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小惡魔”是如何養成的?

最近,我收到一位母親發來的郵件,內容如下:

 

這封信是關于我5歲的女兒的。很不幸的是,我們把更多的關愛給了她3歲的弟弟而非她。我很清楚自己對他們兩個的態度完全不同,也絕對明白這樣的態度會產生的后果:兒子得到更多關愛,變得沉穩自信,而我的女兒則變得膽怯怕事。

我對女兒犯下的“罪狀”包括,大約在她6個月大時,我就對她實施了為期約3周的控制哭泣法。(我也知道,自己錯了!)在她11個月大的時候,我重返工作崗位,于是每周都會有3天將她放在托兒服務機構照看,這樣持續了大約4個月。在那里,女兒過得很糟,體重劇烈下降,最終我只能雇兩個保姆,一個一天一個兩天地輪班照看她,直到她3歲。

幼年和童年時期的女兒脾氣很壞,我本可以用一種更好的方式應對。但那時我們剛搬回我的祖國,加上她兩歲半時我兒子的出生(因為早產,他需要大量精心照料),情況就變得更糟。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十分擔心她。她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學校表現也很好。但她對很多事情都表現出膽小害怕:堅決拒絕嘗試新的食物;每晚都要我或她的父親哄著才能入睡,她真的非常害怕晚上一個人待在房間里;而且仍然要含著大拇指才能入睡,如果白天累了、不開心了也會如此。我還發現每當遇到同齡人,她都表現得十分順從,比他們更缺乏自信。或許這些聽起來都是些小事,但如果把她同我的兒子相比,結果就讓人十分痛心(當然我也明白這種對比不是什么好事……)

 

實際上,這件事沒有任何反常之處,基本上可以算作一種常態而非特例。不論是虐待還是關愛,兄弟姐妹獲得的都各有不同——只需要比較一下你與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是你的子女之間就可以了。案例中的女兒得到的是質量參差不齊、反復無常的照料,而兒子受到了精心的照料和關愛,他的照料者從未更換過。5歲時,女兒變得缺乏安全感、膽小又順從,而兒子則沉穩自信。就某些方面而言,這種結果不過就是一種投入與產出、原因與結果的問題罷了。

良好的幼年照料會帶來積極的結果,照顧不周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兄弟姐妹從父母雙方獲得的關心和照顧有很大不同。總體來說,許多心理特征的確會在家族中世代相傳,然而方式卻與我們想象的不大相同。

子女們受到的照料各不相同,就會像那些沒有血緣關系的同齡人一般——他們彼此并不相像。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一個性格活潑外向,那么另外一個并非如此的概率就有85%。如果其中一個患有某種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癥或焦慮癥,那么其他兄弟姐妹并非如此的可能性就有90%。如果你智力超群,那么你的兄弟姐妹并非如此的概率就很高。

關鍵在于:人們相像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培養方式影響,而非血緣關系。與沒有血緣關系但都遭受過性虐待的兩人相比,來自同一家庭的,一個遭受過性虐待而另一個沒有的兩人相似性更低。與沒有血緣關系卻都受父母寵愛的兩個孩子相比,不受寵的孩子與他們受寵的兄弟姐妹間的相似性更低。如果同卵雙胞胎中的一個受過性虐待或欺凌,而另一個沒有,那么他們之間的相似性比沒有血緣關系卻都受父母虐待的孩子低。

就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似性來言,問題其實在于為什么比起不同之處,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顯得不那么復雜。不論在哪個家庭中,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舉例來說,我的父母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分析學家。相信讀者也能輕易想象出每天晚餐時間餐桌上最熱門、最激烈的話題是什么。實際上先天遺傳和后天培養永遠是點擊率最高的一項。成年后,我們兄弟姐妹四人都接受了各種心理治療,也都接受了心理醫生的培訓。由于我們所受的教養,我和我的三個姐妹都繼承了與這些問題相關的興趣。如今每當我們四人聚到一起,仍會辯論關于基因在塑造人類時發揮的作用,然而基因同我們談論這一話題的事實卻沒有任何關系。這和許多工程師或律師世家討論與工程以及法律有關的問題時的情形一致。

在造成兄弟姐妹心理特征相似這方面,基因起到的作用很小甚至根本沒有,這一點大家很容易理解。盡管雙胞胎研究似乎已經表明,子女之間的相似性幾乎全部由基因造成。然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卻證明這一點是錯誤的:雙胞胎研究的方法僅僅是混淆了基因遺傳同后天共同培養的關系(見附錄1和附錄2——同卵雙胞胎受到的對待更為相似,而這就是他們變得更為相似的原因)。人們都明白,如果家人的政治觀點都傾向保守或激進,那么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毫無疑問會擁有相似的觀點。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比低收入家庭孩子讀的書更多,在智力測試中的得數也更高,但你不能斷定基因是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所有的孩子都很容易受到父母影響,這些影響也會起到相應的作用。

人們常說:“我們是一家人,也一起長大,但是你看我們之間有太多不同——這肯定是基因造成的吧?”兄弟姐妹間的差異讓很多人難以避開基因作用的觀點。然而,你們受到的培養方式實際上是不同的。你們的確有同一對父母,但每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是不同的。我將子女之間互不相同的具體原因總結如下:

 

· 受到自己童年經歷的影響,父母對待每個孩子的方式不同。

· 在不同的孩子出生時,父母間的關系不同(雙親家庭的情況下),這種狀態會對特定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造成影響。

· 對某個孩子的虐待或關愛的方式及內容。

· 對某個的孩子的偏愛程度。

· 將恥辱感傾瀉給某個孩子——這種情況通常是父母將孩子當作自己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即“我很好,而你不是”的模式。

·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也就是他們的出生順序。

· 孩子的性別。

· 同胞競爭的方式(這種情況總是會出現)對某個孩子的影響。

 

這些原因幾乎不會單獨起作用,大多都會同時對個體產生影響,進而造成同胞間的不同,只是影響程度不同。這章的主題是探討某個孩子受到的虐待或關愛的方式及內容。我會著重強調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對他們的照料方式對他們長大后心理健康程度的影響。下一章則會描述子女在家中的角色對他們造成影響的方式——諸如出生順序、性別、父母偏愛或厭惡以及同胞競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桓台县| 和静县| 平武县| 靖宇县| 柘荣县| 台前县| 榆林市| 桐乡市| 乌拉特前旗| 江永县| 沾化县| 崇义县| 沭阳县| 图们市| 周宁县| 舒兰市| 罗城| 秀山| 临清市| 张北县| 广昌县| 娱乐| 红河县| 苍山县| 阜新| 平邑县| 巴塘县| 秦皇岛市| 谢通门县| 大渡口区| 吉林市| 德化县| 敦煌市| 安平县| 曲沃县| 天水市| 宁化县| 拉孜县| 称多县| 南江县|