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和戀人,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無意間來了這而停留。三年前突然發生駭人聽聞的天災,戀人和朋友相繼去世,只剩下了我一個人。”
“為什么你不走?干嘛要一直守在這?”
阿嵐目光落在娥姒稚嫩的臉上,久久沒說話。
阿嵐自認為是個冷眼旁觀的人,當初她被清明爽朗明快的性格吸引跟他到這,沒想到會遭遇天災人都死了,活下來的卻是她這個看淡生死的人。
自那之后她便獨自陷在這走不了。倒不是她不能離開,是她不知該去哪。
“真可憐,和我一樣都只能等。”
“你這小小年紀就這樣說話會讓大人頭疼的!”
“你為什么要在暗地里伏擊我們?覺得我們是壞人嗎?”
“所有闖入的人我都會注意,只要不對已坍塌的時空造成危險,我一般不會理會。”
“我們危害到時空嗎?怎么可能?我第一次來,壹的話,他可能之前來過。”
“小丫頭,你還不知你有多大能耐吧?你們到來時空磁場發生了巨變,發生了很多不該發生的事。”
“比如?”
“海邊有個海洋館和美術館突然間消失,市中心破敗的樓群里出現了深達數十米的大坑。”
阿嵐沒告訴娥姒消失的海洋館和美術館有她最美好的回憶。
“對不起,擾亂了你的生活,等壹回來我們會立馬離開。”
阿嵐可憐地看著娥姒,娥姒雖不是完全清楚壞人是誰,但她多少從壹那知道些。
“追殺你們的人是時空間隙的獵殺者,他們殘忍地很,殺人如麻。壹可是……”
“壹可是什么?”
“你們的事我不想多管,你想在這等壹回來就等吧。”
阿嵐走出去,娥姒摸不透阿嵐的意思。
可等人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一年,除了阿嵐,娥姒再沒見過別人。
阿嵐帶她回過呆過的大樓,看到了壹留下的秘語,也在那留了住的地址,但始終沒人去海邊找她。
又是一年過去,娥姒十五歲了,壹還是沒出現,娥姒開始擔心。
壹怎么會忘記她的生日?難道他出事了?
娥姒不愿這么想,又不能不去想。
“你怎么了?”
不知不覺竟陪伴了娥姒兩年,阿嵐已把娥姒看成家人,娥姒的每絲變化都看在眼里,她明顯沒之前開朗了。
“你說壹會不會忘了我,這么久了還沒來這找我?是他出事了嗎?還是我已不再是他要看護的人了?”
“你希望是哪種?覺得又會是哪種?”
“我不希望壹出事,也不希望他不記得我,我希望他能快點來找我。”
“再過幾年你就成人了,到時也不需要人看護了。你有想過那人不來找你,你去找他嗎?”
娥姒從沒想過,看著娥姒被觸動,阿嵐又道:“你太弱小了,真想去找人,我倒很樂意教你些防身術,你想去嗎?”
娥姒知道她幾斤幾兩,沒阿嵐的話,她會選擇繼續等壹來找她,但現在阿嵐說能教她,她更愿意主動出擊。
“我想去找壹。”
“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可是個嚴格的老師!”
“我們什么時候開始?”
“明天,在市中心的大坑見,你一個人去那,記得帶上你的激光槍。”
娥姒心底突然溢滿希望,仿佛已看到她學成去找壹的自信樣子。
可她沒想到日子會那么苦,在阿嵐魔鬼般的訓練和教導下,娥姒逐步成了獨當一面的戰士。不僅學會了遠程精確射擊,還掌握了近身搏擊戰術。
她儼然成了另一個阿嵐,甚至是比她更全面的絕殺戰士。
娥姒二十歲了,再有五年就二十五歲了,但壹仍舊沒出現。
完成最后一次對局獲得徹底勝利,娥姒覺得是時候跟阿嵐說再見了,阿嵐也察覺到了娥姒的想法,兩人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海邊。
“你要走了?”
“是時候去找壹了,阿嵐,謝謝你!”
娥姒抱住阿嵐,阿嵐溢出了淚,“人怎么會長這么快,真是大人了。”
娥姒也不由得濕了眼眶,阿嵐遞給娥姒一個盒子,“這是我送你的分別禮物。”
娥姒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盒子,里面只有一張陌生的照片。
阿嵐指著照片上的一人說:“這是清明,照片上的人是他的家人。這是他死后特別交給我的東西。”
娥姒不理解阿嵐為什么要把她愛人留給她的照片送給她。
“這么重要的照片你為什么要送給我?難道……”
娥姒聰明的腦瓜很快就想到了原因,她與照片上的人有關系。
阿嵐拿過照片,“這剛出生的小寶寶就是你,你沒發現十幾歲的你跟照片上的清明很像嗎?你是清明時常掛在嘴邊的妹妹!這些年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告訴你,我不想讓清明疼愛的妹妹知道他的死,但又想告訴你清明多么在乎你!清明離開時交代我每年你生日那天把他給你準備的禮物送出去,我做了三年,沒想到我們會這樣見面。”
娥姒沒想到首次看到全家人的照片,獲知的卻是四哥哥已死。
她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家人給予的無私的愛,卻始終沒想過如何回饋他們。
“你在想什么?你要離開了,這張照片陪我很久了,但對你不一樣,你從沒見過家人,也不知他們長什么樣,又在哪,你該擁有它。”
”我爸爸媽媽和哥哥們也知道清明哥哥死了嗎?”
“不知吧,我們離開沒人知道,死后也從未跟人說過。抱歉,我很自私。你太像清明了,看著你我就像看見了清明。”
“但我不是清明。”
“是的,你長大了,我也終于看清了,你不是清明。”
“謝謝你,阿嵐!你多保重,有機會,我會回來看你的,到時還會帶家人來看你。”
“再見,娥姒!”
娥姒重新拿回照片,“阿嵐,你之后看到壹,請告訴他我去尋家人了。”
“你要先去找家人?”
“壹和家人一起找,他們對我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