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清早出發,奔波、戰斗了一整天,如今天色已經不早了。
王一鳴對劉敬同說:“你多派輕騎兵偵查對方動向,有情況馬上報告本帥!”
劉敬同應了一聲,立馬安排得力的部下帶人偵查去了。
接著王一鳴對王方翼說:“走,跟我去傷兵營看看。”
唐軍將士的鎧甲相當堅固厚實,因此在戰斗中唐軍將士的陣亡率不高,受傷的情況卻比較多。
受傷的士兵只要能得到及時的治療一般都可以痊愈。在激烈的戰斗中,傷兵最怕的是被拋棄。一旦被大部隊拋棄,絕大部分傷兵就只有被俘和被殺兩種可能性了。
王一鳴與王方翼來到傷兵營與傷兵們交談。為了打消傷兵們的顧慮,王一鳴說:“大家好好養傷,在接下來的戰斗中,你們跟隨本帥一起行動。你們都是大唐最優秀的戰士,本帥不會放棄你們任何一個人!”
傷兵們聽了王一鳴的話都非常感動,他們中很多人說自己還能戰斗,甚至還可以上一線去與敵人進行搏殺。
沒受傷的士兵們聽了王一鳴的話也備受鼓舞,有這樣愛兵如子的統帥,他們在戰斗中還有什么顧慮呢。
入夜了,溫度急劇下降。為了避免被敵軍發現,營地里不能點篝火。士兵們割了一堆草鋪在身上,相互依偎著取暖。
果然不出所料,阿史德溫傅在夜里對裴行儉的步兵大本營進行了突然襲擊。
王一鳴認為裴行儉對敵軍夜襲不會沒有提防,因此他做出了不救援裴行儉,而是攻擊阿史那泥熟匐大本營的決定。
三萬騎兵,分成三個波次以雁形陣排列,王一鳴帶領傷兵位于第二波次的中間靠后的位置。
原本阿史德溫傅攻擊裴行儉大本營是想吸引王一鳴前來救援,以便于阿史德溫傅可以半路截殺王一鳴的騎兵的。他沒想到王一鳴居然棄裴行儉大本營于不顧,反手攻擊他們的大本營。
裴行儉在大營外圍挖了一條五米寬兩米深的壕溝。
阿史德溫傅的騎兵要躲過唐軍將士箭雨的攻擊才能靠近這條溝。即使跨過這條溝,還要面對大唐長槍兵與唐刀兵的攻擊。
阿史德溫傅沖擊了幾次裴行儉的大本營都沒有成功,溝中填滿了東突厥騎兵的尸體。正當阿史德溫傅想命令手下踩著尸體進攻的時候,后方傳來了王一鳴進攻阿史那泥熟匐大本營的消息。阿史德溫傅大驚失色,不得不撤圍,回去救援阿史那泥熟匐。
草原民族不善于構筑工事,因為他們缺少構筑防御工事的鐵器和工具。草原民族的工事只能靠角馬和柵欄來進行防御。但是大草原上樹木稀少,建造角馬和柵欄無法就地取材,所以阿史那泥熟匐的防御工事很簡陋。王一鳴大軍趁著夜色發動攻擊,阿史那泥熟匐防不勝防,防御工事一突就破。
阿史那泥熟匐一邊催促將士們上前抵抗,一面派人請阿史德溫傅回援,場面極度被動。
王一鳴帶領騎兵將士們在阿史那泥熟匐的軍營中來回的沖殺,如入無人之境。
這次進攻,王一鳴的位置居中靠后,再加上身邊有王方翼與劉敬同的親兵護衛,王一鳴沒有得到多少與敵軍搏斗的機會。傷兵們也被保護的很好,沒有人掉隊。
阿史那泥熟匐根本無法組織起抵抗,他的部隊傷亡非常大,很多士兵已經開始潰逃。
就在此時,阿史德溫傅一路收拾潰逃的騎兵,趕了過來。沒想到半路上又被王一鳴埋伏的人馬殺了個措手不及。
阿史德溫傅好不容易擺脫伏兵的攻擊回到大本營與阿史那泥熟匐合兵一處,兵馬已經損失了差不多一半。
阿史那泥熟匐見到阿史德溫傅,松了口氣說:“溫傅,王一鳴不按常理出牌,我們該怎么辦啊!”
阿史德溫傅問道:“可汗,咱們前幾天派出去迂回包抄王一鳴大軍的兩支騎兵呢?他們現在在哪里?”
阿史那泥熟匐說:“我已經派人聯絡他們了,讓他們從王一鳴身后發動進攻。”
阿史德溫傅說:“好!那我們就跟王一鳴拼了!”
阿史那泥熟匐心想,戰已經打到這個份上,只能拼一把了。
阿史德溫傅命令阿史那伏念領五萬人從正面迎擊王一鳴,阿史那奉職領五萬人從左側進攻王一鳴。
阿史德溫傅與阿史那泥熟匐帶領剩下的十來萬人壓陣。
裴行儉見阿史德溫傅解除了包圍圈,回兵與王一鳴的騎兵部隊展開了對攻,便親自帶領步兵方陣出擊,從阿史德溫傅與阿史那泥熟匐的后方殺了過來。
阿史德溫傅無奈之下親自帶人前去抵擋裴行儉的步兵方陣。
步兵方陣長槍、短刀、弓弩手搭配合理,行動雖然緩慢,但是防守相當嚴密,阿史德溫傅的騎兵很難近的了身。
阿史那泥熟匐帶著幾萬人一下子支援阿史德溫傅,一下子支援阿史那奉職和阿史那伏念,忙的暈頭轉向,部隊的傷亡也非常慘重。
戰斗從午夜一直持續到了凌晨,天空翻出了魚肚白。此時,東邊和西邊出現了兩支隊伍,阿史那泥熟匐與阿史德溫傅以為他們心心念念的兩支援軍到了。
正當他們滿懷希望、翹首以待時,那清晨的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盔甲告訴他們,這不是他們的騎兵,這是大唐的鐵騎。
阿史德溫傅與阿史那泥熟匐見到唐軍的援軍到了,驚為天人下凡。阿史德溫傅心知大事不妙,急忙對阿史那泥熟匐喊道:“撤!可汗,快點撤!”
阿史那泥熟匐慌忙命令部隊向西北方向撤退。
十幾萬大軍潰敗逃跑,一路上丟棄的牛羊馬匹無數。
王一鳴與裴行儉以及四路援軍會合后,沒有給阿史那泥熟匐喘息的機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能沽名學霸王。這個道理,王一鳴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