妙也在這里。這種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應當更自覺、更普遍地應用于我國的新聞學研究,從而形成我們的整體優(yōu)勢。

十余年來,我國的新聞學研究引入多種外來的研究方法,使我們的研究色彩紛呈。有的方法因為與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內在相通,有一定的哲學色彩,效果更好,威力更大一些,如系統(tǒng)科學方法等;有的屬于一般方法,因層次低而只能在一定范圍起作用;還有的是生搬硬套,對揭示新聞規(guī)律并沒有多大幫助,只能使人眼花繚亂。即便如系統(tǒng)論、信息論等真正的科學方法,也不能替代哲學方法。一切科學方法都應在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統(tǒng)攝之下,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科學作用,對揭示新聞的本質和規(guī)律起到一定的作用。當今,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研究手段更現(xiàn)代化了。但是,不能因此喪失哲學頭腦,淡化哲學意識,輕視哲學的作用。新聞學研究如果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和統(tǒng)攝,是不能形成科學形態(tài)和科學體系,是不會稱為科學的。當然,提倡新聞學研究的哲學意識,不是提倡隨處套用哲學概念,不能用普遍規(guī)律代替新聞規(guī)律,更不能重蹈政治學取代新聞學的覆轍,這是需要防止的另一種傾向。

第二點,強調系統(tǒng)性和前沿性的統(tǒng)一,學術性和實用性的統(tǒng)一,把經驗形態(tài)的東西及時上升為理論形態(tài)的成果。

各高等院校的新聞學教師,是我國新聞學研究的主力軍。新中國成立46年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十幾年里,以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北京廣播學院為代表的新聞院系,先后出版了成套成系列的新聞學教科書和新聞學專著。這是新聞學研究的系統(tǒng)工程、系統(tǒng)性成果。一門學科要成為立足社會的科學,沒有“成本大套”的著述,如同殿堂沒有地基和骨架。這些教材和專著,凝聚了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學術研究成果。沒有新聞學的這些系統(tǒng)化的東西,對于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對于中國新聞學的國內普及和走向世界,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我們時而會聽到,這些科學成果被譏為“學院派”的閉門造車,被譏為“經院哲學”。這是很不公道、很不嚴肅的說法。雖然不能說這些教材、專著本本都是精品(其中確有濫竽充數、粗制偽劣的貨色),但相當一部分著作可以說是我國新聞事業(yè)上百年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幾代新聞研究人員心血的結晶。像方漢奇老師主編的《中國新聞事業(yè)通史》,是中國新聞學的一座豐碑,它是要享譽海內外的。沒有這類著作相繼問世,中國的新聞學會成什么樣子?會永遠停留在“小兒科”的水平。

新聞學研究的系統(tǒng)性與前沿性并不矛盾,在那些高質量的教材和專著中,系統(tǒng)性和前沿性、學術性和實用性是熔鑄一體的。系統(tǒng)全面論述和闡發(fā)某一分支學科的教材和專著,不可能不反映本學科的前沿狀態(tài),只是教材中概述的規(guī)律更清晰、更準確,而專門探討前沿問題的論著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更大一些。從前沿課題的探討到范疇體系和系統(tǒng)理論的形成,有一個探索和升華過程。如前所述,新聞傳播研究的前沿性課題太多了,一個一個峰巔有待我們去攻取、去占領。我們原有的一些系統(tǒng)性的著述,從框架結構到具體闡述,已經落后于時代精神和新聞實踐,應當汲取近十余年前沿課題的研究成果,加以充實、調整、改造和重構。而對于新聞學前沿課題,應當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敢于觸及、勇于探討,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充滿活力,不斷開放新的花朵,結出新的碩果。

一般來說,新聞知識系統(tǒng)化的任務往往由新聞教學隊伍和新聞研究機構來承擔。應當說,新聞教育界所出成果最豐。這在我國是一個好傳統(tǒng),中國最早的新聞學專著是直接用于新聞教學的教科書,1949年以來最早出版的幾部新聞學著作,也是以教材形式面世的。但新聞教育界也同時肩負攻占學術前沿的重任。許多由國家下達和支持的重大課題是由他們完成的。新聞學前沿性課題的來源無非兩條:一是本學科整體建構中的空白和難點,二是新聞實踐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認識問題和技藝問題。相比較而言,新聞教育界攻占學術前沿有它的弱點,一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沒有或缺乏新聞實踐經驗,對新聞規(guī)律和未來趨向缺乏體味和洞察力,僅憑一時的敏感和感應,只能做一些看似新鮮而并無實貨的玄虛文章。我們還是應當堅持新聞教師既能教學又能當記者的有效做法,使我們在搜集、積累他人經驗的同時,不但對前沿狀態(tài)了如指掌,而且具有真實不虛的感受,有可靠的學術敏感和豐厚積累,能為攻占學術前沿鋪路搭橋,添磚加瓦。

一個嶄新的學科,一開始并沒有或不可能出現(xiàn)奠基性的鴻篇巨著,通常是由幾篇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信息量很大的學術論文打開通路,提出對全新課題的基本觀點。不能小瞧論文的地位和作用。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在學術價值上超過許多部由剪刀糨糊加工出來的平庸的書。現(xiàn)在的問題是,我們公開和內部出版的新聞學術和新聞業(yè)務刊物,數量空前而缺乏創(chuàng)見,談不上學術價值,根本稱不上論文的平庸之作比比皆是,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我們的論文應當有創(chuàng)造性和學術性,也就是要觸及新問題,闡發(fā)新見解,并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反映規(guī)律性的東西。有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有了零散但新穎的學術觀點,應及時使之系統(tǒng)化。系統(tǒng)化了,普及性和應用性也就強了,也就便于傳世了。50年代中期,王中教授提出的那些科學價值很高的新聞學術觀點,最終沒有成為系統(tǒng)化的論著,可以說是中國新聞學術界的一大憾事。當然,攻占學術前沿也罷,把最新成果系統(tǒng)化也罷,都要抱以科學態(tài)度,既不能遷延時日,也不能急于求成,草率行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新聞宣傳經驗,總結出不少光彩照人的新聞思想,我們只要認真嚴肅、全面客觀地加以總結,就可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學的雛形,為21世紀新聞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和新聞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做好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

令人高興的是,我們一些長年累月忙碌在新聞報道第一線的編輯記者,近些年掀起了一股著書立說熱。不僅發(fā)表了一批有真知灼見的論文,也出版了一批像樣的新聞學術著作。有的同志出手不凡,堪稱“文武全才”。他們研究的大多是新聞實踐提出的前沿課題。有了新聞教學隊伍、新聞研究機構和熱衷學術研究的編輯記者這樣三支隊伍,相互協(xié)同攻占新聞學術前沿,相互配合承擔新聞知識系統(tǒng)化的重任,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聞學在新舊世紀之交,肯定會上一個大臺階。

第三點,講師德,講文德,受得了清苦,挨得了寂寞,力排腐敗習氣對新聞科學的污染和干擾。

搞學問,獻身科學,是要受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抗不了外界的誘惑,急于改變自己較為清貧的經濟地位,就會像一些人那樣自動放棄這個看來高雅的行當,加入到一心掙錢、專求實惠的人的行列中去。這自然會削弱我們的隊伍,分散我們的精力,使這個本來貧瘠的土地難得有什么好收成。想當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的稿酬,買不起寫作時消耗的香煙;現(xiàn)在弄一本書,不是往往自己往里貼錢嗎?越是學術價值高的著作,越難出版。前不久,李嵐清副總理說:過不了多久,教師將成為社會上人人羨慕的職位。但愿這一天早日到來。即便到了那時,獻身科學研究的人也還要發(fā)揚只管辛勤耕耘,不計個人收獲的高尚精神。

作學問,搞科學,是一種老老實實的工作,不能偷、不能裝、不能吹。不能像有些人那樣,糾集一幫伙計,抄了東家抄西家,自己毫不費力堂而皇之地連連當主編;不能像有些人那樣,把別人的成果成段成篇地引用和轉述,概不注明出處,這實際是一種抄襲和剽竊;不能像有些人那樣,為了晉升職稱或其他目的,請別人替自己寫文章;不能像有些人那樣,把外國的東西翻譯后編改成書,最后不知是他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不能像有些人那樣,他們的筆簡直是在“玩”新聞學,裝腔作勢,一派油滑。以上這些,我們可以稱為新聞學里的偽科學。對新聞學研究中的“偷裝吹”,要無情抵制,不要讓它們玷污了新聞科學的神圣和尊嚴。

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在學生面前要樹立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學問的楷模。每想起我的老師對自己的扶掖和鞭策,感激和尊重之情便油然而生。80年代中期,我重返新聞教學崗位。最早發(fā)表的兩篇論文皆在萬言上下,的確花了一些心血,有一篇被《新華文摘》轉載。發(fā)表時用的是筆名。甘惜分老師看后按筆名給作者寫了兩封熱情鼓勵的信,可惜我只收到一封。甘老師后來才知道作者是我。1987年,晉升副教授時論文篇數不足,我寫了一篇三千字左右的短文,寄給了甘老師和洪一龍老師,請他們向有關雜志推薦。沒想到,兩位老師商量后,斷然把稿子退給了我,甘老師還在回信中嚴厲地說:你以前的論文是有分量的,而這篇文章卻平平常常,我們不能推薦。我勸你,寧肯今年不要副教授,也不能發(fā)表湊數的文章,更不能發(fā)趕時髦、追浪頭的文章。反復讀信,內心愧疚。從那以后,每當我提筆作文,耳邊便響起兩位老師的告誡,力求每篇論文能有自己的見解,嚴肅認真地當作事業(yè)去經營。人的一生如能遇上幾位這樣的老師,乃是一生的幸運。有這樣的老師指導,我們的學生才會有出息,我們的新聞學研究才能走正道。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中國的新聞學一定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輝煌,樹起一座又一座的豐碑。

(載《新聞傳播學術報告會論文集》1997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定区| 鸡东县| 大邑县| 溧阳市| 井陉县| 崇州市| 休宁县| 西城区| 商洛市| 溆浦县| 沛县| 若羌县| 建水县| 平度市| 嫩江县| 车致| 通海县| 双辽市| 沙洋县| 太仆寺旗| 郸城县| 康乐县| 马鞍山市| 深泽县| 汶上县| 墨玉县| 杭州市| 花垣县| 阆中市| 定结县| 阿克苏市| 安泽县| 博爱县| 临夏市| 吉木乃县| 淳化县| 准格尔旗| 成武县| 洪江市| 津市市|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