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建設理論及其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
- 袁琳 唐敦雙
- 11761字
- 2019-01-03 11:44:56
第二節 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想社會思想
社會主義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否定者和繼承者出現的,其發展變化與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連。社會主義思潮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否定形式,隨著資本主義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產生和發展,它是無產者反對資產者斗爭的理論表現,而空想社會主義則是早期無產者的理論先聲,起源于人類剛剛進入資本主義的16世紀,反映了早期無產者對資本主義的抗議和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憧憬和向往。他們一方面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另一方面又對未來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沒有貧富差別,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進行了美好的設計和描繪,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構想方案。
一、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的主要內容
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發表了《烏托邦》一書,他第一次提出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是私有制,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實行財產公有制、人人平等、人人相愛的理想社會。與莫爾同時代的德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閔采爾提出建立一個“千年太平天國”的理想社會,主張用暴力的方式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建立一個一切財產都共同分配,人人參加勞動的理想社會,并為實現這一理想,親自發動武裝起義,并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1601年,意大利人托馬斯·康帕內拉在監獄中撰寫了《太陽城》一書,1619年,德國人約翰·凡勒丁·安德里亞撰寫并出版了《基督城》一書,同莫爾的《烏托邦》一樣描繪了一幅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藍圖。1652年,英國“掘地派”運動的著名領袖杰拉德·溫斯坦萊出版了《自由法》一書,用法律條文的形式勾畫了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真正的自由共和國”。1679年,法國人德尼·維拉斯著的《塞瓦蘭人的歷史》一書出版,書中描繪了一個美好國家的“現實”社會制度。這一時期的思想家主要采用虛幻的文學游記的形式批判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弊病,并描繪未來理想社會的圖景,被恩格斯稱之為16-17世紀的“理想社會制度的空想的描寫”類型。
18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到手工工場的階段,資產者和無產者的矛盾日益尖銳,涌現了一批反映無產者利益和要求的第二代空想社會主義者,其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法國人讓·梅葉的《遺書》、摩萊里的《自然法典》、巴貝夫的《平民宣言》等戰斗檄文和馬布利的《論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對政治社會天然固有的秩序的疑問》、《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等。摩萊里提出了經濟法、土地法等11個單行法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方方面面作了具體的規定。馬布利主張,通過立法改革使人類恢復理性,并提出改革現行稅制和土地制度,反對財產的繼承和集中。巴貝夫繼承了閔采爾的革命傳統,主張發動“人民革命”,用暴力推翻舊政權,通過革命專政和過渡時期建立“平等共和國”。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者已經不再用烏托邦的夢幻般的文學描寫形式,而轉為了“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開始從理論上論證社會主義原則,用法律條文的形式把自己設計的理想社會法律化、制度化,但是帶有明顯的平均主義和禁欲主義的特征,被恩格斯稱之為“禁欲主義的、禁絕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達式的共產主義。”
19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機械大工業時期,隨著資產階級經濟政治統治的全面確立,無產階級直接面對資產階級的壓迫。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三大思想家把空想社會主義發展到最高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稱之為“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在現代化大生產的基礎上實現按勞分配或各取所需,采用詳盡的理論論證未來理想社會的模式。圣西門在《論實業制度》、《新基督教》等書中提出了他的關于未來合理的社會制度的方案——“實業制度”,他設想在未來社會中“對人的政治統治應當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國家消亡和社會發展有規律的思想。傅立葉在他的《經濟的和協作的新世界》一書中,設計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和諧制度,并對未來的“和諧制度”的組織和經濟管理等問題作了具體的構思。同時,傅立葉關注到了社會的一個弱勢群體——婦女,第一次提出了婦女解放的程度在任何社會中都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思想。空想主義者歐文希望建立的共產主義,是通過“純粹商業的方式,作為所謂商業計算的果實產生出來的。它始終都保持著這種面向實際的性質”。1824年,歐文在美國的印第安納州進行“新和諧公社”的試驗,試圖通過示范來推廣“和諧的社會”,但最終失敗。
除了這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外,19世紀30-50年代還有卡貝的“伊加利亞共產主義”、德薩米的“比較有科學根據”的共產主義,魏特林的“和諧、自由和共有共享”的共產主義等,他們對未來理想社會都做出了熱情和具體的描繪。
通過以上對空想社會者們思想的梳理,可以把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的理想社會思想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廢除私有制的思想。幾乎所有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都批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在他們設計未來理想社會的時候,都提出了廢除私有制、建立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新社會的思想。在這樣的理想社會中,人們共同勞動,共同生活,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
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莫爾認為,在私有制作為國家基本制度的國家中,人人都追求金錢,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一件物品、一個人乃至所有事物的價值,那么,國家不可能實現繁榮與正義。一個國家要實現真正的社會繁榮與正義,就必須改變這個國家的基本制度,必須徹底廢除私有制這一國家的基本制度,人類要獲得幸福,公平分配到產品,就必須徹底廢除私有制。私有制只要存在著一天,人類中最大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最優秀的這一部分人,必將永遠甩不掉貧困災難的沉重擔子。閔采爾希望建立的“千年天國”,實際上是“不再有階級差別、不再有私有財產、不再有對社會成員而言是獨立和異己的國家政權”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定要廢除私有制——階級差別、私有財產的制度保障。18世紀的梅葉、摩萊里和馬布利等空想社會主義者也主張廢除包括資本主義私有制在內的一切私有制,建立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理性王國,并從理論上論證廢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必然性。平等派革命家巴貝夫在革命實踐中也主張要徹底廢除“那個使少數人享樂和飽食而讓多數人呻吟和餓死的社會制度,”促使“一個完全不同的、保證滿足群眾福利的制度的實現”。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家和實踐家歐文認為,只有消滅私有制,才能使資本主義這個“瘋人院”變成理智的世界,提出要建立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公社為基層單位的共產主義社會,同時他從生產力的高度論證了廢除私有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二,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從莫爾設計烏托邦以來,不少空想社會主義者都論述過人的全面發展。康帕內拉指出,人一出生,就要學習字母、跑步、體操等一切可以發展四肢的內容,要學習面包師、鞋匠、鐵匠、木匠等工作,學習繪畫、數學、醫學等知識。歐文提出,人出生以后要接受德、智、體、行等方面的教育,可以看出空想社會主義者主要是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當時人的現實狀況出發,提出他們自己的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同時他們也提出了解決人的全面發展的具體方案,相比之下,三大空想家提出的解決方案最為全面和最有代表性。
圣西門認為,人們只有在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才能成為幸福的人。同時,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只有建立“實業制度”,由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共同占有財產并有計劃的進行生產勞動,人們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受教育者得到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人的真正自由和解放才可能實現。可見,圣西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就是建立實業制度,并且他強調“在新的政治制度下,社會組織的唯一而長遠的目的,應當是盡善盡美地運用科學、藝術和工藝的現有知識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傳播、改進和盡量豐富這些知識”。在傅立葉的和諧社會和歐文的和諧公社中,人們享受高度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人的體力和智力得到全面的發展。他們把教育和勞動作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傅立葉設計的“法郎吉”的協調制度中,勞動成為激發人們熱情和發揮人們才能的一種享受,人們只要通過從事各種勞動,就能促使人的體力和智力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他認為所有的人,包括最貧窮的人都能變成“真正的人”。他主張大力推進教育事業,認為,通過教育可以推動人的智力的發展、體力的發展,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歐文主張兒童從七歲開始就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勞動中學習生產技術,同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為此,歐文在經營工廠時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幼兒園。馬克思指出,歐文“從工廠制度中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三,關于消除城市與農村、工業和農業、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三大差別和消除階級壓迫的思想。在莫爾的烏托邦中就設計了一個沒有階級壓迫、消除了城鄉和工農之間對立的理想社會。在閔采爾的“千年太平天國”中也消除了階級差別。康帕內拉也設計了一個沒有階級壓迫和剝削,人人過著幸福生活的“太陽城”社會。18世紀的摩萊里、梅葉、馬布利提出必須消滅的不僅是階級特權,階級差別和階級本身也必須要消滅。傅立葉設計的未來和諧社會的基本單位——法郎吉是一種城市與鄉村結合、工業與農業結合、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生產與消費結合的協作組織。歐文未來理想社會的最基層組織是勞動公社,每個勞動公社都是“由農、工、商、學結合起來的大家庭”,是城鄉和諧的整體,在公社里,沒有階級壓迫,人人平等,各盡其能,公社與公社之間以同樣的方式結合起來形成公社聯盟,最后實現全世界的聯合,建立一個偉大的共和國,這個共和國只有共同的利益,沒有個人的私利。恩格斯指出,歐文在資本主義生產最發達的國家里,直接從法國唯物主義出發,把他的消除階級差別的方案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第四,關于建立一個和諧完美社會的思想。不管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具體設計多么不同,他們構想的未來理想社會都是和諧完美的,這一點幾乎所有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都是相同的。在莫爾筆下的烏托邦是一個景色優美,交通方便的狀如半輪明月的海島,島上不存在專事統治的階級,各級官員由選舉產生;烏托邦已經廢除了私有制和商品貨幣關系,所有財產歸全民所有,實行“按需分配”,所有產品都交歸入庫,然后再領取“家庭”所需要的一切;烏托邦人勤勉好學,相互幫助,追求精神和物質雙重快樂,但是反對“個人主義”;男女在受教育、擔任公職、勞動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在康帕內拉的太陽城中,一切產品都是公共財產;不管男女,人人都為社會工作,實行按需分配;每個人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受教育,人人熱愛勞動。歐文的“和諧公社”,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布局合理,“兼有大城市的一切便利條件,然而卻沒有大城市的無數禍害和不便。新村還將保持鄉村的一切優點”,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社會。傅立葉更把他的理想社會稱之為“和諧社會”,它的基層單位是法郎吉,每個法郎吉占地1平方公里,全體成員住在比凡爾賽宮還漂亮的稱之為法倫斯泰爾的建筑中,在這里,“工業生產將不像現在這樣都集中在窮人麇集的城市中,而將遍布全球鄉村和法郎吉中”,實行了工業、商業、農業、教育、科學、家務、藝術的全面協作,不論男女,人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地選擇工作。他們設計的理想社會是真正和諧完美的社會,不僅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愛的關系,還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關系。
第五,關于國家消亡的思想。在莫爾的烏托邦中已經沒有了監獄、警察等暴力機關,國家的職能大大的簡化,對內主要是對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進行管理,對外主要是加強國防。從這里可以看出,在空想社會主義誕生時就已經有了一個這樣的思想:隨著私有制的廢除,階級壓迫的消亡,人的全面發展,國家的職能將大大簡化,變成純粹的管理機構,對社會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進行管理。圣西門更是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國家消亡的思想,他認為,“在新體系下,社會只是受原則的統治”,它已克服了“在舊體系下實質上是受人的統治”的弊病,“按照最有利于生產的方式組織起來”,發展生產,管理社會。到那時,“如果任何力量都一點不被浪費;如果人類停止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發號施令,而是組織起來共同去征服自然;如果各國人民相互之間也采取這種辦法”,國家只需要管理好各種生產,維護好各種生產事物的秩序,就最利于各種生產,從而,人類社會將達到高度的繁榮昌盛。恩格斯說,圣西門宣布政治是關于生產的科學,并且大膽預言政治將完全熔化于經濟中。雖然圣西門關于經濟狀況是政治制度的基礎這樣的認識還僅僅處于萌芽狀態,但他已經明白地表達了關于對人的統治應當變成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即‘廢除國家’的思想。
二、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的歷史局限性
從16世紀到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發展了三百多年,關于理想社會的設想始終沒能變為現實,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唯心主義的社會歷史觀是根本原因,方法論上的缺陷是次要原因。
第一,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的社會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探索建立在唯心史觀的基礎上。他們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否認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從而導致他們的理想社會思想缺乏變為現實的客觀基礎。
首先,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思想的理論基礎是理性原則。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建設方案的設計,不是從現存的社會經濟物質狀況出發并根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去發現,而是從抽象的人性出發去猜測。他們把人性或人類理性看作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用人的思維、精神來詮釋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發展變化,構想合理的社會。他們不了解社會發展的真正動力和社會歷史發展的物質基礎,不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無法科學的解釋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為什么必然會被社會主義社會代替。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僅僅是因為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不合乎人類理性,不是真正的理性王國,可以說主要是道德上的譴責。他們要建立的理想社會只是理性被重新確認的真正的理性王國,是從人類的道德情感出發的。恩格斯曾經這樣評價,“這種訴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學上絲毫不能把我們推向前進;道義上的憤怒,無論多么入情入理,經濟科學總不能把它看作證據,而只能看作象征。”馬克思更是指出,“這種空論的社會主義實質上只是把現代社會理想化,描繪出一幅沒有陰暗面的現代社會的圖畫,并且不顧這個社會的現實而力求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次,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思想沒有找到實現未來理想社會的社會力量。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看到人民群眾尤其是無產階級的力量,而是宣揚英雄論和天才觀,從而找不到變革舊社會、實現未來理想社會的社會力量。他們或者還不知道什么是無產階級,如莫爾、閔采爾、康帕內拉等;或者雖然看到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但是并不真正了解剝削階級和勞動階級對立的根源,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的矛盾,如摩萊里、馬布利等;或者不僅看到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并且甚至知道要解放的就是無產階級,但是,他們只是把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最受苦的階級來看,只是同情無產階級,希望改變無產階級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沒有看到無產階級自身的力量,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沒有發現到無產階級自身運動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如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
實際上,無產階級為實現自我解放,反對壓迫,改變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一定會主動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積極地進行包括政治運動在內的各種方式的斗爭。然而,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依然存在、社會主義社會還沒有到來是因為,“真正的理性和正義至今還沒有統治世界,這只是因為它們沒有被人們正確地認識。所缺少的只是個別的天才人物”。他們把變革社會的歷史任務交給了個別的天才人物,如烏托邦中的烏托普王,太陽城中的太陽王等。有的把自己看作天才,認為自己是拯救人類的救世主,如圣西門宣稱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天才是蘇格拉底,而他圣西門就是蘇格拉底的再生、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天才,他的實業制度施行之日就是救世主降臨之時。傅立葉曾宣稱:他一個人使三千年來的幻想和愚蠢化為烏有,現在和未來幾代的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幸運而感謝他一人,而且任何人都不能覬覦他的發現哪怕是一小部分。更有甚者把實現理想社會的希望寄托在當時的統治者身上,如溫斯坦萊希望克倫威爾設法把英國被壓迫的平民享受自由和自由占有土地這一點固定下來,且保證把壓迫者的政權和壓迫者本人一起鏟除;歐文也向英王維多利亞、沙皇尼古拉一世、美國總統發出呼吁,希望他們協助建設共產主義社會。
最后,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思想中沒有找到實現未來理想社會的正確途徑。空想社會主義者不了解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和杠桿,找不到改造資本主義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正確途徑。他們只是認為只要人們發現了未來的理想社會是絕對真理、理性和正義的社會,人們就能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征服世界。因此只要人類的絕對真理、理性被找到并確立下來,那么社會主義社會就會自然的到來。他們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拒絕一切革命行動,堅持階級調和與合作,幻想通過宣傳、示范等方式,實現他們的社會改革方案。他們的任務就是“發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會制度,并且通過宣傳,可能時通過典型示范,從外面強加于社會”。因此,雖然有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如三大空想家圣西門、傅立葉、歐文,他們看到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也看到了階級斗爭的事實,但是由于他們沒有認識到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甚至是反對階級斗爭,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因此他們不僅不主張階級斗爭,反而鼓吹階級調和,主張階級合作。恩格斯說過,圣西門除有無產階級的傾向外,資產階級的傾向對他還有一定的影響,而歐文不僅在形式上以很寬容的態度對待資產階級,對待無產階級的態度也很不公平。然而,面對殘酷的階級斗爭的現實,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種種美好設想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空談,不可能真正的實現。
第二,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存在著方法論上的缺陷。空想社會主義者除了社會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基礎外,在方法論上也存在著無法克服的缺陷,從而導致他們的理想社會思想無法得到方法上的支撐,只能成為美麗的想象。
首先,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主要來源于哲學。社會主義社會作為替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它首先是一種經濟制度、經濟關系,而不是一種哲學理論,它得以產生的基礎是該時代的經濟物質狀況,而不是哲學思想,即新社會應該從經濟中發現出來,而不是從哲學中產生出來。啟蒙學者認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人類的完美狀態和最高境界。空想社會主義者更多的是受啟蒙學者的思想影響,從啟蒙哲學中推導出自己的關于未來社會的理想。圣西門仍然把經濟因素歸于宇宙法則的結果,而不是社會變遷的原因,雖然他也認識到經濟因素的重要性。傅立葉認為他的和諧社會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回歸。歐文認為在他的未來社會中,人類將恢復自己的本性。恩格斯曾說過,關于闡述社會主義社會這一問題現在已經有了更精確的方法,過去以‘自由、平等、博愛’這一舊口號為根據把社會主義社會看作平等的王國,這是片面的法國看法,這種看法雖然作為一定的發展階級在當地當時是正確的,但跟以前的各個社會主義學派的一切片面性一樣,這種看法只能引起思想混亂,現在應當被克服。
那么,這個方法是什么呢?恩格斯又說,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而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或者人們對永恒的正義和真理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社會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作了非常深入的經濟分析之后得出的,這種經濟分析是哲學研究不可能替代的。未來理想社會不僅要有哲學,而且還要與經濟生活密切相連,否則只能成為一座空中樓閣,不可能實現。
其次,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中詳盡設計未來社會的具體藍圖。社會主義社會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未來的理想社會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未來的社會只能當人類真正進入了這個社會之后,由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和那個時代的人民來創造。在人類歷史還沒有發展到那個時代之前,人們是不可能知道它的具體樣子的,那么,要去構想一個這樣的社會,就不可能涉及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只能是根據現時代的社會特征去構想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征,否則就會陷入空想。
空想社會主義者無一例外的都對未來社會做出了詳盡的設計。關于那些只有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以后才能做到的和實現的事情,他們已經預先想到并設計了出來。恩格斯在評價歐文的《新道德世界書》時說,這本書是“為未來共產主義公社所作的帶有平面圖、正面圖和鳥瞰圖的詳盡的房屋設計”,然而,正是這樣詳盡的設計,使得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美好構想陷入了純粹的空想。恩格斯說:“這種新的社會制度是一開始就注定要成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詳盡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純粹的幻想”。列寧也曾評價說:科學社會主義僅限于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組織的發展趨勢,分析現代資產階級制度,其實從未描繪過任何未來的遠景。從前的社會主義者在未來的遠景方面所寫的東西多得多,他們已經非常詳細地對未來的社會進行了描繪,并且想以這種制度的美景來吸引人類,說那時人們的社會關系是建立在合乎人的本性條件的真正進步原則上而不是建立在剝削上的,人們不需要有斗爭。盡管當時有一大批極有才華且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者,然而,只要工人無產階級斗爭的真正口號還未發現,只要工人無產階級群眾還未被大機器工業卷入政治生活的漩渦,這些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始終是與生活相脫離的,他們的綱領始終是與人民的政治運動相脫離的。馬克思發現這個口號,根本不是靠指出什么遠景,而是靠探討這個制度的發展規律,科學地分析現代資產階級制度,說明在這個制度下剝削的必然性。
最后,空想社會主義者把未來理想社會看成是一成不變的社會制度。空想社會主義者雖然詳盡地設計了未來社會制度,但是他們都不知道未來社會由于經濟成熟程度的不同將形成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他們把未來社會制度看成是最完善、凝固不變而且立即可以實現的社會制度。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強調共產主義社會到來的物質前提,反對超越這一前提的冒進,并把共產主義社會看作不斷發展、不斷改革的社會,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有第一階段,還有高級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實行不同的分配原則。恩格斯說過,應當把所謂的‘社會主義社會’看成是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而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馬克思也指出,在經過長久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有一些弊病是不可避免的,而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時候,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勞動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在這個時候,“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才能寫上社會的旗幟。
三、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的意義
早起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設想,雖然不可能變為現實,但是其中蘊含著許多積極因素,在歷史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于今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一,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形成社會建設理論的直接思想來源。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弊病的同時空想社會主義者設計了有關未來理想社會建設各個層面的方案,顯示了他們天才的智慧和遠大的眼光,尤其是19世紀英法三大空想家(傅立葉、圣西門、歐文)對未來理想社會若干重大原則的設計,為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許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形成社會建設理論的直接思想來源。
馬克思恩格斯在起草的《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地肯定,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理想社會的一些設想,如消滅家庭、私有制、雇傭勞動、城鄉對立、國家的階級統治職能,國家管理好社會各類生產,實現社會和諧,等等,是非常積極的、有價值的主張。1877年,馬克思在致左爾格的信中對空想社會主義做了很高的評價,“在唯物主義的批判的社會主義時代以前,空想社會主義本身包含著這種社會主義的萌芽”。恩格斯在晚年也多次強調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的積極作用,他指出:雖然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這三個人的學說含有十分虛幻和空想的性質,但他們很多天才地預示都被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而成為無數真理,因此,這三人是屬于一切時代最偉大的智士之列的,德國的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是站在他們的肩上的。
第二,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勞動人民的覺悟。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空想社會主義者們“這種對未來社會的幻想的描繪,在無產階級還很不發展、因而對本身的地位的認識還基于幻想的時候,是同無產階級對社會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適應的。”由此可見,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對未來社會的積極主張,如廢除私有制、消除三大差別、建立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等,這些思想反映了無產階級與勞動人民的兩大訴求:改變不合理現實社會狀況、建立平等的理想社會狀況,符合勞動人民的心理愿望,代表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勞動人民的覺悟。
恩格斯在1880年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中把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社會思想對勞動人民覺悟的啟發闡述為行動和思想兩個方面:行動上,當時英國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實際進步和社會運動,都與歐文的名字聯在一起。例如,在1819年通過的限制工廠中兒童和婦女勞動的第一個法律就是經過他5年的努力實現的,在他主持的英國工會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全國各工會聯合成一個工會大聯盟;思想上,19世紀的社會主義觀點曾經長期被空想主義者的見解支配著,直到今天法國和英國大多數社會主義工人的頭腦實際上還是被這種社會主義見解統治著。
第三,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為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一定的啟示。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雖然在社會歷史觀和方法論上存在著難以克服的歷史局限性,是一種不成熟的從頭腦中構想出的理論學說,但是,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中依然蘊含著對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很多有價值的因素。
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中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價值追求可以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價值目標的參考。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從兩個角度描繪了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價值追求:(1)和諧社會模式。幾乎所有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基于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和諧狀態的批判,把未來理想社會的圖景設計為和諧社會。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閔采爾的“千載太平天國”、圣西門的“實業制度”、傅立葉的“和諧制度”、歐文的“新和諧公社”等,都描繪了人——自然——社會三者和諧相處的關系,構建了未來理想社會的標準模式;(2)人的全面發展。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在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的不合理生存狀態進行批判的基礎上,設想了未來理想社會中的個人的合理生存狀態——人的全面發展,并指出,通過教育和生產勞動可以實現個人的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實現個人的個性、素質、能力的自由的全面的發展。和諧社會模式與人的全面發展與我們今天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目標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可供參考。
另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中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基本原則可以為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建設基礎的參考。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無一例外的把他們關于理想社會的基本原則表述為:廢除私有制、建立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新社會。所有制關系是社會建設的基礎。只有廢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空想社會主義者們設計的未來理想社會才具有真正的基礎,才能消除剝削,實現人的平等以及社會的公平正義。空想社會主義者強調,“如不徹底廢除私有制,產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類不可能獲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類中絕大多數的一部分也是最優秀的一部分將始終背上沉重而摔不掉的貧困災難的擔子”,只有廢除了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所有制關系,這樣的社會才是“富裕、睿智、善行和幸福的園地”,“實業制度則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原則上,它否認一切以出生為基礎的權利,不承認各種特權”。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于所有制關系為生產資料私有制,因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才“為大自然的這些表面的不義之行,甚至是極其令人憤慨的不義之行加以辯護。被人拋棄的窮人越需要工作,越需要援助,就越得不到保護,一無所求的富人卻享受不盡榮華富貴。”社會主義社會是我們今天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社會屬性,而不是其他任何社會制度,要實現的是人人平等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所有制關系,即廢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理應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關系。
綜上所述,空想社會主義者理想社會思想為馬克思恩格斯社會建設理論提供了直接的思想來源,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但是說他們的思想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是完全錯誤的,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本身無法克服的根本缺陷,“是同歷史的發展成反比的”,不可能作為我們今天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