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建設理論及其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
- 袁琳 唐敦雙
- 1184字
- 2019-01-03 11:44:55
前言
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如何科學的認識,正確的實踐,并不容易。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一直都是各個時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們竭力探討的問題。從馬克思、恩格斯開始,經過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到當代中國的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社會主義歷經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探索,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對社會主義的基本認識,擁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但是,不能說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就已經非常完善了,已經到頭了。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算起,社會主義運動經歷了169年;如果從1917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算起,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歷了100年,這同發展了數百年的資本主義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這就需要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修正錯誤的,堅持正確的,發展未知的,最終進入自由王國。如何科學地認識社會主義,如何正確地建設社會主義,如何有效地鞏固社會主義,如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如何最終的戰勝資本主義,始終是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所關注的主題。這里,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為我們的后來者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包括精神的和物質的,這就需要我們把先行者行之有效的理論、經驗、方法進行研究、總結。
在2004年9月1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指明了中國社會發展和建設的方向,并且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并列的位置。2005年2月21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并用來指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它需要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去研究和把握。本書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建設思想進行梳理、總結,從中尋求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用的指導。
本書共分十章,分別探討了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建設理論的時代條件、思想淵源、理論基石、形成的方法路徑與過程、主要內容及其基本特征,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與提出,并分析了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建設理論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的指導,觀點明確、結構合理,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可操作性。
全書由袁琳和唐敦雙撰寫,具體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袁琳,字數共計135660字符;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唐敦雙,字數共計123420字符。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同行專家、學者的相關著作、論文,吸取了許多有益的成果,僅致誠摯的謝意。限于作者水平,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8年2月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報告(No.4)
-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百科全書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中國《資本論》年刊(第九卷)
- 馬克思主義若干重大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馬克思主義研究系列)
- 國外毛澤東學研究
- 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于社會政治穩定的研究視野
- 《資本論》第1卷研讀
- 《德意志意識形態》研讀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發展報告(2020)
- 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 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知識共享法律保障機制研究
- 從蘇區文藝到延安文藝: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歷史進程
- 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守拙齋學術作品系列)
-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