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暮雪下轅門1/4

  • 捍帝
  • 畫闌
  • 3013字
  • 2018-10-21 08:05:00

嗚嗚——

號角聲迭起,轅門箭塔上鳴鏑升空(響箭),尖嘯聲傳遍東郊大營。

此時,劉協正在東寨門返回帥帳的路上。

剛剛送走張濟一行,李傕郭汜大軍便發兵攻打轅門,時間掐得如此之準,不得不讓人起疑。

但這份疑慮,劉協留在心里,并沒有說出來。

劉協一邊策馬疾馳奔向轅門,一邊快速思考時下戰局。

東郊大營的營寨堅固程度與張濟和楊奉的南郊大營相差無幾,如果西涼軍傾巢而出,強攻大營的話,劉協并沒有十成把握守住營寨。

更為關鍵的是,李傕和郭汜乃沙場宿將。

這二人既不是草根出身,也不是貴族門閥,郭汜出身馬賊,李傕是小家族子弟從軍,其崛起之路與董卓息息相關,幾乎是緊跟著董卓的步伐,從底層軍吏一步步成長為統兵將領。

是以李傕和郭汜領兵征戰經驗扎實且豐富,臨陣決斷能力絲毫不遜于當世名將。

否則,他們就不可能在董卓麾下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更不可能成為董卓頗為倚重的肱骨悍將,始終位居西涼軍五名統兵主將的前兩位。

昔日董卓麾下戰將云集,其中有五名統兵大將,分別是:李傕、郭汜、牛輔、呂布和徐榮。

其下又有諸如華雄、胡軫、樊稠、張濟、李蒙、楊定、王方等一大批領兵將領。

所謂統兵大將,就是能獨當一面的軍事主將,譬如:李傕、郭汜和徐榮。

領兵將領則是擁有一定軍事才能或自身勇武過人之輩,其中,又以武力勇猛為首選,例如:九原虓虎呂布和西涼悍將華雄。

此外,董卓本人也是一員驍勇異常的沙場悍將。

呂布之所以能在領兵將領中脫穎而出,除了他擁有杰出的騎兵指揮才能之外,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本身就有萬夫不當之勇,武藝超群,乃當世巔峰強者,尤其是一身騎戰之術冠絕天下,實至名歸的萬人敵,縱橫捭闔所向披靡。

然而呂布固然勇不可當,深得董卓喜愛,不但加官進爵,還收為義子,充當貼身衛率,隨時拱衛左右。

但董卓最為倚重的將領卻是李傕、郭汜、牛輔和徐榮四將,其麾下七成以上的兵馬都掌握在這四人手上。

這四人當中,牛輔是董卓的女婿,屬于裙帶關系。

牛輔本身并無大才,論領兵打仗能力,西涼軍半數以上的高級將領都比他厲害。

但是牛輔踏實肯干,任勞任怨,曾傾囊相助董卓崛起于隴右,是西涼軍中的老臣元勛,再加上娶了董卓的女兒,因此他深得董卓信賴,手握重兵,權柄之盛,僅次于首席幕僚李儒。

牛輔一直給董卓充當著“后勤部長”的角色,董卓領兵征戰再外,他留守西涼大本營,擔負著輸送糧草輜重、蓄養戰馬和補充兵源的重任。

當時,樊稠、胡軫、李蒙和張濟等將領都曾隸屬牛輔帳下,董卓不在時,牛輔全權代其發號施令。

故而董卓一死,王允首先除掉的就是牛輔。

相比牛輔,徐榮是西涼軍中首屈一指的統帥之才,可惜他出身卑微,又不是董卓的嫡系部將,因此一直以來不受重用,直到洛陽兵敗,董卓才對他委以重任,命他領兵駐守滎陽,抵擋關東諸侯的追殺。

滎陽之戰,徐榮率領本部兵馬鋒芒畢露,先后挫敗江東猛虎孫堅和譙縣曹操等多路兵馬,一戰成名,李儒稱贊他是軍中不可多得的統帥之才。

只可惜董卓一死,西涼軍分崩離析,廝殺不斷,徐榮鋒芒太盛,投靠司徒王允,為西涼眾將領所不容,慘死于混戰之中。

牛輔和徐榮相繼橫死,李傕與郭汜在賈詡的斡旋下聯合西涼諸將起兵,反攻長安,呂布率部聞風而逃,致使王允孤掌難鳴,落得個萬馬分尸的下場。

至此,昔日西涼軍五大統帥僅剩李傕和郭汜二人。

世人皆知呂布勇猛冠絕天下,虎牢關一戰,呂布以一己之力打得關東諸侯高掛免戰牌,閉門怯戰。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當世巔峰強者,面對李傕和郭汜率領的反攻大軍,呂布卻連正面迎戰的勇氣都沒有,趕在李郭大軍到來之前,搶先一步率部走武關逃往關東。

這里面固然有李郭大軍聲勢浩大的原因,十幾萬西涼軍呢,單憑呂布帳下一兩萬兵馬肯定抵擋不住。

但是呂布之所以不戰而逃,未嘗沒有李傕和郭汜統兵的緣故。

要知道,董卓昔日雄霸天下,李傕和郭汜便是其麾下數一數二的統兵大將,執掌西涼軍中戰斗力最強的虎狼之師——飛熊軍。

時至今日,世人只知李傕郭汜權傾朝野,飛揚跋扈,卻淡忘了這二人也是百戰沙場的西涼宿將。

統兵至今,除內訌廝殺以外,在面對關東諸侯的戰斗中這二人未嘗一敗。

強悍如呂布尚且對他們畏懼三分,其他人又豈能忽視這二人的存在?

來自現代的劉協,迄今為止已經多次體會到史書傳記有失偏頗。

史書一向以成敗論英雄,不論是正史史官還是野史雜家,都以維護當代統治者的權益為己任,故而對李傕郭汜之輩肆意貶低,儼然無視其存在。

卻不曾想過董卓雄霸京師,威懾天下,靠得絕不僅僅是他自己,如果沒有李傕郭汜等一大批驕兵悍將做爪牙,為其張目,天下諸侯焉能懼怕董卓一匹夫?

現如今,劉協已深諳其中三味,徹底摒棄了低估任何一個諸侯或將領的輕視之心。

亂世中加一人無足輕重,改變不了歷史進程,終將被歷史洪流淹沒,但是換一位皇帝,必將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或將領,在正史中連名字都沒留下,但現實中他們的能量不容忽視,更不能低估。

而后世史書往往只看重結果,對過程不求深究,撰寫史冊時從結局向前梳理,能載入史冊的名字無一不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名臣武將或其家族仍有不小影響力的門閥子弟。

對那些曇花一現或被歷史洪流淹沒的人物則不屑一顧,寧可杜撰一些名字,也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詳查核實。

以至于現代人都知道史書是勝利者的功勞簿,失敗者則是鑄就成功的墊腳石。

“那史冊溫柔不肯~下筆都太狠~~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

人一走,茶就涼,大浪淘沙,浪花幾朵誰能辨?

滄海桑田,是非任人評。

……

轅門,箭塔。

佇立危樓,劉協手扶欄桿,俯瞰對面的李郭大軍。

躍入眼簾的陣勢與當日張濟營門外的情形并無二致,但也有細微的差別,并且還格外醒目。

但見李郭大軍陣前,貴為大司馬的李傕身披重甲,袖子上系著黑紗,他身后的騎兵軍陣中約有兩千騎兵披麻戴孝,使得五萬大軍中彌漫著憂郁肅殺之氣。

看到這一幕,劉協恍然想起自己不久前斬殺了李暹,事后才知道,狡猾奸詐的李暹竟是李傕的親侄子。

并且,李暹曾陪伴小皇帝四年之久,對小皇帝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

回想當晚的情形,劉協不由得一陣后怕。

那李暹死死盯著他窮追不舍,還不聲張,擺明著想活捉他,后來一反常態的狠下殺手,顯然是識破了他的身份,企圖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可惜李暹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既然能看出劉協的身份有問題,很可能已被面貌相似之人替代,就應該想到敢取代天子的人肯定不一般,絕非善類,因此他就該直接向李傕稟報,交由李傕決斷。

不成想,李暹自以為是,認為多帶些兵馬就能殺掉劉協,從而知情不報,把秘密藏在心里,試圖殺掉劉協之后再向李傕表功。

結果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劉協斬下李暹的頭顱,為郝昭、史阿和四十多名虎賁宿衛贏得了突圍時機,最終他帶領幸存的將士殺出重圍,平安回到東郊大營。

事后劉協得知了李暹的真實身份,頓時大驚失色,連續兩天都不敢休息,時刻準備著與李郭大軍決一死戰。

是的,決一死戰!

劉協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李暹生前將自己發現的秘密告知李傕,劉協的身份就會迅速暴露,李傕肯定顧不上安葬李暹,勢必第一時間出兵攻打東郊營寨,并在開戰之前當眾揭穿劉協的偽帝身份。

事情真要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劉協也不打算辯解,解決身份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斬殺李傕,擊敗西涼軍。

這不是殺人滅口。

西涼軍五萬之眾,劉協縱有斬盡殺絕之心也做不到,何況他麾下的虎賁衛和楊奉軍也是當事人,總不能都殺了吧?

決一死戰的真正意圖是,給西涼軍創造一個惡意編排他劉協的理由。

只要打敗了西涼軍,無論他們說什么,質疑劉協的天子身份也好,詆毀他的名譽也罷,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相信。

這便是敗軍之將不足言勇的真諦。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渭源县| 确山县| 轮台县| 威远县| 彭泽县| 罗江县| 贺兰县| 贵定县| 新和县| 沽源县| 濉溪县| 老河口市| 旬阳县| 句容市| 阳信县| 自治县| 林芝县| 宜君县| 武冈市| 云阳县| 日照市| 阳新县| 信丰县| 驻马店市| 临猗县| 曲麻莱县| 荆州市| 繁峙县| 余庆县| 黎城县| 中宁县| 金湖县| 安岳县| 黑水县| 吉林市| 仁布县| 长白| 忻城县| 丰城市|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